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561|回復: 2

[其他] 【逸周书】卷26柔武解诗解五戎不禁厥民乃淫德本义术信动决计节胜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發表於 2022-12-28 20:03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逸周书】卷26柔武解诗解五戎不禁厥民乃淫德本义术信动决计节胜题文诗:
维周武王,元祀一月,既生魄王,召周公曰:
呜呼维在,王考绪功,周禁五戎,五戎不禁,
厥民乃淫.一谓之曰:土观幸时,政匮不疑;
二谓之曰:狱雠刑蔽,奸吏济贷;三谓之曰:
声乐淫佚,饰女灭德;四谓之曰:维势是辅,
维祷是怙;五谓之曰:盘游安居,枝叶维落.
五者不距,自生戎旅.故治国必,以德为本,
以义为术,以信为动,以成为新,以决为计,
以节为胜.务在审时,纪纲为序,和均邻里,
以匡辛苦.见寇不戚,靡适无敌.胜国若化,
不动金鼓,善战不斗.故曰柔武,四方无拂,
奄有天下.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官能,
至道至德,仁义利民,本立道生,上行下效,
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情怀天下,义以正己,
仁以爱民,非义不战,民心所向,不战而胜.
题解:柔武二字取自篇中。柔,柔和。武,武事。此篇记言,武王告周公治国免戎、胜敌成功之法。
【原文】
维王元祀一月,既生魄,王召周公旦曰:『呜呼,维在王考之绪功,维周禁五戎,五戎不禁,厥民乃淫。一曰土观幸时,政匮不疑;二曰狱雠刑蔽,奸吏济贷;三曰声乐□□,饰女灭德;四曰维势是辅,维祷是怙;五曰盘游安居,枝叶维落。五者不距,自生戎旅。

『故必以德为本,以义为术,以信为动,以成为新,以决为计,以节为胜。务在审时,纪纲为序,和均□里以匡辛苦。见寇□戚,靡适无□。胜国若化,不动金鼓,善战不斗。故曰柔武,四方无拂,奄有天下。』

【译文】

武王元年正月十五,武王告诉周公说:『啊呀!考察先父文王的业绩,是他普遍禁止了五戎。五戎不禁止,那些百姓就会变得邪恶。
一是兴土木筑游观,侥幸于闲日,赋税匮乏也不忧虑;二是让仇人系狱,用刑于敝弱,赃官受贿;三是纵情歌舞以损其心志,贪恋美色以灭身性;四是只依附权势,只依靠祈祷;五是游手好闲无所事事,臣民解体。    」
『这五戎不禁绝,自会生出军旅之祸。所以必须以仁德为根本,礼义为措施,以守信为行动,以成功为目标,以决断为谋虑,以度为胜利。致力于审时度势,以法纪为次第。和协均衡邻里,以助贫穷。贼寇见此必胆怯,任何敌人可攻下。战胜他国如演化般抉,不需动用军队。善战的不需搏斗,所以叫柔武。四方没有违抗,包有整个天下。』
【分段释义】
【原文】维王元祀一月,既生魄,王召周公旦曰:『呜呼,维在王考之绪功,维周禁五戎,五戎不禁,厥民乃淫。一曰土观幸时,政匮不疑;二曰狱雠刑蔽,奸吏济贷;三曰声乐◎◎,饰女灭德;四曰维势是辅,维祷是怙;五曰盘游安居,枝叶维落。五者不距,自生戎旅。
【释文】周武王登基元年一月十五。周武王召见周公说:『愿天地保佑我们。父王之所以有如此功业,全在于谨慎和防范『五戎』,即禁忌五个方面的生变和祸端。这五个方面不预先防范,民心必定混乱,国家难以宁静。
一个是国家行为必须顺应符谶警示和时运变化,因为政治贵在深信不疑;
二是刑法狱判必须公开公正,才能防治奸诈贿赂的发生;
三是禁忌浪声淫逸,因为沉溺美色导致失德;
四是借助辅助力量,就要顺势而为,必须敬畏祭祀并虔诚祈祷;
五是要甄别地势优劣,适时择地而居,即要有利于攻守防备,又要适宜繁衍生息。

在国家治理上,如果忽视上述五个方面,必定招致兵戎祸患。

【原文】『故必以德为本,以义为术,以信为动,以成为新,以决为计,以节为胜。务在审时,纪纲为序,和均◎里以匡辛苦。见寇◎戚,靡适无◎。胜国若化,不动金鼓,善战不斗。故曰柔武,四方无拂,奄有天下。』

【释文】『务必以树立并维护道德为根本,以仁义为行为指南,以诚信为行为动力,以成效鼓励创新,以果断视为谋略,以气节来决策胜负。日常最重要的事务,旨在于审时度势,要以纲常法规作为行为前后的标尺,并以远近策略标椎的距离程度,作为给予赏惩奖罚的判定依据。无论内忧外患,一旦姑息养奸,必定灾难无穷。所以,凡成功的治理国家,如同润物化生,而不能一味依赖金戈铁马,因为真正善于征战并根本胜利者,一定不取决于赤膊上阵的决斗。所谓'柔武」,即治国平天下,必在于以柔克刚。唯有柔武,才可有四面八方的真心顺服和难以抵抗,如此才能真正拥有天下。』
明月圆缺 發表於 2025-7-2 01:38 | 顯示全部樓層
《柔武解》治国之道发微

《逸周书·柔武解》一篇,乃武王告周公治国胜敌之法,其言简而义深,旨远而文约。今试析其要义,以明先王之道。

一、五戎之禁与民风教化
篇首武王谓"五戎不禁,厥民乃淫",所列五事:土观幸时、狱雠刑蔽、声乐淫佚、维势是辅、盘游安居,实为败德之端。考《礼记》"礼禁乱之所由生",与此正相发明。五戎者,非兵戈之戎,乃民心溃防之渐。贾谊《新书》言"积渐靡使然也",正此之谓。禁五戎者,所以防微杜渐,使民不迁于淫,此先王制治未乱之深意。

二、治国六要之体用关系
"以德为本,以义为术,以信为动,以成为新,以决为计,以节为胜"六语,实为全篇枢要。德者体也,义、信、成、决、节者用也。《论语》"为政以德"与此同揆。尤可注意者,"以节为胜"之说,与《孙子兵法》"不战而屈人之兵"互为表里。武王之"柔武",非废武也,乃以德化代征伐,此三代王道之精髓。

三、柔武之道的实践智慧
"胜国若化,不动金鼓"八字,最得黄老之术。《老子》"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正可互证。所谓"善战不斗",非谓弃武备,乃谓以德怀远,使四方无拂。观《尚书·武成》"垂拱而天下治",与此篇"奄有天下"之旨,皆强调道德感召之力。

四、当代启示
此篇于今犹有深义:其一,"狱雠刑蔽"之戒,可鉴司法公正之要;其二"维势是辅"之警,足儆权力依附之害。昔孔子删《书》独存周诰,岂不以周公立制,皆本于道德之实?今人治国,当以"审时纪纲"为序,以"和均邻里"为法,方得柔武真谛。

要之,《柔武解》之价值,在揭示武力非治国之本,而道德乃戡乱之基。司马迁称周政"郁郁乎文哉",观此篇可知其由。学者当于此体会三代王道精义,勿徒以古籍视之。

(全文798字)
昨天的泪 發表於 2025-7-14 11:12 | 顯示全部樓層
《柔武解》治国之道发微

《逸周书·柔武解》一篇,乃武王告周公治国胜敌之法,其言简而义丰,旨远而文约。今试析其要义,以明先王之道。

一、五戎之禁与民风教化
篇首载武王元年正月既生魄之期,召周公而申诫曰:"五戎不禁,厥民乃淫。"五戎者,非兵戈之谓,实为五类败德乱政之事:一曰土木观游,怠政匮民;二曰狱讼不公,奸吏横行;三曰声乐淫泆,女色丧德;四曰趋炎附势,恃祷废德;五曰盘游无度,邦本摇落。此五者,皆由内政不修而生,若不禁绝,则"自生戎旅"——内乱之萌,实起于朝廷之失道。管子云:"礼义廉耻,国之四维",与此五戎之戒互为表里,皆重德化之本也。

二、柔武六术与王政纲纪
武王提出"以德为本,以义为术,以信为动,以成为新,以决为计,以节为胜"六术,实为治国之总纲。德者,仁政之基,《尚书》所谓"克明俊德"是也;义者,裁制之宜,《周易》"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可证;信者,令出必行,《论语》"民无信不立"足明其要。三者相济,辅以"审时度势,纪纲为序"之术,则能"和均邻里,以匡辛苦",此即《周礼》"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之实践。

三、不战而胜的柔武真谛
"胜国若化,不动金鼓"八字,尤得黄老之精要。老子云:"善胜敌者不与",孙子言:"不战而屈人之兵",皆与此"善战不斗"之旨相通。其要在于德化内充,自然"四方无拂"。昔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犹服事殷,正此柔武之验。篇末"奄有天下"之效,非由武力征伐,实乃"怀诸侯则天下畏之"(《礼记·中庸》)的德政所致。

结语
《柔武解》之价值,在于揭示"禁戎—修德—柔武—王天下"的治国逻辑。五戎之禁防微杜渐,六术之施正本清源,终以"不动金鼓"之化境达成王道。今日读之,犹见先王以德服人之深心,其"义以正己,仁以爱民"之训,诚为万世不易之圭臬。学者当于此篇得"本立道生"之旨,则治平之理思过半矣。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