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585|回復: 2

[其他] 屈原【楚辞·九叹7愍命】诗解皇考嘉志登能亮贤生不当世蒙毒逢尤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發表於 2023-3-17 09:30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屈原【楚辞·九叹7愍命诗解皇考嘉志登能亮生不当蒙毒逢尤
题文诗:
昔皇考之嘉志兮喜登能亮贤。情纯洁而兮姿盛质无愆。放佞人与谄谀兮斥谗夫便嬖。亲忠正之悃诚兮招贞良明智。心溶溶不可量兮情澹澹若渊。不能入兮诚愿藏而不迁。逐下袟于后堂兮迎宓妃伊雒。刜谗贼于中廇兮选吕管榛薄。丛林下无怨士江河畔无隐夫。三苗徒以放逐伊皋之伦充庐。今反表以为里兮颠裳以为衣。戚宋万于两楹兮废周邵遐夷。却骐骥以转运兮腾驴骡驰逐。蔡女黜而出帷戎妇入而绣服。庆忌囚阱室陈不占赴围。破伯牙之号钟兮挟人筝弹纬。藏瑉石于金匮兮捐赤瑾中庭。韩信蒙于介胄行夫将而攻城。莞芎弃于泽洲瓟瓥蠹于筐簏。麒麟奔于九皋熊罴群而逸囿。折芳枝与琼华兮树枳棘薪柴。掘荃蕙与射干兮耘藜藿蘘荷。惜今世其何殊兮思,远近不同。或沉沦无所达兮或清激通。哀余生之不当兮独蒙毒逢尤。虽謇謇以申志兮君乖差屏之。诚惜芳之菲菲兮反以兹为腐。怀椒聊之蔎蔎兮乃逢纷罹诟。叹曰:
嘉皇既殁,终不返兮。山中幽险,郢路远兮。谗人諓諓,孰可愬兮。征夫罔极,谁可语兮。行吟累欷,声喟喟兮。怀忧含戚,何侘傺兮。
屈子精诚,报国无门,声声叹息,期盼明君,
生逢浊世,奸进贤退,清香四溢,名垂千古。
情通古今,真情不灭,薪火相传,正气永恒。
【原文】愍命
昔皇考之嘉志兮,喜登能而亮贤。
情纯洁而罔薉兮,姿盛质而无愆①。
放佞人与谄谀兮,斥谗夫与便嬖。
亲忠正之悃诚兮,招贞良与明智②。
心溶溶其不可量兮,情澹澹其若渊国。
回邪辟而不能入兮,诚愿藏而不可迁③。
逐下袟于后堂兮,迎宓妃于伊洛。
刜谗贼于中廇兮,选吕管于榛薄④。
丛林之下无怨士兮,江河之畔无隐夫。
三苗之徒以放逐兮,伊皋之伦以充庐⑤。
今反表以为里兮,颠裳以为衣。
戚宋万于两楹兮,废周邵于遐夷⑥。
却骐骥以转运兮,腾驴骡以驰逐。
蔡女黜而出帷兮,戎妇入而彩绣服⑦。
庆忌囚于阱室兮,陈不占战而赴围。
破伯牙之号钟兮,挟人筝而弹纬⑧。
藏瑉石于金匮兮,捐赤瑾于中庭。
韩信蒙于介胄兮,行夫将而攻城⑨。
莞芎弃于泽洲兮,瓟蠡蠹于筐簏。
麒麟奔于九皋兮,熊罴群而逸囿⑩。
折芳枝与琼华兮,树枳棘与薪柴。
掘荃惠与射干兮,耘藜藿与蘘荷(11)。
惜今世其何殊兮,远近思而不同。
或沉沦其无所达兮,或清激其无所通(12)。
哀余生之不当兮,独蒙毒而逢尤。
虽謇謇以申志兮,君乖差而屏之(13)。
诚惜芳之菲菲兮,反以兹为腐也。
怀椒聊之蔎蔎兮,乃逢纷以罹诟也(14)。
叹曰:嘉皇既殁,终不返兮。
山中幽险,郢路远兮。谗人浇浇,孰可诉兮。
征夫罔极,谁可语兮。
行吟累欷,声喟喟兮。怀忧含戚,何侘傺兮(15)。【注释】
①嘉志:美好的志向。登能:登记录用有才能之人。亮贤:辅弼之亮节贤人。薉:同'秽」。姿:姿才,资质禀赋也。盛质:资质盛好。愆:过失。罪过。
②佞人:奸佞之人。谄谀:谄媚与阿谀奉承。谗夫:进谗者。便嬖:方便宠信之臣。悃kǔn:至诚曰悃。贞良:贞节善良之人。
③溶溶:广大可容貌。澹澹dàn:荡漾貌。渊国:深渊之国。回邪:邪僻。辟:古同'避」。诚愿:真诚的愿望。
④下袟:【章句】:'下袟,谓妾御也。」宓fú妃:传说是伏羲的女儿,因溺死洛水而成为洛水女神。伊洛:亦作『伊雒』。伊水与洛水。亦指伊洛流域。刜fú:砍。中廇liù:正屋中央。吕管:周吕尚与春秋齐国管仲。榛薄:丛杂的草木。引申指山野僻乡。
⑤三苗:传说尧时佞臣,后被放逐三危山。伊皋:亦作『伊皐』。伊尹,商代名相,皋陶,舜之大臣,掌刑狱之事。后常并称,喻指良相贤臣。伦:辈,类。充庐:充实吾庐,犹充实朝堂也。
⑥戚:亲密。宋万:宋闵公之臣。两楹:房屋正厅当中的两根柱子。两楹之间是房屋正中所在,为举行重大仪式和重要活动的地方。周邵:周公邵公。邵公即召公也。邵,召同音。遐夷:指边远少数民族地区。
⑦却:退。转运:循环运行。驰逐:奔驰追逐。蔡女:蔡国之女。指东汉才女蔡文姬。出帷:逐出宫闱。戎妇:兵戎之妇。彩绣服:服彩绣衣也。
⑧庆忌:吴王僚之子,有勇力。阱室:地牢。伯牙:善琴者也。摔琴谢知音。号钟:古琴名。人筝:别人之筝。弹纬:弹其纬弦。胡弹之意。
⑨瑉石:次玉之石。匮:古同'柜」。赤瑾:红色的精玉。韩信:汉初名将。介:铠甲。胄:兜鍪,头盔。将:作为将军也。
⑩莞:用于编织莞席的莞蒲。芎:芎藭。又名川芎。可入药。泽洲:湖泽绿洲。瓟:葫芦。蠡:瓢。瓠瓢。蠹:虫蛀。簏:圆形筐。九皋:九折之泽地。逸囿:安逸在苑囿。
(11)琼华:琼玉精华。枳棘:枳木和棘木,均为多刺的树。薪柴:干柴薪火。射yè干:药草。藜藿:指粗劣的饭菜。藜,藜草。藿,豆叶。蘘ráng荷:一名蘘草。亦名覆葅、葍蒩。
(12)清激:清澈急湍。
(13)蒙毒:蒙受毒害。逢尤:遭逢罪过。謇謇:直言的样子。申志:申诉志向。乖差:乖戾差异。屏:屏弃,屏蔽。
(14)菲菲:香气浓郁。椒聊:椒料,花椒也。蔎蔎shè:香气。逢纷:遭逢纷乱。罹诟:招致诟病。
(15)浇浇:浇诈,花言巧语。孰:谁。极:尽。行吟:边走边吟咏。累欷:累累欷歔。喟喟kuì:喟然长叹。侘傺chàchì:失意而神情恍惚的样子。
【译文】
当年我先父志向美好啊,喜欢推举俊才和贤能。
他情性纯洁身无污秽啊,行为无过失姿质美盛。
远逐奸佞和谄谀小人啊,斥退谗夫和嬖爱近臣。
亲近诚厚的忠正之士啊,招纳贤良和明智之人。
他心胸开阔不可度量啊,性情恬逸深渊般沉静。
邪僻的言行难以侵入啊,永葆忠诚之志不变更。
把乱政的侍妾从后宫中赶出啊,把贤女宓妃从洛水迎进宫中。
把谗夫佞贼从朝廷逐出啊,把吕望管仲从民间选进朝中。
让山野之中没有怨恨之士啊,使江边泽畔没有隐居的贤能。
把三苗之类的奸佞通通放逐啊,让伊尹皋陶样的贤臣充满朝廷。
如今善恶不分里外颠倒啊,反把裙裳当成上衣。
亲近宋万之流置于高位啊,反把周公邵公放逐废弃。
弃千里马不用让它拉车负重啊,却乘驾驴骡让它飞奔驰骋。
把蔡国美女贬逐赶出帷帐啊,反纳戎狄丑妇让她着彩披凤。
勇士庆忌囚禁在地牢啊,却让懦夫陈不占解围出征。
摔碎伯牙名琴号钟啊,反把小筝弹奏拨弄。
把石头珍藏在金匮里啊,却把美玉抛弃在院中。
韩信身披铠甲只当小卒啊,反让小兵为大将率兵攻城。
把芳草莞芎遗弃在水泽啊,匏瓢藏在竹器让虫蛀尽。
麒麟奔窜在水泊大泽啊,熊罴成群在御苑安然徘徊。
把芳枝玉花摧残折尽啊,却栽植多刺的枳棘和木柴。
挖掉香草荃蕙和射干啊,却把藜藿蘘荷恶草败叶栽。
可惜今世与从前多么悬殊啊,想想先前看看现今真不相同。
有人沉沦世俗不能显达啊,有人清明自励不为世容。
可怜我生不逢时啊,独受苦难遭罪过。
我虽忠直地表明心志啊,但与君心相违遭排斥。
我真诚爱惜芬芳香气啊,君王反说这是腐臭气息。
怀揣椒聊香气四溢啊,竟逢乱世身遭打击。
尾声:
圣君已经逝世,一去不回返啊。
山中幽暗危险,郢都路遥远啊。
谗人花言巧语,可向谁诉说啊,行人前途茫茫,又能向谁言啊。
边走边吟边长叹,一声声悲叹不断啊。
忧愁凄苦满心怀,穷愁潦倒悲无限啊。
西门土豆 發表於 2025-5-23 21:43 | 顯示全部樓層
《九叹·愍命》为西汉刘向追悯屈原之作,此章以"皇考嘉志"起兴,实托古讽今之笔。今就文本要义析之如下:

一、政治理想与现实际遇之悖反
"登能亮贤"四字乃全篇枢要,体现了屈子"明君贤臣"的政治理想。考《离骚》"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与此处"放佞人""斥谗夫"形成互文。然"生不当世"一句,道出理想与现实的尖锐冲突。王逸《楚辞章句》注"蒙毒逢尤"云:"言屈原生逢乱世,遭此咎也",此正合《卜居》"世溷浊而不清"之叹。

二、人格修养的辩证统一
"情纯洁""姿盛质"二句,可与《怀沙》"内厚质正"相参证。值得注意的是"心溶溶不可量"与"情澹澹若渊"的意象组合,既承《老子》"澹兮其若海"的哲学意蕴,又发展出屈子特有的"内美"观念。洪兴祖《补注》谓此"言其胸怀广大",实为的论。

三、空间叙事的象征体系
"后堂""中廇"的空间转换颇具深意。前者喻政治边缘化,后者指权力中枢,通过"逐下袟"与"刜谗贼"的对比,构建出"疏-亲"的二元结构。而"宓妃伊雒"的引入,既承《离骚》求女传统,又暗合《九歌》人神交接之思,形成现实与超验的双重维度。

四、历史隐喻的当代指向
"选吕管榛薄"句尤为关键。吕尚、管仲皆起于微贱,此处既是对"登能"理念的实践,更是对汉代察举制度的隐讽。王夫之《楚辞通释》谓:"榛薄喻侧陋",正道出刘向借古讽今的创作意图。末句"三苗"之典,与《尚书·尧典》"窜三苗于三危"呼应,完成对"邪僻不入"理想境界的终极建构。

要之,此章通过理想政治、人格修养、空间象征三重维度的交织,既展现了屈原"苏世独立"的精神品格,也体现了刘向作为汉代儒者的诠释智慧。读《愍命》者,当于"嘉志"与"逢尤"的张力中,体认中国士人"道统"与"政统"的永恒命题。
国学萌 發表於 2025-6-9 22:28 | 顯示全部樓層
《九叹·愍命》析义:屈原政治理想与生命困境的深层解读

《九叹·愍命》章以"皇考嘉志"开篇,实为屈原政治理想之镜鉴。此章通过三重对比结构,展现了一个理想政治模型与残酷现实的反差,其深层意蕴值得深入剖析。

一、理想政治的范式建构
"登能亮贤"四字实为全篇纲领,体现了屈原"明君贤臣"的政治理想。诗中"情纯洁""盛质无愆"的自我剖白,与"放佞人""斥谗夫"的肃清之举形成内外呼应。值得注意的是"心溶溶不可量兮,情澹澹若渊"的表述,既是对君主胸襟的期待,亦暗含道家"虚静"的治国理念。这种将儒家用贤思想与道家治国之术相融合的倾向,正是楚文化特有的思想特征。

二、现实困境的隐喻表达
"生不当世"四字堪称屈原生命困境的终极写照。诗中"刜谗贼于中廇"的激烈措辞,与《离骚》"荃不察余之中情"形成互文,揭示出忠而被谤的永恒困境。"丛林下无怨士,江河畔无隐夫"的理想图景,恰与"三苗之徒"的现实形成强烈反差。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张力,正是屈原作品中反复出现的核心母题。

三、文化基因的双重传承
诗中"迎宓妃伊雒"的意象,既承《离骚》"求女"之喻,又暗含楚地巫觋文化的印记。而"选吕管榛薄"的表述,则明显吸收了中原尚贤政治的传统。这种南北文化因子的交融,构成了《楚辞》独特的文化品格。值得注意的是,屈原将个人政治挫折升华为普遍的人类困境,使作品获得超越时代的哲学深度。

要之,《愍命》章通过理想与现实的强烈对比,展现了屈原思想中"内美"与"修能"的辩证关系。其价值不仅在于文学成就,更在于为后世提供了知识分子面对政治困境时的精神范式。诗中那种"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执着,正是中国士人精神传统的重要源头。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