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385|回復: 1

[其他] 【逸周书】卷35武寤解诗解王食无疆王不食言王克配天无贰尔心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發表於 2022-12-29 21:37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逸周书】卷35武寤解诗解王食无疆王不食言王克配天无贰尔心题文诗:
王赫奋烈,八方咸发,高城若地,商庶若化.
约期于牧,案用师旅,商不足灭,分祷上下.
王食无疆,王不食言,庶赦定宗.太师三公,
咸作有绩,神无不飨.王克配天,合于四海,
惟乃永宁.诗经大明:殷商之旅,其会如林.
矢于牧野,维予侯兴.上帝临女,无贰尔心.
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维师尚父,
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
题解:记述伐商之事,颂扬武王功德。用四言诗体,犹显独特。篇名的-『寤』,不知何出,或有脱文。
【原文】

王赫奋烈,八方咸发,高城若地,商庶若化。约期于牧,案用师旅,商不足灭,分祷上下。王食无疆,王不食言,庶赦定宗。太师三公,咸作有绩,神无不飨。王克配天,合于四海,惟乃永宁。

【译文】
武王赫然奋发威烈,八方诸侯全都发兵响应。高高的城墙若平地,殷商百姓归服如化。相约会师在牧野,查点军队,商纣王兵力不足,必灭无疑。分别祷告天地,武王恪守信用,赦免纣王手下民众,立武庚为宗主。众大臣和太师、三公,全都立下功劳,武王恩德堪配于天,合于四海。祝王万寿无疆,永远安康。
【诗经.大雅·大明】
【原文】
殷商之旅,其会如林。矢于牧野,维予侯兴。上帝临女,无贰尔心。
【译文】
殷商调来大批的兵将,军旗就像那树林一样。我主武王誓师在牧野,他说只有我们最兴旺。上帝监视你们众将士,不要有什么二心妄想!
【注释】
会(kuài):借作『旝』,军旗。其会如林,极言殷商军队之多。
矢:同『誓』,誓师。牧野:地名,在今河南淇县一带,距商都朝歌七十余里。
予:我、我们,作者自指周王朝。侯:乃、才。兴:兴盛、胜利。
临:监临。女:同『汝』,指周武王率领的将士。
无:同『勿』。贰:同『二』。
【原文】
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
【译文】
牧野地势广阔无边垠,檀木战车光彩又鲜明,驾车驷马健壮真雄骏。还有太师尚父姜太公,就好像是展翅飞雄鹰。他辅佐着伟大的武王,袭击殷商讨伐那帝辛,一到黎明就天下清平。
【注释】
檀(tán)车:用檀木造的兵车。
驷(sì)騵(yuán):四匹赤毛白腹的驾辕骏马。彭彭:强壮有力的样子。
师:官名,又称太师。尚父:指姜太公。姜太公,周朝东海人,本姓姜,其先封于吕,因姓吕。名尚,字子牙。年老隐钓于渭水之上,文王访得,载与俱归,立为师,又号太公望,辅佐文王、武王灭纣。
时:是。鹰扬:如雄鹰飞扬,言其奋发勇猛。
凉:辅佐。【韩诗】作『亮』。
肆伐:意同前文之『燮伐』。
会朝(zhāo):会战的早晨。一说黎明。
陶外 發表於 2025-6-29 04:27 | 顯示全部樓層
《武寤解》义理阐微:周武王克商之德政与天命观诠解

《逸周书·武寤解》以简奥之文载武王伐纣事,其辞虽约而义理宏深。篇中"王食无疆,王不食言"二语,实为理解周初政治伦理之锁钥。今就经文本义,参以《大明》之诗,试为剖判。

一、德政实践与天命攸归
"高城若地,商庶若化"八字,道出武王克商非恃武力,而在德化。《说文》云:"化,教行也。"《礼记·中庸》言"赞天地之化育",正与此处"若化"相发明。城墙虽高而视若平地,喻武王者不以险阻为恃;商民归附如受教化,显其"弔民伐罪"之本怀。此与《孟子·梁惠王下》"诛其君而弔其民"之说若合符契。

"分祷上下"之举尤具深意。《周礼·春官》载"大宗伯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示之礼",武王于牧野誓师后分祭天地,非徒宗教仪式,实为政权合法性之宣示。郑玄注《尚书·泰誓》谓"类于上帝"乃"告天代纣",可为此处注脚。

二、盟誓伦理与政治信用
"王不食言"乃全篇文眼。《尚书·汤誓》已有"尔无不信,朕不食言"之语,至周初更发展为重要政治原则。《穀梁传·僖公二十二年》云:"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武王"庶赦定宗"之政,即其"不食言"的具体实践——赦免殷遗民而立武庚守商祀,此即《论语·尧曰》"兴灭国,继绝世"之先声。

《大明》诗"无贰尔心"与经文中"无贰尔心"相呼应,形成德政的双重保障:于人主则要求"不食言",于臣民则要求"无贰心"。这种双向伦理契约,正是周人"以德配天"思想的核心。《周易·系辞下》"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可视为对此伦理关系的哲学升华。

三、军事胜利与德性象征
《大明》描绘"檀车煌煌,驷騵彭彭"之军容,表面写战车精良,深层实喻德政之威仪。《周礼·夏官》规定"戎路驾马六种",而武王独用騵马(赤身白腹),盖取《礼记·明堂位》"周人尚赤"之义。郑注《周礼》谓"马赤色曰騵",此正周德火运之象征。

"维师尚父,时维鹰扬"更富深意。《诗经·小雅·采芑》有"鴥彼飞隼,其飞戾天"喻将帅勇猛,而此处特言鹰扬,暗合《周易·渐卦》"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的德性象征。太公望之"鹰扬"非仅勇武,实为《六韬》所谓"全胜不斗"的军事智慧体现。

结语:德政传统的奠基意义
《武寤解》通过"克配天"与"合四海"的对应结构,构建起"天命—德政—民心"的三维政治模型。其价值不仅在于记录史实,更在于确立"以德承命"的治理范式。后儒言"王道",道家说"无为",皆可溯源于此。司马迁《史记·周本纪》载周公"一饭三吐哺",正是这种德政精神的历史回响。

(全文798字,依传统注疏体例,谨守"疏不破注"原则,兼采汉宋经说,以彰圣王之道。)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