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69|回復: 2

[儒家学说] 【韩诗外传】卷5诗解7贤者用贤圣王教民制以简义礼易法民从人性本善得明王扶纳之以道乃成君子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發表於 2023-11-13 21:47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韩诗外传】卷5诗解7贤者用贤圣王教民制以简义礼易法民从人性本善得明王扶纳之以道乃成君子
题文诗:
智如泉源,行可以,为表仪者,师也.
智可以砥,行可以,为辅弼者,友也;
据法守职,不敢为非,者人吏也.当前决意,
一呼再喏,者人隶故,上主以师,为佐中主,
以友为佐,下主以吏,为佐危亡,之主以隶,
为佐语曰:渊广者其,鱼大主明,者其臣慧,
相观志合,必由其中.同明相见,同音相闻,
同志相从,故非贤者,莫能用贤.辅弼左右,
所任使者,有存亡机,得失之要,可无慎乎!
诗曰不明,尔德时则,无背无侧;尔德不明,
无陪无卿.天设其高,日月成明;地设其厚,
山陵成名;上设其道,百事得序.自周衰坏
以来王道,废而礼义,绝而不继.秦时非礼,
义弃诗书,略古昔情,大灭圣道,专为苟妄,
贪利为俗,较猎为化,天下大乱,兵作火起,
暴露居外,而民以侵,渔遏夺相,攘为服习,
离圣王光,烈日久远,未尝见仁,义之道被,
礼义之风,是以嚚顽,无礼肃敬,日益凌迟,
威武相摄,妄为佞人,不避祸患,此其所以,
难治也人,有六情目,欲视好色,欲听宫商,
欲嗅芬香,欲嗜甘旨,身体四肢,欲安不作,
衣欲被文,绣而轻暖,此六者民,之六情也,
失之则乱,从之则穆.故圣王之,教其民也,
必因其情,节之以礼,必从其欲,制之以义,
义简而备,礼易而法,去情不远,故民从命,
也速孔子,知道易行,曰诗云:牖民孔易.
非虚辞也.蚕性为丝,弗得女工,燔以沸汤,
抽其统理,不成为丝.卵性为雏,不得良鸡,
覆伏孚育,积日累久,不成为雏.夫人性善,
非得明王,圣主扶携,之以道,不成君子.
经有:天生蒸民,其命匪谌.靡不有初,
鲜克有终.言惟明王,圣主然后,使之然也.
【原文】
天设其高,而日月成明;地设其厚,而山陵成名;上设其道,而百事得序。自周衰坏以来,王道废而不起,礼义绝而不继。秦之时,非礼义,弃诗书,略古昔,大灭圣道,专为苟妄,以贪利为俗,以较猎为化,而天下大乱,于是兵作而火起,暴露居外,而民以侵渔遏夺相攘为服习,离圣王光烈之日久远,未尝见仁义之道,被礼义之风,是以嚚顽无礼,而肃敬日益凌迟,以威武相摄,妄为佞人,不避祸患,此其所以难治也。人有六情:目欲视好色,耳欲听宫商,鼻欲嗅芬香,口欲嗜甘旨,其身体四肢欲安而不作,衣欲被文绣而轻暖,此六者、民之六情也,失之则乱,从之则穆。故圣王之教其民也,必因其情,而节之以礼,必从其欲,而制之以义,义简而备,礼易而法,去情不远,故民之从命也速。孔子知道之易行,曰:『诗云:'牖民孔易。」非虚辞也。』
【注释】
牖民孔易。出自【诗经大雅·板】 天之牖民,如埙如篪,

如璋如圭,如取如携。

携无曰益,牖民孔易

民之多辟,无自立辟。

牖:通『诱』,诱导。 埙(xūn):陶制椭圆形吹奏乐器。 篪(chí):竹制管乐器。两者之音相和。 璋、圭:朝廷用玉制礼器。半圆为璋、圆为圭。两者常同时使用。 取、携:提携。意指 紧随。 益(ài):通『隘』,阻碍。此几句都是指为政若能够正确导引人民,人民也能够紧紧相随。天对万民诱导教化,像吹埙篪那样和洽。又如璋圭相配相称,时时携取把它佩挂。随时相携没有阻碍,因势利导不出偏差。民间今多邪僻之事,徒劳无益枉自立法。
【原文】之性为丝,弗得女工燔以沸汤,抽其统理,不成为丝。卵之性为雏,不得良鸡覆伏孚育,积日累久,则不成为雏。夫人性善,非得明王圣主扶携,内之以道,则不成为君子。诗曰:『天生蒸民,其命匪谌。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言惟明王圣主然后使之然也。
【译文】
蚕的本性会吐丝,但是蚕茧如果没有得到女工用滚水去煮,抽出丝绪加以整理,就不能成为丝。鸡蛋的本性可以孵出小鸡,但是没有健康的母鸡花很久的时间去孵蛋,就不能成为小鸡。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但是没有得到圣明君王的教化,纳入正道,就不会成为有德行的贤人。【诗经】说:『上天生养众多百姓,没有一个人生下来天性不是善良的,但是最后很少能够保持善良的本性。』就是说只有得到圣明的君王的教化,然后才能使人成为善良的人。
【原文】  智如泉源,行可以为表仪者、人师也。智可以砥,行可以为辅弼者、人友也。据法守职,而不敢为非者、人吏也。当前决意,一呼再喏者、人隶也。故上主以师为佐,中主以友为佐,下主以吏为佐,危亡之主以隶为佐。语曰:『渊广者、其鱼大,主明者,其臣慧,相观而志合,必由其中。』故同明相见,同音相闻,同志相从,非贤者莫能用贤。故辅弼左右所任使者、有存亡之机,得失之要也,可无慎乎!诗曰:『不明尔德,时无背无侧;尔德不明,以无陪无卿。』【注释】
尔德不明,以无陪无卿:语出【诗·大雅·荡】。
译文:你的德不显著,因而没有辅臣没有卿相。
陪:辅佐。卿:古代高级长官或爵位的称谓。无背无侧:不知有人背叛、反侧。
【译文】
智慧像有源头的泉水一样永远不竭尽,行为可以作为别人表率的人,是老师;智慧可以教导人,行为可以辅助别人的人,是朋友;依据法律、坚守职责,不敢做坏事的人,是官吏。投合别人的心意,别人一呼唤,多次应诺,是奴隶。所以上等的君王用老师作辅佐他的人,中等的君王用朋友作辅佐他的人,下等的君王用官吏作辅佐他的人,使国家危亡的君王用奴隶作辅佐他的人。古语说道:『水渊广大,那儿生长的鱼也会大;君主明智,他的臣子也会聪明。君臣之间互相观摩而志趣投合,一定是从内心发出的。』
蒋枇 發表於 2025-6-21 08:43 | 顯示全部樓層
《韩诗外传》卷五第七章阐发贤者用贤、圣王教化之要义,诚为政教之枢机。今试析其理如下:

一、贤者用贤之三重境界
"智如泉源"者,其知行合一若活水不竭,足为世范,此师者之德;"智可砥砺"者,能以术业相切磋,德义相规劝,此诤友之道;"据法守职"者,虽未达上智,然能谨守分际,此吏治之基。三者皆明"贤者使人昭昭"之理,犹《论语》"举直错诸枉"之实践。

二、圣王教化之简易大道
"制以简义"深合《周易》"易简而天下之理得"之旨。上古圣王制礼作乐,必本于人性之自然,如《礼记》云"礼从宜,使从俗"。所谓"民从"者,非强制可致,实因教化契于本心。孟子言"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正与此章相发明。

三、性善说与王道实践
"人性本善"之论,非谓人人自能为尧舜,实指"可以为善"之潜能。明王"扶纳以道",犹农夫灌溉嘉禾,必顺其本性而导之。荀子虽言性恶,然其"化性起伪"说与此章"乃成君子"之论,皆强调后天教化之必要,可见战国儒者共识。

四、当代启示
此章于今犹具深意:为政者当如"泉源"之师,以清明之智导引方向;为学者须存"砥柱"之志,在切磋中成就德业;而制度设计尤须"简义",使法度不违人情。昔孔子删《诗》以"思无邪"为宗,韩婴此传,实承此微言大义。

要之,本章以人伦鉴识为经,以王道政治为纬,揭示儒家"尊贤而容众"的治理智慧。读者若能体认"智泉""砥行"之喻,则于"成君子"之道,思过半矣。
黄粮大梦 發表於 2025-7-3 14:38 | 顯示全部樓層
《韩诗外传》卷五第七章阐发贤者用贤、圣王教化之道,其要义可析为三端:一曰人性本善而待教成德,二曰为政以简而导民以义,三曰人才品第而各得其用。兹就经义申论如次:

一、性善待教:明王扶纳之道
章中"人性本善,得明王扶纳之以道乃成君子"之说,实承孟荀之绪而折衷之。孟子言性善,荀子主化性,而此章谓善性需"明王扶纳",恰合《礼记》"修道之谓教"之旨。所谓"扶纳",非强塑也,乃因势利导,如《论语》"民可使由之"朱注所谓"导之以其所当然"。明王制礼作乐,非为桎梏人性,实如《易·贲卦》彖传"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之意,使民自趋君子之域。

二、为政尚简:义礼易从之效
"制以简义礼易法民从"九字,实为治国精要。简者,《尚书·皋陶谟》"屡省乃成"之谓;易者,《系辞》"易则易知,简则易从"之妙。圣王设教,必如《大戴礼》所言"礼不下庶人"之初意——非弃礼也,乃去其繁缛使民易持。韩婴此说,与《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暗合,皆重清静导民。观《周礼》六官之设,其制虽繁而用极简,正可为此章注脚。

三、人才等差:师友吏隶之别
章中分人为师、友、吏、隶四品,实本《荀子·儒效》"人论"之说而益精。"智如泉源"者,即《学记》"记问之学不足为人师"之反喻,强调活水源源之智与仪表之范;"为辅弼"者,则《孝经》"士有争友"之谓;至若"据法守职"之吏,近乎孔子所谓"器之"者;"一呼再喏"之徒,则《法言》"羊质虎皮"之流。此四等分判,与《人物志》"九征""十二流业"之说可相发明。

要之,此章虽简而义丰,既明"修道之教"的性善论根基,又揭"简而易从"的施政纲领,更立"量才施用"的取士标准。三者环环相扣,正合《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的完整体系。读《韩诗外传》者,当于此等处见汉儒会通先秦诸子之苦心,非徒解经训诂而已。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