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716|回復: 2

[道学研究] 【庄子】内篇卷5德充符诗解6圣人不谋无丧不货不以好恶内伤其身

[複製鏈接]
达性畅情 發表於 2021-12-7 12:0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庄子】内篇卷5德充符诗解6圣人不谋无丧不货不以好恶内伤其身

题文诗:
跂支离,无唇也者,说卫灵公,灵公悦之;

而视全人,其脰肩肩.瓮大瘿者,说齐桓公,

桓公悦之;而视全人,其脰肩肩.德有所长,

形有所忘,人之不忘,其所忘而,忘所不忘,

此谓诚忘.圣有所游,而智为孽,约盟为胶,

德惠为接,工巧为商.圣人不谋,恶用智也?

圣不斲削,恶用胶也?圣人无丧,恶有德也?

圣人不货,恶用商也?四者天鬻;天鬻天食.

既受于天,又恶用人?有人之形,无人之情.

有人之形,故群于人;无人之情,故是与非,

不得于身.眇乎小哉,人所以属.謷乎大哉,

独成其天.惠子谓曰:人故无情?庄子曰然.

惠子问曰:人而无情,何以谓人?庄子对曰:

道与之貌,天与之形,焉不谓人?惠子又曰:

既谓之人,恶得无情?庄子谓曰:子所谓情,

非吾所谓,吾谓无情,所言人之,不以好恶,

内伤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非弃人伦,

真情恒常.惠子再曰:倘不益生,何以有身?

庄子对曰:道与之貌,天与之形,无以好恶,

内伤其身.今子外乎,子之神也,劳乎子精,

倚树而吟,据槁梧瞑,天选子形,以坚白鸣. 

  【原文】

  跂支离无脤说卫灵公①,灵公说之②;而视全人,其脰肩肩③。瓮大瘿说齐桓公④,桓公说之;而视全人,其脰肩肩。故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谓诚忘⑤。故圣人有所游,而知为孽⑥,约为胶⑦,德为接⑧,工为商⑨。圣人不谋,恶用知?不斲⑩,恶用胶?无丧(11),恶有德?不货(12),恶用商?四者,天鬻也(13)。天鬻者,天食也(14)。既受食于天,又恶用人!有人之形,无人之情。有人之形,故群于人;无人之情,故是非不得于身。眇乎小哉(15),所以属于人也!謷乎大哉(16),独成其天!

  
  【译文】

一个跛脚、伛背、缺嘴的人游说卫灵公,卫灵公十分喜欢他;再看看那些体形完整的人,他们的脖颈实在是太细太细了。一个颈瘤大如瓮盎的人游说齐桓公,齐桓公十分喜欢他;再看看那些体形完整的人,他们的脖颈实在是太细太细的了。所以,在德行方面有超出常人的地方而在形体方面的缺陷别人就会有所遗忘,人们不会忘记所应当忘记的东西,而忘记了所不应当忘记的东西,这就叫做真正的遗忘。因而圣人总能自得地出游,把智慧看作是祸根,把盟约看作是禁锢,把推展德行看作是交接外物的手段,把工巧看作是商贾的行为。圣人从不谋虑,哪里用得着智慧?圣人从不砍削,哪里用得着胶着?圣人从不感到缺损,哪里用得着推展德行?圣人从不买卖以谋利,哪里用得着经商?这四种作法叫做天养。所谓天养,就是禀受自然的饲养。既然受养于自然,又哪里用得着人为!有了人的形貌,而没有人的偏情。有了人的形体,所以与人结成群体;没有人的偏情,所以是与非都不会汇聚在他的身上。渺小呀,跟人同类的东西!伟大呀,只有浑同于自然。

【庄子内篇】憨山释德清注:

闉跂(曲跂也)支離(形不全也)無脤(无臀也)說衛靈公,靈公說之,而視全人,其脰(颈也)肩肩(细小貌)。甕瓮大癭(言癭如甕瓮也)說齊桓公,桓公說之,而視全人,其脰肩肩。故德有所長,而形有所忘(言二子丑恶之状,而使二君说之,反视为全人之不如者,盖爱其德,故自忘其形也)。人不忘其所忘(所忘者,性也。言世人迷性真而爱形骸,故忘其性。今欲不忘),而忘其所不忘(所不忘者,形也。世人忘型而爱形,故今欲忘之),此謂誠忘(忘其所爱,而不忘其所不爱,此之谓诚忘)。故聖人有所游(圣人游于大道之乡,而忘其物欲),而知為孽(知者,以智巧揣摩人心,谓之知。孽,妖孽也),約為膠(以仁义结束人心,谓之约。胶,固结而不解也),德為接(以小惠要买人心,谓之德。接,应接于人也),工為商(以机关罔取人之利,谓之工;工,犹技巧也。商,行货之人也)。聖人不謀,惡用智?不斫,惡用膠?無喪,惡用德?不貨,惡用商(四者,皆伪以丧真淳,故圣人去之以全天德)?四者,天鬻也(谓四者淳德,乃天德也。鬻,犹售也。四德乃天售,即所谓天寿是也)。天鬻也者,天食也(谓天既售我以天德,则天之所以食我也,又何取于人伪哉)。既受食於天,又乌用人(言天生我性德,自有天然之受用,又何人伪求之)!有人之形,無人之情(言圣人虽居人世,其形虽似人,而绝无人情)。有人之形,故群於人(其形为人,故群于众人之之中);無人之情,故是非不得於身(以形寄人中,心超物外,不以物为事,故无人世之是非)。眇乎小哉,所以屬於人也(人在太虚中,乃万物之一数耳,其最渺小者,又何足以爱之);謷乎大哉,獨成其天(謷者,謷然超于物表也,言性德广大。全此天德,故由人而入于天)。

前虽以知忘形,而知尚存,未尽道妙。故此一章,以忘忘知,知忘则德自化,方能合乎自然,以全天德,其德乃充。故如二君之见二子,能不见其形,此所以为德之符也。圣人造道之极致,至此方为究竟耳。故以此结一篇之义。


【注释】

  ①(yín):屈曲。跂(qǐ):通作『企』。『跂』指腿脚屈曲常踮起脚尖走路。支离:伛偻病残的样子。脤(shèn):唇。这里用跛脚,伛腰,无唇来形容一个人的形残貌丑,并以此特征作为这个丑陋之人的名字。说(shuì):游说。

  ②说(yuè):通『悦』;喜欢。

  ③脰(dòu):颈项。肩肩:细小的样子。

  ④瓮(wèng)(àng):腹大口小的陶制盛器。『』字亦作『盎』。瘿(yǐng):瘤。颈下的瘤子大如瓮盎,这里也是用畸形特征作为人名。

  ⑤诚:真实。

  ⑥孽(niè):祸根。

  ⑦约:盟誓。胶:粘固,胶着。『约为胶』意思是把盟约当成胶着似的束缚。

  ⑧德为接:意思是把施德看作交接外物的手段。⑨工:工巧。

  ⑩斲(zhuó):『斫』字的异体,砍削的意思。

  (11)丧(shàng):丢失、缺损。

  (12)货:意思是买卖东西以谋利。

  (13)天:自然。鬻(yù):通作『育』,养育的意思。

  (14)天食:禀受自然的饲养和供给。

  (15)眇(miǎo):通作『秒』,微小的意思。

  (16)謷(áo):高大的样子。

  【原文】

  惠子谓庄子曰①:『人故无情乎?』庄子曰:『然』。惠子曰:『人而无情,何以谓之人?』庄子曰:『道与之貌②,天与之形,恶得不谓之人?』惠子曰:『既谓之人,恶得无情?』庄子曰:『是非吾所谓情也。吾所谓无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恶内伤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③。』惠子曰:『不益生,何以有其身?』庄子曰:『道与之貌,天与之形,无以好恶内伤其身。今子外乎子之神,劳乎子之精④,倚树而吟,据槁梧而瞑⑤,天选子之形⑥,子以坚白鸣⑦!』

【译文】
  惠子对庄子说:『人原本就是没有情的吗?』庄子说:『是的』。惠子说:『一个人假若没有情,为什么还能称作人呢?』庄子说:『道赋予人容貌,天赋予人形体,怎么能不称作人呢?』惠子说:『既然已经称作了人,又怎么能够没有情?』庄子回答说:『这并不是我所说的情呀。我所说的无情,是说人不因好恶,而致伤害自身的本性,常常顺任自然而不随意增添些什么。』惠子说:『不添加什么,靠什么来保有自己的身体呢?』庄子回答说:『道赋予人容貌,天赋予人形体,可不要因外在的好恶而致伤害了自己的本性。如今你外露你的心神,耗费你的精力,靠着树干吟咏,凭依几案闭目假寐。自然授予了你的形体,你却以「坚」、「白」的诡辩而自鸣得意!』

【庄子内篇】憨山释德清注:

惠子謂莊子曰:『人故無情乎(借惠子之问以结者,因上文发挥天德之全者,乃绝情欲、去人伪,心与天游,乃能充实其天德。故恐世人将谓绝情,则非人类矣,故假惠子以发之。故,乃故有之故,谓本来无情耶)?』莊子曰:『然(庄子直然其问者,盖约人性本来离情绝欲,故直然之)。』惠子曰:『人而無情,何以謂之人(惠子意谓,世人若无其情,则非人也。此俗人之常见也)?』莊子曰:『道與之貌,天與之形,惡得不謂之人(道者,性之固有,人之所当行也。人禀此性而为人,乃道与之。貌,即天与之形也。既有此性,岂非人乎)?』惠子曰:『既謂之人,惡得無情(此惠子全不知道理,与常人所见一般,谓既是个人,岂得无情者乎)?』莊子曰:『是非吾所謂情也。吾所謂無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惡內傷其身,常因其自然而不益生也(惠子意谓必有情欲,乃可为人,故以无情不得为人为问。庄子以正义答之曰:我所谓无情者,非绝无君亲、父子、夫妇之情也。盖因世人纵情肆欲以求益生,而返伤其生,故我要绝其贪欲之情耳,非是绝无人伦也)。』惠子曰:『不益生,何以有其身(惠子又以为,人生必欲养其口体,乃可以有其身。此全是常人之识见耳)?』莊子曰:『道與之貌,天與之形,無以好惡內傷其身(庄子意谓,人既道与之貌、天与之形矣,苟无以好恶内伤其身,如此则全生养身之至道,又何庸益生为哉)。今子外乎子之神,勞乎子之精,倚樹而吟,據槁梧而瞑(槁梧,琴也。乃惠子倚树据琴,而瞑以辩论也。庄子意谓惠子不能乐其天德,而返外其精神,而倚树据梧,以逞辩论是非也)。天選之形,子以堅白鳴(谓天选子之形,赋以全德。今乃舍之,而返恣坚白之论以自鸿,失之甚矣)。』

此篇以忘情、绝欲,以全天德,故其德乃充。前已发挥全德之妙,故结以无情非人,以尽绝情、全德之意,所以警俗励世之意深矣。

 【注释】

  ①惠子:即惠施,名家的代表人物。

  ②道: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道』,含义十分复杂,这里与『天』对应,『天』指事物的自然,『道』可能是指事物的本原,即宇宙万物的本体。

  ③益:增添。

  ④劳:耗费。

  ⑤据:靠,凭依。槁梧:指用梧桐木做成的几案。瞑(mián):通作『眠』,假寐的意思。

  ⑥天选:自然的授予。

  ⑦坚白:『坚白』论是古代名家的著名言论,它以石为喻,指石之白色与石之坚质都独立于『石』。庄子对于这一类辩论极不赞赏,斥之为无稽之谈。
黎仕 發表於 2025-6-20 03:44 | 顯示全部樓層
《德充符》此章所论,实为庄子"忘形全德"之要义。今试析之:

一、形德之辨:畸人之启示
文中"跂支离无脤"与"瓮大瘿"二子,虽形残而德充,反使灵公、桓公见全人若细颈。此非寓言,实揭"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之真谛。《齐物论》云"道通为一",此处正显德性圆满者,能超越形骸局限。郭象注"形忘而德全"者,诚得庄旨。世人常执形骸为实,庄子则破此执,示德性光辉可照破形骸之蔽。

二、天人之际:四者天鬻说
"不谋""不斲""无丧""不货"四者,成玄英疏为"自然养育",实指圣人依天理而行。天鬻者,犹《养生主》"依乎天理"之谓。庄子建构"天食-人伪"对立体系:天鬻则与道冥合,人伪则生智巧胶结。此与老子"绝圣弃智"遥相呼应,皆主返归自然本体。

三、无情之辩:性情论新诠
惠庄论"无情"一节最堪玩味。庄子所谓无情,非槁木死灰,乃"不以好恶内伤其身"。此与《大宗师》"坐忘"说相通,强调消解世俗情执而葆有天真。钟泰《庄子发微》谓"无情者,非绝情,乃不为情所役",可谓洞见。庄子破俗情而存天情,正是其"悬解"工夫之体现。

四、体用不二:即俗而真
末段"有人之形""无人之情"之论,彰显庄子"即形骸而见天道"的圆融智慧。王弼注《易》云"得意忘象",庄子则更进一步,主张不离形器而证真常。其"謷乎大哉,独成其天"之叹,与《逍遥游》"乘天地之正"同一枢机,皆指主体精神与宇宙本体冥合之境。

要之,此章以形德之辨为表,以天人之际为里,最终归宗于"因自然而不益生"的生存智慧。庄子之"德",非儒家伦理之德,乃通于大道之真德。读此篇者,当于形骸之外见德性之光,在人间世中体天道之妙。
q985065752 發表於 2025-6-21 14:53 | 顯示全部樓層
《德充符》第六段诠疏:论圣人之忘形全德

《德充符》此章以"支离无脤""瓮大瘿"二喻发端,揭示"德长形忘"之深旨。跛足缺唇者能使卫灵公"悦之",颈瘤若瓮者能令齐桓公"说之",此非偶然。郭象注云:"德充于内,物应于外,外内玄合,信若符命",正谓形骸之残全不足论,惟德性之充实为要。世人执著形骸之全,反失德性之真,此所谓"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乃真性之沦丧。

圣人之游心,超越四重世俗羁绊:其一去智("知为孽"),其二解约("约为胶"),其三忘德("德为接"),其四弃巧("工为商")。成玄英疏解此四者云:"智巧如妖孽惑人,盟约如胶漆束缚,德惠如交易接引,工巧如商贾炫技。"圣人"不谋""不斲""无丧""不货",正因其禀受"天鬻"——自然之养。陆德明《经典释文》引司马彪注:"鬻,养也。天自然养育群物,圣人法天而存。"此即《老子》"道法自然"之旨。

关于"有人之形,无人之情"的辩难,尤具深意。庄子所谓"无情",非谓灭绝人伦,乃指"不以好恶内伤其身"(王先谦《庄子集解》引宣颖说)。惠施执著名相之辩,未能领悟"天与之形,道与之貌"的本真存在。钟泰《庄子发微》指出:"庄子破形骸之执,非废形骸;斥俗情之伪,非绝真情。"圣人"常因自然而不益生",正是保有其"独成其天"的超越性。

末段"坚白鸣"之讥,直指惠施名家之学的根本局限。孙诒让《庄子札迻》考"坚白"为公孙龙学派命题,此处喻指惠施"逐万物而不反"的知性执着。圣人之"謷乎大哉",正在于突破形名家言的桎梏,实现"与天为一"的至高境界。此章以形残德充之喻始,以天人相分之辨终,层层递进,终归于"天食"之自然真境,诚为《德充符》画龙点睛之笔。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