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710|回復: 2

[道学研究] 刘向【说苑】卷19修文诗解19以礼正外以乐正内慎所以动执中务生温和居中

[複製鏈接]
达性畅情 發表於 2022-8-22 17:5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刘向说苑卷19修文诗解19以礼正外以乐正内慎所以动执中务生温和居中
题文诗:
人之有患,祸者生于,淫泆暴慢,淫慢之本,
生于饮酒;故古者慎,饮酒礼使,耳听雅音,
目视正仪,足行正容,心论正道.终日饮酒,
无过失,近者数日,远者数月,皆人有德,
焉以益善,经有:既醉以酒,既饱以德.
从外入者,莫深,变人最极,故圣人因,
而成之,以德曰乐,乐者德风,经有:
威仪抑抑,德音秩秩.谓礼乐也.故君子也,
以礼正外,以乐正内;须臾离乐,内则邪气,
生矣外而,须臾离礼,慢行起故,古者天子,
诸侯,钟声未尝,离于庭也,卿大夫听,
琴瑟未尝,离于前也;以养正心,而灭淫气.
乐动于内,使人易道,而好良也;乐动于外,
使人温恭,而文雅也;雅颂之声,动人,
正气应之;和成容好,之声动人,和气应之;
粗厉猛贲,之声动人,怒气应之;郑卫之声,
动人,淫气应之.君子慎其,所以动人.
子路鼓瑟,有北鄙声,孔子闻曰:由之不才!
冉有,子曰求奚,不谓由夫,先王制音?
奏中声,为中节;流入于南,不归于北.
南者生育,之乡北者,杀伐之域;故君子执,
中以为本,务生为基,其音温和,居中以象,
生育之气.忧哀悲痛,之感不加,乎心暴厉,
淫荒之动,不在乎体,夫然者乃,治存之风,
安乐之为.小人不然,执末论本,务刚为基,
故其音也.湫厉微末,象杀伐气.和节中正,
之感不加,乎心温俨,恭庄之动,不存乎体,
夫杀者乃,乱亡之风,奔北之为.舜造,
南风之声,兴也勃焉,至今王公,述无不释;
纣为北鄙,声其废也,忽焉至今,王公笑之.
舜以匹夫,积正合仁,履中行善,而卒以兴,
纣以天子,好慢淫荒,刚厉暴贼,而卒以灭.
子路,匹夫之徒,布衣之丑,既无意乎,
先王之制,又有亡国,之声岂能,保七尺身?
冉有以告,子路:由之罪也!小人不能,
耳陷而入,于斯宜矣,夫子之言!遂自悔之,
不食七日,而骨立焉,孔子曰由,之改过矣.
【原文】  凡人之有患祸者,生于淫泆暴慢,淫泆暴慢之本,生于饮酒;故古者慎其饮酒之礼,使耳听雅音,目视正仪,足行正容,心论正道。故终日饮酒而无过失,近者数日,远者数月, 皆人有德焉以益善,诗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此之谓也。  凡从外入者,莫深于声音,变人最极,故圣人因而成之以德曰乐,乐者德之风,诗曰:『威仪抑抑,德音秩秩。』谓礼乐也。故君子以礼正外,以乐正内;内须臾离乐,则邪气生矣,外须臾离礼,则慢行起矣;故古者天子诸侯听钟声,未尝离于庭,卿大夫听琴瑟,未尝离于前;所以养正心而灭淫气也。乐之动于内,使人易道而好良;乐之动于外,使人温恭而文雅;雅颂之声动人,而正气应之;和成容好之声动人,而和气应之;粗厉猛贲之声动人,而怒气应之;郑卫之声动人,而淫气应之。是以君子慎其所以动人也。
【原文】
  子路鼓瑟有北鄙之声,孔子闻之曰:『信矣,由之不才也!』冉有侍,孔子曰:『求来,尔奚不谓由夫先王之制音也?奏中声,为中节;流入于南,不归于北。南者生育之乡,北者杀伐之域;故君子执中以为本,务生以为基,故其音温和而居中,以象生育之气也。忧哀悲痛之感不加乎心,暴厉淫荒之动不在乎体,夫然者,乃治存之风,安乐之为也。彼小人则不然,执末以论本,务刚以为基,故其音湫厉而微末,以象杀伐之气。和节中正之感不加乎心,温俨恭庄之动不存乎体,夫杀者乃乱亡之风,奔北之为也。昔舜造南风之声,其兴也勃焉,至今王公述无不释;纣为北鄙之声,其废也忽焉,至今王公以为笑。彼舜以匹夫,积 正合仁,履中行善,而卒以兴,纣以天子,好慢淫荒,刚厉暴贼,而卒以灭。今由也匹夫之徒,布衣之丑也,既无意乎先王之制,而又有亡国之声,岂能保七尺之身哉?』冉有以告子路,子路曰:『由之罪也!小人不能,耳陷而入于斯。宜矣,夫子之言也!』遂自悔,不食七日而骨立焉,孔子曰:『由之改过矣。』

罗行 發表於 2025-7-11 06:53 | 顯示全部樓層
《说苑·修文》礼乐教化论诠解

刘向《说苑·修文》篇所载"以礼正外,以乐正内"之论,实为儒家修身思想之精要。此章以"淫泆暴慢"为患,直指人性失序之本源,而饮酒之慎更显微妙深意。今试为诠解如次:

一、内外相济之教化体系
"礼正外"者,乃《周礼》"六仪"之遗意,通过"目视正仪、足行正容"形成行为规范;"乐正内"则承《乐记》"乐和民声"之旨,以雅音导和心志。二者如车之两轮,《礼记·乐记》所谓"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正是此理。文中"终日饮酒而无过失"之象,非谓纵饮,实指在礼乐框架下,虽宴饮亦能"耳听雅音,心论正道"的教化境界。

二、慎动执中的修养工夫
"淫慢之本生于饮酒"的警示,与《尚书·酒诰》"祀兹酒"的训诫一脉相承。古人制饮酒之礼,非为禁绝,乃为"慎所以动"。《仪礼·乡饮酒义》详载"拜至、拜洗、拜受"等仪节,正是通过礼仪程式实现"执中务生"的修养。所谓"近者数日,远者数月皆人有德",恰如孔子"克己复礼"之说,强调持续践履方能成就德行。

三、温和居中的治心之道
"温和居中"四字可谓全章眼目。《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的修养境界,在此转化为具体的处世智慧。汉代经师郑玄注《周礼》"以乐德教国子"时,特重"中、和、祗、庸、孝、友"六德,其中"中和"二德正与本文主旨暗合。通过礼乐教化使人性情"温和",正是对治"暴慢"之病的良方。

此章虽简,然涵摄经义甚广。由外在仪节到内心修养,由个人慎独到群体教化,构建起完整的道德实践体系。今日读之,犹见古人"防患于未形"的深意,与"化民成俗"的智慧。学者当于此体会儒家"礼乐不可斯须去身"(《礼记·乐记》)的微旨,方不负先贤垂训之苦心。
尖脚到底 發表於 2025-7-19 08:48 | 顯示全部樓層
《说苑·修文》"以礼正外,以乐正内"章阐微

刘向《说苑·修文》此章精要,实发《礼记·乐记》"礼以导其志,乐以和其声"之微义。其言"淫泆暴慢之本生于饮酒",非谓绝饮,乃申《周礼·酒正》"五齐三酒"之制,强调"慎所以动"的中和之道。考其文脉,可分三重义理:

一、 礼乐相济的修身次第
"耳听雅音,目视正仪"二句,暗合《荀子·乐论》"耳目聪明"之说。礼主别异,故规范外在仪容;乐主和同,故调适内在心志。此即《周易·贲卦》"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具体实践。汉代贾谊《新书·容经》载"坐容""行容"之制,正可与此章"足行正容"互证,体现汉儒"威仪定命"的修养观。

二、 执中务生的实践智慧
"终日饮酒而无过失"看似矛盾,实本《诗经·小雅·宾之初筵》"饮酒孔嘉,维其令仪"的周代燕飨之礼。郑玄注《周礼》云"酒以成礼,过则败德",刘向此说正是对"酒德"传统的继承。所谓"近者数日,远者数月皆人有德",非指时效,乃言通过持续礼乐熏陶,使中和之德渐成自然,此即《中庸》"致中和"的工夫论。

三、 温和居中的治世之要
篇末"慎所以动"四字,实为全章枢要。《尚书·说命》言"惟事事乃其有备",与此处强调防微杜渐同一机杼。汉代董仲舒《春秋繁露》言"仁人者正其道不谋其利",刘向将饮酒之戒提升至治国层面,正是对"修身齐家"逻辑的延伸。观《汉书·礼乐志》载成帝时"郑声尤甚",可知此篇实有针砭时弊的深意。

要之,此章以酒德为喻,阐发"礼外乐内"的儒家修养体系。其价值不在禁绝而在疏导,与《论语》"克己复礼"、《孟子》"收放心"之说一脉相承。今日读之,犹见古人于日用常行中体认天理的智慧,诚可为当代精神文明建设之资鉴。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