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570|回復: 0

[文化觀點] 【孔子家语】卷13贤君诗解(全版)2数典忘祖恭敬忠信賢不遇天恐不終命

[複製鏈接]
达性畅情 發表於 2021-9-3 12:17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题文诗:
哀公問曰:忘之甚者,徙而忘妻,闻之有諸?
孔子對曰:此猶未甚,甚者忘身.哀公问故,
孔子答曰:昔者夏桀,貴為天子,富有四海,
忘聖祖道,壞其典法,廢其世祀,荒於淫樂,
耽湎於酒,佞臣諂諛,窺導其心,忠士折口,
逃罪不言,天下誅桀,而有其國,此謂忘其,
身之甚矣.数典忘祖,忘其所由,咎由自取.
顏淵也將,西遊於宋,問孔子曰:何以為身?
子曰恭敬,忠信而已.恭則遠患,敬則人愛,
忠和於眾,信則人任,勤斯四者,可以政國,
豈特一身.不比於數,而比於疏,不亦遠乎;
不修其中,而修外者,不亦反乎;慮不先定,
臨事而謀,不亦晚乎.讀詩经于,正月六章,
惕焉如懼,孔子曰彼,不達君子,豈不殆哉.
從上依世,則至道廢;違上離俗,則危及身,
時不興善,己獨由之,則人之曰,非妖即妄.
賢不遇天,恐不終命,桀殺龍逢,紂殺比干,
皆類是也.詩经之曰:謂天蓋高,不敢不局,
謂地蓋厚,不敢不蹐.上下畏罪,無所自容.
繁体
哀公問於孔子曰:「寡人聞忘之甚者,徙而忘其妻,有諸?」孔子對曰:「此猶未甚者也.甚者乃忘其身.」公曰:「可得而聞乎?」孔子曰:「昔者夏桀,貴為天子,富有四海,忘其聖祖之道,壞其典法,廢其世祀,荒於淫樂,耽湎於酒,佞臣諂諛,窺導其心,忠士折口,逃罪不言,(折口杜口)天下誅桀.而有其國,此謂忘其身之甚矣.」
简体
哀公问于孔子曰:『寡人闻忘之甚者,徙[xǐ]迁移而忘其妻,有诸?』孔子对曰:『此犹未甚者也,甚者乃忘其身。』公曰:『可得而闻乎?』孔子曰:『昔者夏桀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忘其圣祖之道,坏其典法,废其世祀[sì],祭无巳也。析言则祭无巳曰祀。从巳而释为无巳。此如治曰乱,祀,祭无已也【说文】。祀,国之大事也,荒于淫乐,耽湎miǎn,沉迷于酒;佞臣谄谀,窥[kuī]从小孔、缝隙或隐蔽处偷看导其心;忠士折一、[zhē]翻转,倒腾;二、[zhé]断,弄断;三、返转,回转;四、损失,挫辱;五、抵作,对换,以此代彼;六、[shé]断,亏损口,逃罪不言。天下诛桀而有其国,此谓忘其身之甚矣。』
译文鲁哀公问孔子说:『我听说有很健忘的人,在搬迁的时候,竟连自己的妻子也忘了,真有这样的事吗?』
孔子回答道:『这还不算是很健忘的呢,还有更健忘的人,连他自身也忘了。』
哀公(听了很奇怪,会健忘到忘了自身?于是好奇地向夫子请)问:『先生您能说给我听听么?』
孔子说:『从前,夏朝亡国的桀,他享有天子的尊贵,拥有四海的财富,却丢弃了他的圣祖夏禹的道德,破坏了禹的典章制度,废弃夏朝世代的祭祀,过度地荒淫享乐,个人沉迷于酒色之中,阿谀的奸臣,便暗中窥察他心中的欲望,逢迎他的嗜好,使他更为堕落,忠直的臣子,为逃避无端的刑戮迫害,却封住了自己的口不敢劝谏,民不聊生,于是天下的人起而杀了他,夏朝也因此灭亡,这不是连他本身都忘失了吗?』
繁体
顏淵將西遊於宋,問於孔子曰:「何以為身?」子曰:「恭敬忠信而已矣.恭則遠於患,敬則人愛之,忠則和於眾,信則人任之,勤斯四者,可以政國,豈特一身者哉.(特但)故夫不比於數,而比於疏,不亦遠乎;(不比親數近疏遠也)不修其中,而修外者,不亦反乎;慮不先定,臨事而謀,不亦晚乎.」
简体
颜渊将西游于宋,问于孔子曰:『何以为身?』子曰:『恭、敬、忠、信而已矣。恭则远于患,敬则人爱之,忠则和于众,信则人任之。勤斯四者,可以政国,岂特一身者哉!故夫不比于数数[shù]一,表示、划分或计算出来的量;二,技艺,学术;三,命运,天命;四,数[shǔ]一个一个地计算;五,谈论,述说:数典忘祖(喻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亦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六,数[shuò]屡次而比于踈shū古同『疏』,不亦远乎?不修其中而修外者,不亦反乎?虑不先定,临事而谋,不亦晚乎?』
译文颜渊将要向西游学于宋国,临行前,求教孔子道:『我应该用什么立身?』
孔子说:『注意做到恭、敬、忠、信,就可以了。做到了恭、敬,就能远离祸患,别人都会喜爱你;做到了忠、信,别人就会信任你,这样你就能团结更多的人。做到了恭、敬、忠、信四点,可以把国家治好,哪里只是有利于自己一人而已呢?另外,还要注意三点:不靠拢与自己亲迎的人,却靠拢跟自己疏淡的人,这样不就失去亲友的帮助了吗?不修养自己的心性,使心性纯良,却只顾修饰自己的外表,追求外在的华美,不是搞反了、弄颠倒了吗?做什么事情,不先考虑成熟,事到临头,才开始谋划,不就晚了吗?』
繁体
孔子讀詩于正月六章,惕焉如懼,曰:「彼不達之君子,豈不殆哉.從上依世則道廢,違上離俗則身危,時不興善,己獨由之,則曰非妖即妄也.故賢也既不遇天,恐不終其命焉,桀殺龍逢,紂殺比干,皆類是也.詩曰:『謂天蓋高,不敢不局,謂地蓋厚,不敢不蹐.』(此正月六章之辭也局曲也言天至高己不敢不曲身危行恐上干忌諱也蹐累足也言地至厚己不敢不累足恐陷累在位之羅網)此言上下畏罪,無所自容也.」
简体
孔子读【诗】,于【正月】六章,惕然如惧。曰:『彼不达之君子,岂不殆哉!从上依世则道废,违上离俗则身危,时不兴善,己独由之,则曰非妖即妄也。故贤也既不遇天,恐不终其命焉。桀杀龙逢,纣杀比干,皆是类也。【诗】曰:「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蹐[jí]后脚紧跟着前脚,用极小的步子走路。」此言上下畏罪,无所自容也。』
译文孔子读到【诗经.正月】六章时,一副提心吊胆很恐惧的样子,说:『那些不得志的君子,岂不是太危险了吗?顺从君主附和世俗,那么'道」就要废弃;违背君主远离世俗,那么自身就有危险。当时的时代不宣扬善行,自己偏要追求善,就会有人说这是反常的或者是不合法的。所以贤人是既不能遭逢天时,又害怕不能终养天年呀。夏桀杀害龙逢,商纣杀害比干,都是这一类的事情。【诗经】上说:'说天很高,不敢不弯腰,说地很厚,不敢不蹑脚。」这是说上下都害怕得罪,没有容纳自己的地方了啊。』

本文来自以下【文集

yanqzh 發表於 2025-7-30 07:12 | 顯示全部樓層
《贤君篇》"忘身之诫"发微

孔子与哀公论"忘"一节,实为治国修身之要义。哀公所问"徙而忘妻"乃人情之常,而孔子所答"桀忘其身"则深具政治哲学意涵。夏桀"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而终至亡国,其病根正在"数典忘祖"四字。许慎《说文解字》释"祀"为"祭无已也",桀废世祀即断文化命脉,此正如《尚书·太甲》所谓"既往背师保之训,弗克于厥初"。

颜渊问"何以为身"章,孔子以"恭敬忠信"四字为纲。考《礼记·曲礼》"毋不敬"郑玄注:"礼主于敬",此"敬"字实贯通内外。恭主容仪,敬存心志,忠发乎中,信施于人。四者相济,正如《周易·乾卦》"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孔子特举"勤斯四者可以政国",暗合《大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序。

末章引《诗经·正月》"谓天盖高"六句,实为贤人处乱世之写照。龙逢、比干之死,非因其不贤,恰如王弼注《易》所言"贤愚有别,尊卑有序,刚柔得中"。君子"上下畏罪"之际,当如《中庸》所谓"君子素其位而行",此即孔子"不达"之深意。钱穆《论语新解》谓:"春秋之世,贤者多隐",正可与此章互证。

要之,此篇以"忘身"为戒,以"恭敬忠信"为法,以"贤不遇天"为叹,三者环环相扣,构成完整的处世哲学。读《孔子家语》此卷,当与《论语·卫灵公》"君子求诸己"章并观,方得圣贤垂训之深心。
好好补钙 發表於 2025-7-31 12:03 | 顯示全部樓層
《贤君篇》"忘身之诫"发微

孔子与哀公对话所揭示的"忘身"之论,实为治国修身的根本要义。夏桀"贵为天子而忘其身"的史鉴,非徒记往事,实为万世垂训。本文试析三层精义:

一、忘身之害甚于忘物
哀公所问"徙而忘妻"乃形器之忘,孔子所答"桀忘其身"乃心性之沦丧。郑玄注《礼记》云:"忘身者,忘其所以为人之道也。"桀之过不在遗忘具体事物,而在背弃圣祖之道、毁坏典章法度。王肃《孔子家语注》指出:"桀纣之亡,非亡天下也,亡其所以为君之道耳。"此即《尚书》"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之深意。

二、四德修身之本
颜渊问修身之道,孔子以"恭、敬、忠、信"四字应答,实为《周易》"敬以直内,义以方外"的具体实践。孔颖达疏解此章时强调:"恭主容仪,敬存心志,忠竭其诚,信践其言。"四者相济,不仅可修身,更可推及治国。《大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理,于此可见端倪。

三、贤者处乱世之难
篇末引《诗经·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道出贤者在衰世的困境。朱熹《诗集传》解此章云:"时乱君昏,贤者畏罪而自全。"龙逢、比干之死,非因其不贤,恰因其守道太过。此即程颐所言"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的深层智慧。

综观全篇,孔子通过历史教训与道德教诲,揭示出"不忘其身"的三重境界:明德以存心,修身以立命,知时以全道。今日读之,犹觉其警示如黄钟大吕,发人深省。学者当以桀为鉴,以四德为纲,在变局中持守中道,方不负圣贤垂训之深意。

(全文共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