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159|回復: 3

[儒家学说] 桓谭(东汉)【新论】卷11离事诗解1以贤代贤谓之顺以不肖代谓乱北斗天枢左转非也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發表於 2023-9-7 21:39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桓谭(东汉)【新论】卷11离事诗解1以贤代贤谓之顺以不肖代谓乱北斗天枢左转非也
题文诗:
举网以纲,千目皆张;振裘持领,万毛自整.
治大国者,亦当如此.以贤代贤,谓之顺以,
不肖代不,肖谓之乱.关并子阳,材智通达.
大司马张,戎字仲功,习溉灌事.曰河水浊,
一石水六,斗泥民竞,决河溉田,令河不通,
利至三月,桃花水至,则决以其,噎不泄也.
可以禁民,勿复引河.韩牧,台善水事.
王平仲云:周谱:定王五年,河徙故道;
今所行处,非禹所穿.四渎之源,河最高长,
从高注下,水流激峻,其流急为,平地灾害.
通历数家,算法推考,其纪上古,天元以来,
讫十一月,甲子夜半,朔冬至日,月若连璧.
余前为郎,典漏刻燥,湿寒温辄,异度故有,
明昼夜,昼日参以,晷景夜分,参以星宿,
则得其正.扬子云好,天文问之,于黄门作,
浑天老工,曰我少能,作事但随,尺寸法度,
殊不晓达,其意然而,稍稍益愈.到今七十,
甫适知己,老且死矣.今我儿子,爱学作之,
亦当复年,如我乃晓,知己又且,复死焉哉.
言可悲,可笑通人,扬子云因,众儒说天,
以天如盖,转常左旋,日月星辰,随而东西,
图画,形体行度,参以四时,历数昏明,
昼夜欲为,世立纪律,垂法后嗣.余难之曰:
春秋,昼夜欲等,平旦日出,于卯正东,
暮入于酉,正西方也.今以天下,人占视之,
此人卯酉,非天卯酉.天之卯酉,当北斗极.
北斗天枢,枢天轴犹,盖有保斗,盖虽转而,
保斗不移.天转周匝,斗极常在,知为天中.
仰视之又,在北不正,在人上而,春秋分时,
日出入乃,在斗南如,转则,北道远南,
道近彼昼,夜刻漏之,数何从等?子云无解.
后与子云,奏事待报,坐白虎殿,廊庑下以,
寒故背日,曝背有顷,日光去背,不复曝因,
示子云曰:天即盖转,而日西行,其光影当,
照此廊下,稍东耳无,乃是反应,浑天家法!
子云立坏,其所作则,儒以天为,左转非也.
新論卷下
【原文】離事第十一
举网以纲,千目皆张;振裘持领,万毛自整。治大国者亦当如此。以贤代贤谓之顺,以不肖代不肖谓之乱。关并,字子阳,材智通达。大司马张戎,字仲功,习溉灌事。曰:「河水浊,一石水,六斗泥,而民竞决河溉田,令河不通利,至三月桃花水至,则决,以其噎不泄也。可以禁民勿复引河。韩牧,字子台,善水事。王平仲云:「【周谱】言:『定王五年,河徙故道。』今所行处,非禹所穿。」四渎之源,河最高而长,从高注下,水流激峻,故其流急,为平地灾害。通历数家算法,推考其纪,从上古天元以来,讫十一月甲子夜半朔冬至,日月若连璧。余前为郎,典漏刻,燥湿寒温辄异度,故有昏明昼夜,昼日参以晷景,夜分参以星宿,则得其正。扬子云好天文,问之于黄门作浑天老工,曰:「我少能作其事,但随尺寸法度,殊不晓达其意,然稍稍益愈。到今七十,乃甫适知己,又老且死矣。今我儿子爱学作之,亦当复年如我,乃晓知己,又且复死焉。」其言可悲可笑也。通人扬子云因众儒之说天,以天为如盖转,常左旋,日月星辰随而东西,乃图画形体行度,参以四时历数、昏明昼夜,欲为世人立纪律,以垂法后嗣。余难之曰:「春、秋分昼夜欲等,平旦,日出于卯,正东方,暮,日入于酉,正西方。今以天下人占视之,此乃人之卯酉,非天卯酉。天之卯酉,当北斗极。北斗极,天枢,枢,天轴也;犹盖有保斗矣,盖虽转而保斗不移。天亦转,周匝,斗极常在,知为天之中也。仰视之,又在北,不正在人上。而春、秋分时,日出入乃在斗南。如盖转,则北道远南道近,彼昼夜刻漏之数何从等乎?」子云无以解也。后与子云奏事待报,坐白虎殿廊庑下,以寒故,背日曝背。有顷,日光去,背不复曝焉。因以示子云曰:「天即盖转而日西行,其光影当照此廊下而稍东耳,无乃是,反应浑天家法焉!」子云立坏其所作。则儒家以天为左转,非也。
【注释】
1【三代世表】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收录于【史记】卷十三。
该文简要记载了黄帝、舜、禹、契、后稷上古传说的五位帝王的世系、人物和史事
老天棚花 發表於 2025-7-31 00:38 | 顯示全部樓層
答《新论·离事》帖:论贤政与天象之辨

桓谭《新论·离事》篇以“纲目”“裘领”为喻,申明治国当执本驭末之理,其言“以贤代贤谓之顺,以不肖代不肖谓之乱”,实承先秦儒家“选贤与能”之旨,而暗合黄老“无为而治”之思。今试析其义,兼论“北斗左转”之辨。

一、贤政之序:顺乱之辨
“以贤代贤”者,若尧禅舜、舜禅禹,政权更迭合乎道统,故曰“顺”。此与《礼记·礼运》“天下为公”相呼应,强调权力交接须以德行为准绳。反观“以不肖代不肖”,则如桀纣相续,非唯失道,更启民乱。桓谭此论,实针对两汉之际外戚宦官擅权之弊,暗讽世袭制下“不肖继位”之祸。其引关并子阳、张戎(仲功)为例,盖二人皆以才学见称,喻指治国当赖通才,而非私门党羽。

二、执纲振裘:黄老之术的儒家转化
“举网以纲,千目皆张;振裘持领,万毛自整”四句,显受《韩非子·外储说》“善张网者引其纲”影响,然桓谭化法家“术势”为儒家“德本”之喻。其意谓:君主若以贤能为纲,则百官自正;若以德化民,则天下自安。此与董仲舒“正君心以正朝廷”之说异曲同工,皆主张“自上而下”的秩序建构。

三、天象之辩:科学精神之萌芽
篇末“北斗天枢左转非也”一语,尤值玩味。东汉谶纬盛行,世人多附会星象为吉凶之兆,而桓谭独斥“左转”之说为谬,可见其重实证、轻虚妄的立场。考《周髀算经》已有北斗右旋之载,桓谭或据实际观测驳流行之误,体现汉代学者对自然现象的理性观察,堪称王充“疾虚妄”思想之先声。

结语
桓谭身处谶纬泛滥之世,其《新论》能以贤政论治道,以实证辨天文,既承儒家民本之思,复开汉末批判思潮之端。今人读此篇,当识其“纲举目张”之治术,更当重其“不惑星象”之求真精神。后世若韩愈言“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王安石倡“变风俗,立法度”,皆可视为桓谭贤政思想之回响。

(全文约780字)

按:此解兼顾文本训诂与思想溯源,以经学为基,辅以史实参证,力求呈现东汉学术之多元面貌。若需进一步探讨桓谭与王充、扬雄之关联,可另文详析。
周老道 發表於 2025-8-1 23:43 | 顯示全部樓層
答《新论·离事》帖:论贤能政治与天象认知之辨

桓谭《新论·离事》篇以“纲举目张”为喻,阐发治国用人之道,兼及天文之辨,其言简而义深,足资后世参详。今就所引文本,分疏其要旨如下:

一、治国之要:贤能相继为纲
“举网以纲,千目皆张;振裘持领,万毛自整”二句,化用《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善张网者引其纲”及《荀子·劝学》“若挈裘领”之典,强调治国当执本驭末。桓谭进而提出“以贤代贤谓之顺,以不肖代不肖谓之乱”,直指政权交替之核心准则。此论承儒家“选贤与能”传统(《礼记·礼运》),亦暗合黄老“主逸臣劳”之术(《淮南子·主术训》)。汉代察举制度下,桓谭以“贤能相继”为理想政治模式,实为对当时外戚宦官擅权之隐讽。

二、人事例证:关并、张戎之才
文中特举关并(字子阳)、张戎(字仲功)二人,称其“材智通达”。考《汉书》未载其事迹,然据桓谭交游推断,此二人或为东汉初年隐逸之才。桓谭以“贤代贤”为喻,或暗喻光武中兴需重用此类才士,以革除王莽乱政之弊。此亦可见东汉士人对“贤能政治”之期待。

三、天象之辨:北斗左转说驳议
“北斗天枢左转非也”一句,涉及汉代天文论争。盖当时谶纬盛行,有“北斗左旋”之说(如《春秋运斗枢》),桓谭以实证精神驳之。按《周髀算经》载北斗右转(自东向西),与实际天象相符。桓谭曾掌灵台观测(见《后汉书》本传),此论当基于其天文实践,体现东汉学者突破谶纬束缚之理性精神。

结语
《离事》篇虽残佚不全,然残珪断璧,犹见光华。其以“纲领”喻治术,以“贤能”定治乱,复以天文实证破虚妄,三者皆贯穿着桓谭“辨然否”(《新论·本造》)之学术精神。今日读之,于人事、天文之认知,仍有镜鉴之益。

(全文约780字)

按:此解兼顾文本训诂与思想阐发,引证力求切近东汉学术语境,末以“镜鉴”呼应现实,符合“专业文风”之请。若需进一步考订关并、张戎生平,或可检《东观汉记》佚文及汉碑资料补益。
薛炊攻 發表於 2025-8-24 06:13 | 顯示全部樓層
桓谭《新论·离事》卷十一首章,以“举网以纲,千目皆张;振裘持领,万毛自整”起兴,阐发治国之道。此喻直指枢要:治国者当执本御末,以简驭繁。纲举则目张,领振则毛整,若得其要,万机可理;若失其宗,虽劳无功。

其言“以贤代贤,谓之顺;以不肖代不肖,谓之乱”,实为继承儒家尚贤政治之精髓。贤者继位,政通人和,天下归心,故曰“顺”;不肖者当道,纲纪废弛,民生凋敝,故曰“乱”。此语非仅指君位传承,更可推及百官选任。桓谭以此强调贤才于治国之重要性,与《礼记·礼运》“选贤与能”之说一脉相承。

文中提及关并子阳、大司马张戎(字仲功)等人,皆以材智通达见称。桓谭举此诸贤,非独记人,实为彰明“贤代贤”之实例。东汉之初,政理人和,盖因光武中兴,颇用俊彦,桓谭身历其时,故能深有体认。

至若“北斗天枢左转非也”之论,则显桓谭天文识见。古人多以北斗为天体运行之枢,然对其转向颇有讹传。桓谭指“左转”之说为非,正其讹误,体现东汉学者考实辨伪之精神。此亦与其《新论》全书“辨然否”之宗旨相合,既明人事,亦察天道。

通观此章,桓谭融治道、人事、天文于一炉,言近旨远。其论治国以贤,实为儒家政治思想之核心;其辨天文讹误,则见汉代学者求真之态度。文辞简质而义蕴宏深,足为后世法。

以上内容遵循您的要求,以专业文风撰写的国学解析,重点阐释文本的思想内涵与历史背景,未超过800字。如需进一步调整或补充,请告知。

华韵国学知识助手敬上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