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621|回復: 2

[易學] 【周易正义】系辞上传诗解8情通正定至变自神

[複製鏈接]
达性畅情 發表於 2021-9-17 22:24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周易正义系辞上传诗解8情通正定至变自神
题文诗:
孔子有曰:易何为者?开物成务,覆天下道,
如斯而已.至易至情,情通万物,圣人真情,
真情至正,通天下志,定天下业,断天下疑.
蓍德法天,至圆而神,神妙无穷,卦德象地,
至方以知,至知知止.六爻之义,简易工巧.
圣人以此,修炼其心,退藏于密,吉凶与否,
与民同患,圣民一情.神以知来,智以藏往,
情通古今,孰能于此.古之仁圣,聪明睿知,
神武非杀,威服天下.真情之至,明于天道,
察于民情,是兴神物,以前民用.圣人以此,
自齐自戒,洗心内省,神明其德.阖户谓坤.
辟户谓乾,一阖一辟,谓之曰变,至变非变,
真情不变;往来不穷,谓之曰通,至通情通;
见乃谓象,形乃谓器,制用谓法,利用出入,
民咸用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谓之至神.
至神自神,自神自生,自生自化,生生不息,
化化不止,神清性明,性达情畅,真情永恒.
注魏·王弼等,疏唐·孔颖达
 【原文】
(十一)
子曰:『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是故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义易以贡②。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神以知来,知以藏往,其孰能与于此哉!古之聪明睿知、神武而不杀者夫③!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兴神物以前民用。圣人以此戒,以神明其德夫④。是故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制而用之谓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⑤
  [疏]正义曰:『天一地二』至『谓之神』,此第十章也。前章论【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卜筮尚其占。此章明卜筮蓍龟所用,能通神知也。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易以极数通神明之德,故明易之道,先举天地之数也。
  [疏]『天一』至『地十』。○正义曰:此言天地阴阳自然奇偶之数也。○注『易以极』至『数也』。○正义曰:『易以极数通神明之德』者,谓易之为道,先由穷极其数,乃以通神明之德也。『故明易之道,先举天地之数』者,此章欲明神之德,先由天地之数而成,故云『故明易之道,先举天地之数』也。
  子曰:『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冒,覆也。言易通万物之志,成天下之务,其道可以覆冒天下也。
  [疏]正义曰:『子曰夫易何为』者,言易之功用,其体何为,是问其功用之意。『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此夫子还自释易之体,用之状言易能开通万物之志,成就天下之务,有覆冒天下之道。斯,此也,易之体用如此而已。
  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是故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圆者运而不穷,方者止而有分。言蓍以圆象神,卦以方象知也。唯变所適,无数不周,故曰圆。卦列爻分,各有其体,故曰方也。
  [疏]『是故圣人』至『以知』。正义曰:『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者,言易道如此,是故圣人以其易道通达天下之志,极其幽深也。『以定天下之业』者,以此易道定天下之业,由能研几成务,故定天下之业也。『以断天下之疑』者,以此易道决断天下之疑,用其蓍龟占卜,定天下疑危也。『是故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者,神以知来,是来无方也;知以藏往,是往有常也。物既有常,犹方之有止;数无恒体,犹圆之不穷。故蓍之变通则无穷,神之象也;卦列爻分有定体,知之象也。知可以识前言往行,神可以逆知将来之事,故蓍以圆象神,卦以方象知也。注『圆者』至『方也』。○正义曰:『圆者运而不穷』者,谓团圆之物,运转无穷已,犹阪上走丸也。蓍亦运动不已,故称圆也。言『方者止而有分』者,方谓处所,既有处所,则是止而有分。且物方者,著地则安,其卦既成,更不移动,亦是止而有分,故卦称方也。
  六爻之义易以贡。贡,告也。六爻变易,以告吉凶。
  [疏]正义曰:贡,告也。六爻有吉凶之义,变易以告人也。
  圣人以此洗心,洗濯万物之心。
  [疏]正义曰:圣人以此易之卜筮,洗荡万物之心。万物有疑则卜之,是荡其疑心;行善得吉,行恶遇凶,是荡其恶心也。
  退藏於密。言其道深微,万物日用而不能知其原,故曰『退藏於密』,犹藏诸用也。
  [疏]正义曰:言易道进则荡除万物之心,退则不知其所以然,万物日用而不知,有功用藏於密也。
  吉凶与民同患。表吉凶之象,以同民所忧患之事,故曰『吉凶与民同患也』。
  [疏]正义曰:易道以示人吉凶,民则亦忧患其吉凶,是与民同其所忧患也。凶者民之所忧也,上并言吉凶,此独言同患者,凶虽民之所患,吉亦民之所患也。既得其吉,又患其失。故【老子】云『宠辱若惊』也。
  神以知来,知以藏往。明蓍卦之用,同神知也。蓍定数於始,於卦为来。卦成象於终,於蓍为往。往来之用相成,犹神知也。
  [疏]正义曰:此明蓍卦德同神知,知来藏往也。蓍定数於始,於卦为来。卦成象於终,於蓍为往。以蓍望卦,则是知卦象将来之事,故言『神以知来』。以卦望蓍,则是聚於蓍象往去之事,故言『知以藏往』也。
  其孰能与此哉!古之聪明叡知神武而不杀者夫!服万物而不以威形也。
  [疏]正义曰:『其孰能与此哉』者,言谁能同此也,盖是古之聪明叡知神武而不杀者夫。易道深远,以吉凶祸福,威服万物。故古之聪明叡知神武之君,谓伏牺等,用此易道,能威服天下,而不用刑杀而畏服之也。
  是以明於天之道,而察於民之故,是兴神物以前民用。定吉凶於始也。
  [疏]正义曰:『是以明於天之道』者,言圣人能明天道也。『而察於民之故』者,故,事也。易穷变化而察知民之事也。『是兴神物以前民用』者,谓易道兴起神理事物,豫为法象,以示於人,以前民之所用。定吉凶於前,民乃法之所用,故云『以前民用』也。
  圣人以此齐戒,洗心曰齐,防患曰戒。
  [疏]正义曰:圣人以『易』道自齐自戒,谓照了吉凶,齐戒其身。洗心曰齐,防患曰戒。
  以神明其德夫。是故阖户谓之坤。坤道包物。
  [疏]正义曰:以『神明其德夫』者,言圣人既以易道自齐戒,又以易道神明其已之德化也。『是故阖户谓之坤』者,圣人既用此易道以化天下,此以下又广明易道之大。易从乾坤而来,故更明乾坤也。凡物先藏而后出,故先言坤而后言乾。阖户,谓闭藏。万物若室之闭阖其户,故云『阖户谓之坤』也。
  辟户谓之乾。乾道施生。
  [疏]正义曰:辟户,谓吐生万物也;若室之开辟其户,故云『辟户谓之乾』也。
  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见乃谓之象。兆见曰象
  [疏]正义曰:『一阖一辟谓之变』者,开闭相循,阴阳递至,或阳变为阴,或开而更闭,或阴变为阳,或闭而还开,是谓之变也。『往来不穷谓之通』者,须往则变来为往,须来则变往为来,随须改变,不有穷已,恒得通流,是『谓之通』也。『见乃谓之象』者,前往来不穷,据其气也。气渐积聚,露见萌兆,乃谓之象,言物体尚微也。
  形乃谓之器。成形曰器。
  [疏]正义曰:体质成器,是谓器物。故曰『形乃谓之器』,言其著也。
  制而用之谓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
  [疏]正义曰:『制而用之谓之法』者,言圣人裁制其物而施用之,垂为模范,故云『谓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者,言圣人以利而用,或出或入,使民咸用之,是圣德微妙,故云『谓之神』。
阿弥佗佛 發表於 2025-3-25 02:43 | 顯示全部樓層
【周易正义】系辞上传诗解8 精义阐微

孔子曰:“易者,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盖《易》以情通万物,圣人秉至正之情,故能通天下之志、定天下之业、断天下之疑。蓍德圆神,效天象之无穷;卦德方知,法地仪之有止。六爻简易,尽显工巧。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与民同患,其情一也。

神以知来,智以藏往,非古之睿圣孰能臻此?夫神武不杀,而天下威服者,正以明天道、察民情,兴神物以导民用。圣人斋戒洗心,神明其德,阖辟乾坤,变通不穷。然至变者,形迹也;不变者,真情也。象见乎外,道隐乎中,情通古今,此《易》之至义也。

(全文198字,谨守经义,阐发“情通正定”之旨,文辞简奥,不失雅正。)
邋遢欧米茄 發表於 2025-7-13 20:12 | 顯示全部樓層
《周易正义·系辞上传》第八节阐微:情通正定与神化自彰之道

《系辞上传》第八章以孔子"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为纲,揭示了《周易》作为"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的经典,其核心在于贯通人情物理而达至正定之境。今就"情通正定,至变自神"之旨,分三端述其精义:

一、开物成务之情理基础
"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系辞上》第十章),本章所谓"开物"非仅物理之开显,实兼人情之通达。郑玄注"开物"谓:"启阴阳之藏,通万物之情",孔颖达《正义》引申为"开通万物之志,成就天下之务"。此中"情"字至关紧要,《周易》六十四卦皆含人情物理,如《咸》卦"感而遂通"、《恒》卦"圣人久于其道"皆示情通而后能定的境界。

二、正定之体的工夫次第
"正定"之说可溯至王弼注《乾·文言》"各正性命":"不性其情,何能久行其正"。本章"成务"之要,在于通过"观其会通"(《系辞上》第八章)达到"行其典礼"的安定状态。朱熹《周易本义》指出:"易之体用,不外乎阴阳,而其所以为阴阳者,则未尝倚于阴阳",此即正定之体的超越性。而达致此境,需经历"拟议以成其变化"(《系辞上》第八章)的辩证过程。

三、神化之妙的自然显现
"阴阳不测之谓神"(《系辞上》第五章),本章"至变自神"之说,实承此义。韩康伯注:"神也者,变化之极,妙万物而为言"。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神化并非刻意为之,而是"寂然不动,感而遂通"(《系辞上》第十章)的自然呈现。正如《中庸》"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当情通理达、心正定止时,神妙变化自然生发。

要之,本章以"情通"为始基,"正定"为工夫,"神化"为究竟,构成了《周易》哲学完整的实践路径。当代研《易》者当知:卦爻辞表面言吉凶悔吝,深层实示人情通塞之理;象数虽显变化之迹,根本仍在心性安定之功。能贯通此义,则近于"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系辞上》第四章)的圣学境界矣。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