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484|回復: 0

[古文观止] 刘向【说苑】卷9正谏诗解12白龙鱼服忠言逆耳而利于行不拒众言

[複製鏈接]
达性畅情 發表於 2022-7-4 15:5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题文诗:
吴王昔欲,从民饮酒,伍子胥谏,曰不可也,
昔白龙下,清冷之渊,而化为鱼,渔者豫且,
射中其目,白龙于是,上诉天帝,天帝问曰:
当是之时,安置尔形?白龙对曰:下清冷渊,
而化为鱼.帝曰鱼固,人之所射;若是然则,
豫且何罪?夫白龙也,天帝贵畜;豫且宋国,
之贱臣也;白龙不化,豫且不射;今弃万乘,
位从布衣,士饮酒恐,有豫且患.吴王乃止.
孔子有曰:良药苦口,而利于病;忠言逆耳,
而利于行.故武王也,谔谔而昌,纣桀也以,
唯唯而亡,君无谔谔,之臣父无,谔谔之子,
兄无谔谔,之弟夫无,谔谔之妇,士无谔谔,
之友其亡,可立而待.故是乃曰:君之有失,
臣谏得之;父之有失,子诤得之;兄之有失,
弟谏得之;夫之有失,妇诤得之;士之有失,
友谏得之.是以故无,亡国破家,悖父乱子,
放兄弃弟,狂夫淫妇,绝交败友.晏子复于,
齐景公曰:朝居严乎?曰朝居严,则曷害于,
国家也哉?晏子对曰:在朝居严,则下无言,
下无言则,上无闻矣;下无言则,谓之喑也,
上无闻则,谓之聋也;即聋且喑,则非害治,
国家如何?且合菽粟,之微以满,仓廪况合,
疏缕之纬,以成帏幕,太山之高,非一石也,
累卑后高.治天下者,非用一士,之言而治,
众言固有,受而不用,恶有拒而,不入者哉?
吴王欲从民饮酒,伍子胥谏曰:『不可。昔白龙下清冷之渊,化为鱼,渔者豫且射中其目,白龙上诉天帝,天帝曰:「当是之时,若安置而形?」白龙对曰:「我下清冷之渊化为鱼。」天帝曰:「鱼固人之所射也;若是,豫且何罪?」夫白龙,天帝贵畜也;豫且,宋国贱臣也。白龙不化,豫且不射;今弃万乘之位而从布衣之士饮酒,臣恐其有豫且之患矣。』王乃止。
注释白龙鱼服:鱼服:穿起鱼的外衣。白龙化为鱼在渊中游。比喻帝王或大官吏隐藏身分,改装出行。
译文吴王想要跟百姓一起饮酒,伍子胥劝谏说:『不能这样。从前白龙从天上下到清泠池,变成鱼,被渔夫豫且射中了它的眼睛。自龙向天帝告状,天帝问:「当时,你是怎么处置自己身形的?」白龙回答说:「我下到清泠池中,变成了鱼。」天帝说。「鱼本来就是人们所要射的,像这样,豫且有什么罪过?」那白龙是天帝豢养的珍贵动物,豫且是宋国身份低贱酶奴隶,白龙不变成鱼,豫且就不敢射它。现在君王放弃国君的地位,而跟平民百姓一起饮酒,我担心将会有白龙被豫且射中一样的祸患了。』吴王这才放弃了这样的想法。
孔子曰:『良药苦于口,利于病;忠言逆于耳,利于行。故武王谔谔而昌,纣嘿嘿而亡,君无谔谔之臣,父无谔谔之子,兄无谔谔之弟,夫无谔谔之妇,士无谔谔之友;其亡可立而待。故曰「君失之,臣得之;父失之,子得之;兄失之,弟得之;夫失之,妇得之;士失之,友得之。」故无亡国破家,悖父乱子,放兄弃弟,狂夫淫妇,绝交败友。』
注释源自【孔子家语】卷15六本
孔子曰:『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汤武以谔谔直言进谏的样子而昌,桀纣以唯唯恭敬顺从的应答声而亡。君无争通"诤",直言劝谏臣,父无争子,兄无争弟,士无争友,无其过者,未之有也。故曰:「君失之,臣得之;父失之,子得之;兄失之,弟得之;己失之,友得之。」是以国无危亡之兆,家无悖乱之恶,父子兄弟无失,而交友无绝也。』
译文孔子说:『良药吃起来口苦但对疾病有好处,忠贞的话听起来不舒服但对事业有好处。商汤和周武王因为能听取进谏的直言而使国家昌盛,夏桀和商纣因为只听随声附和的话而国破身亡。国君没有直言敢谏的大臣,父亲没有直言敢劝的儿子,兄长没有直言敢劝的弟弟,士人没有直言敢劝的朋友,要想不犯错误是不可能的。所以说:「国君有失误,臣子来补救;父亲有失误,儿子来补救;哥哥有失误,弟弟来补救;自己有失误,朋友来补救。」这样,国家就没有灭亡的危险,家庭就没有悖逆的坏事,父子兄弟之间不会失和,朋友也不会断绝来往了。』
晏子复告诉,问于景公曰:『朝居严乎?』公曰:『朝居严,则曷害于国家哉?』晏子对曰:『朝居严,则下无言,下无言,则上无闻矣。下无言则谓之喑,上无闻则谓之聋;聋喑则非害治国家如何也?且合菽粟之微以满仓廪,合疏缕之纬以成帏幕,太山之高,非一石也,累卑然后高也。夫治天下者,非用一士之言也,固有受而不用,恶有距同『拒』而不入者哉?』
注释出自晏子春秋中内谏篇下第十七篇
译文晏子问齐景公说:『居于朝廷之上,对下威严吗?』景公说:『居于朝廷之上对下威严,那对治理国家又有什么妨碍呢?』晏子回答说:『居于朝廷之上对下威严,那么臣下就不说话了,臣下不说话,那么君王就什么也听不到了。在下位的不说话,就叫做哑巴,在上位的什么都听不到,就叫做聋子。上聋下哑,那么不是妨害治理国家又是什么呢?况且把微小的豆类、米类积累起来,能装满粮仓;把稀疏的纬线合织在一起,能织成宽广的帷幕。高大的太山,不是靠一块石头,把低小的东西积累起来,然后才高大起来。治理天下,不是用一个有才能的人的话(所能奏效的),(别人的进言)当然有听了而不采用的,哪里有拒绝而不许别人说的呢?

本文来自以下【文集

董所 發表於 2025-7-25 18:28 | 顯示全部樓層
《白龙鱼服与纳谏之道发微》
——论《说苑·正谏》中权力自律与言路疏通

《说苑·正谏》所载"白龙鱼服"之喻,实为古典政治哲学中权力自律与纳谏智慧的凝练表达。刘向通过伍子胥之谏言,揭示权力主体僭越本分所蕴含的治理危机,其深层意蕴值得抉发。

一、权力异化与身份自觉
白龙化鱼遭射之喻,直指权力者脱离制度约束的危险性。《周易·乾卦》言"飞龙在天",强调君位当守其正;而白龙降渊为鱼,恰似君主弃万乘之尊效布衣之行,此即《韩非子·二柄》所谓"去好去恶,群臣见素"之反例。天帝"鱼固人之所射"的判词,实为对权力本质的警示:位与器相配,形与名相副,此乃黄老"刑名之术"的核心要义。吴王从民饮酒之念,本质上是对权力伦理的消解,伍子胥之谏正是以"正名"思想匡正君道。

二、逆耳之言与治理生态
孔子"良药苦口"之论,与晏子"聋喑之喻"形成互文。武王因谔谔而昌,桀纣以唯唯而亡,此中辩证关系可溯至《尚书·说命》"惟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晏子对齐景公"朝居严则下无言"的批评,尤具深意。《管子·君臣》云"上明下审,上下同德",若朝廷唯威仪是尚,则如《荀子·解蔽》所言"周而成,泄而败",堵塞言路终致信息茧房。所谓"合菽粟以满仓廪"、"累卑后高"之喻,正是对《孟子·离娄》"集思广益"说的形象诠释。

三、诤谏体系的伦理维度
文本构建的"五伦诤谏"体系(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实为儒家"正己正人"思想的制度性表达。《孝经·谏诤章》"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与此呼应。值得注意的是,将"妇谏夫"纳入体系,较之《仪礼》"妇顺"之说更具进步性,此或为汉代阴阳和合观念影响所致。这种全维度监督机制,恰是避免"亡国破家"的预防性设计。

要之,《说苑》此章以寓言为表、治道为里,既承《诗经》"如彼筑室于道谋"的慎权传统,又开后世"兼听则明"的治理智慧。白龙鱼服之戒,非仅劝喻君主微行之慎,更是对权力本质的哲学反思——真正的统治合法性,正在于对规约的敬畏与对逆言的包容。此中深意,于今之社会治理犹具镜鉴价值。

(全文798字)
国学萌 發表於 2025-7-27 23:58 | 顯示全部樓層
《白龙鱼服与纳谏之道发微》

《说苑》所载"白龙鱼服"之喻,实为君道臣术之精妙诠解。伍子胥谏吴王事,以天帝诘问白龙"若安置而形"为枢机,揭示"位"与"形"的深刻辩证——白龙失其真形则罹豫且之矢,人君隳其威仪必陷危殆之境。此中要义,非止于表层"微服私访"之戒,更在阐发"君臣位分"乃维系纲常之基。天帝"鱼固人之所射"的判词,实暗合《周易》"列贵贱者存乎位"之旨,白龙自降神格而求鱼乐,恰如《孟子》所谓"君不君"之危。

孔子"良药苦口"之论,将谏诤之道提升至家国存亡的高度。《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言"夫良药苦于口,而智者劝而饮之",正与此呼应。武王以"谔谔"致昌,桀纣以"唯唯"速亡的对比,实本《尚书·泰誓》"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之遗训。晏子对齐景公"朝居严则下无言"的警示,更揭示"聋喑政治"的致命性——"合菽粟之微以满仓廪"的譬喻,深得《管子·形势》"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的治理智慧。

细究文本,可见三重递进:其一,个体层面强调"形神相守",白龙化鱼则丧其神异;其二,君臣层面主张"和而不同",晏子所谓"众言固有受而不用"暗合《论语》"君子和而不同";其三,治理层面追求"累卑成高",如太山非一石所筑,此即《荀子·劝学》"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之政术。刘向编此章于"正谏"之卷,实有深意——将"白龙鱼服"的象征与"谔谔之臣"的价值绾合,构成完整的政治哲学链环。

今人读此,当悟三重现代启示:领导者须持守本分而忌身份混淆,纳谏机制贵在保持言路通畅,集体决策重在兼听包容。古训"恶有拒而不入者哉",正是对封闭性思维的永恒警醒。白龙之失在忘其所以,豫且之得在守其本分,二者相遇的悲剧,恰为权力任性者敲响警钟。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