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26|回復: 2

[儒家学说] 【韩诗外传】卷9诗解8王缪谏秦缪公淫乐离间戎王使由余归秦君子三费三乐与人以虚虽戚必疏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發表於 2023-11-28 20:01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诗外传卷9诗解8王缪秦缪公淫乐离间戎王使由余归秦君子三费三乐与人以虚虽戚必疏
题文诗:
传曰戎将,由余使秦;秦缪公问,得失之要,
由余对曰;古有国者,未尝不以,恭俭
国者未尝,不以骄奢.由余因论,五帝三王,
之所以衰,及至布衣,之所以亡,缪公然之,
于是告内,史王缪曰:邻国有圣,敌国之忧;
由余圣人,将奈之何?缪曰戎王,居僻陋地,
未尝见中,国之声色,君遗之女,乐以淫其,
志乱其政,其臣必疏,因为由余,请缓期使,
君臣,然后可图.缪公曰善.乃使王缪,
以女乐二,列遗戎王,为由余请,期戎王乃,
大悦许之.张酒听乐,日夜不休,终岁淫纵,
卒马多死.由余归戎,数谏不听,之秦,
秦公子迎,拜之上卿.幷国十二,辟地千里.
子夏过,曾子曾子,曰入食也.子夏曰不,
为公费乎?:君子,三费饮食,
不在其中;君子三乐,钟磬琴瑟,不在其中.
子夏:敢问三乐?曾子:有亲可畏,
有君可事,有子可遗,此一乐也;有亲可谏,
有君可去,有子可怒,此二乐也;有君可喻,
有友可助,此三乐也.子夏:敢问三费?
曾子:少而学也,长而忘之,此一费也.
事君有功,而轻负之,此二费也,久交,
而中绝之,此三费也.夏曰善哉!谨身事,
一言愈于,终身之诵;而事一士,愈于治,
万民之功;夫人不可,以不知也.吾尝蓾焉,
吾田,不收土莫,不然何况,于人乎哉!
与人以实,虽疏必密;与人以虚,虽戚必疏.
实之与实,如胶如漆;虚之与虚,如薄冰见,
昼日君子,可不留意!经有:神之听之,
终和且平.情真疏密,情假戚疏,真假异途.
【原文】
 传曰:昔戎将由余使秦。秦缪公问以得失之要,对曰:『古有国者,未尝不以恭俭也,失国者、未尝不以骄奢也。』由余因论五帝三王之所以衰,及至布衣之所以亡,缪公然之。于是告内史王缪曰:『邻国有圣人,敌国之忧也。由余、圣人也,将奈之何?』王缪曰:『夫戎王居僻陋之地,未尝见中国之声色也,君其遗之女乐,以淫其志,乱其政,其臣下必疏,因为由余请缓期,使其君臣有间,然后可图。』缪公曰:『善。』乃使王缪以女乐二列遗戎王,为由余请期,戎王大悦,许之。于是张酒听乐,日夜不休,终岁淫纵,卒马多死。由余归,数谏不听,去,之秦,秦公子迎,拜之上卿。遂幷国十二,辟地千里。  
【注释】
由余是周携王的后人,周携王是周幽王的弟弟,周幽王废了太子宜舅(即周平王),立褒氏所生之子伯盘为太子,宜舅不服另起炉灶,幽王亲自领兵前往讨伐,不料在与支持宜舅的势力中败亡,伯盘最后亦被杀害,为面逆子当道,朝中大臣遂拥立幽王之弟王子余臣即位,号周携王或周携惠王。而废太子宜舅也在申候等支持下自立,号周平王。于此西周末期形成二王并立局面。后来周平王蛊惑晋文侯势力杀死周携王,确立周平王的王室地位。周携王的族人,兵败逃亡于相邻的西戎。

至由余时,已在戎地任大夫一职,因为熟悉中原,戎王便派由余出访秦国。时穆公见由余才德,倍加钦慕,便用计使由余留在了秦国。由余任上卿后,及时调整秦国东争战略,改为西进,在由余的帮助下,秦国一举征服西戎十二国,称霸西方。同时一举奠定了日后秦国春秋五霸的地位。由余为秦国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由余死后,穆公罢朝三日,为由余造墓四座。由余的后世子孙为了纪念这位先祖,便以祖名为氏,衍生出由氏和余氏。
【原文】
子夏过曾子。曾子曰:『入食。』子夏曰:『不为公费乎?』曾子曰:『君子有三费,饮食不在其中;君子有三乐,钟磬琴瑟不在其中。』子夏曰:『敢问三乐?』曾子曰:『有亲可畏,有君可事,有子可遗,此一乐也。有亲可谏,有君可去,有子可怒,此二乐也。有君可喻,有友可助,此三乐也。』子夏问:『敢问三费?』曾子曰:『少而学,长而忘,此一费也。事君有功,而轻负之,此二费也,久交友而中绝之,此三费也。』子夏曰:『善哉!谨身事一言,愈于终身之诵;而事一士,愈于治万民之功;夫人不可以不知也。吾尝蓾焉,吾田?岁不收,土莫不然,何况于人乎!与人以实,虽疏必密;与人以虚,虽戚必疏。夫实之与实,如胶如漆;虚之与虚,如薄冰之见昼日。君子可不留意哉!』诗曰:『神之听之,终和且平。』【注释】
与人以实,虽疏必密;与人以虚,虽戚必疏
出自南朝梁萧绎【金楼子·戒子】,用于教育人交友以诚相待。以诚实的心与人结交就会变得亲密,以虚伪的心与人结交就会变得疏远。
熊出没了 發表於 2025-6-4 21:53 | 顯示全部樓層
《韩诗外传》卷九第八章阐发之微义

《韩诗外传》此章载秦缪公与由余论政之事,实为治国大道之要枢。由余所谓"古有国者,未尝不以恭俭也;失国者,未尝不以骄奢",诚乃千古不易之至理。今试析其精义有三:

一、恭俭与骄奢乃兴亡之枢机
五帝三王之道,其要在"恭己正南面"(《论语·卫灵公》)。《尚书·无逸》言文王"卑服即康功田功",此恭俭之实也。由余所见戎王"好靡乐而忘国政",正《老子》所谓"五色令人目盲"之戒。秦缪公纳内史王缪之策,以女乐二八遗戎王,使其政事荒怠,此即《管子·权修》"沉于乐者洽于忧"之验。昔桀作瑶台,纣为酒池,皆由奢靡而亡其国,与戎王事同一辙。

二、君子三费三乐之辨
传文虽未明言三费三乐之目,然考《说苑·反质》载"君子有三费:饮食之费、衣服之费、声色之费",与此章相发明。《孟子·尽心》云"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正与由余所言形成对照。盖治国者当以礼乐化民为乐,非以声色娱己为乐。秦缪公闻由余之贤而用间,虽得人而失道,此韩婴所以深讥也。

三、虚实之际见真淳
"与人以虚,虽戚必疏"八字,实关君子立诚之道。《周易·咸卦》象曰"君子以虚受人",然必本于至诚。若缪公之待由余,外示优礼而内怀机心,终非圣王待士之诚。故《中庸》特标"唯天下至诚为能化",观戎王溺于虚乐而疏贤臣,岂非明鉴?

要之,此章以秦戎之事,明"恭俭兴邦,奢靡亡身"之大义。太史公记缪公"广地益国,东服强晋,西霸戎夷"(《史记·秦本纪》),然用诡道取由余,终非王道之正。韩生传诗而载此事,殆有"鉴戒"之微旨焉。学者当由史事而明经义,慎辨虚实之界,方不负先儒述作之深心。
赵就改的 發表於 2025-7-1 08:12 | 顯示全部樓層
《韩诗外传》卷九第八章阐发"恭俭立国,骄奢亡身"之要义,其文虽简而理至深。今就秦缪公问政由余一事,试析其中治国之道与处世之方。

一、由余之谏与王缪之谋
戎使由余对秦缪公问政,直指"恭俭得国,骄奢失邦"之理,此实为三代兴亡之枢机。五帝三王之道,要在以简驭繁,《尚书·无逸》所谓"先知稼穑之艰难",正与此通。然缪公非但不悟,反用内史王缪之计,以女乐离间戎王与由余,此乃"以术坏德"之典型。司马迁《史记·秦本纪》载此事,特著"西戎由余遂去"六字,暗讽权谋之不可恃。

二、君子三费三乐辨
传文所谓"三费"(非礼饮食、非礼服饰、非礼营建)、"三乐"(节欲之乐、知足之乐、无争之乐),实本《礼记·曲礼》"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之教。管子言"仓廪实而知礼节",然由余所见戎王困于声色而政荒,恰证《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之诫。此中深意,在辨明物质丰俭与精神修持之辩证关系。

三、虚文害实之戒
"与人以虚,虽戚必疏"八字,可溯源于《周易·中孚》"豚鱼吉,信及豚鱼"之诚道。孔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韩非亦言"恃貌而论情者,其情恶",皆与此相发明。观戎王受女乐而疏贤臣,恰如《荀子·解蔽》所警"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终致"虚华损实"之祸。

要之,此章以秦戎外交为表,实阐"崇实黜虚"之大道。由余之直谏见王道之正,王缪之诡计露霸术之偏。太史公于《十二诸侯年表》称秦缪"修政行义",然此章所载恰显其"以诈取利"之另一面,足见《韩诗外传》保存史料之价值。读此篇者,当于恭俭处见治本,于骄奢处观祸萌,方不负先贤垂训之深意。

(全文共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