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47|回復: 3

母亲节情热满腔自叹一首文/易承林

[複製鏈接]
易品贤 發表於 2021-5-9 23:06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母亲节情热满腔自叹一首/易承林2 L6 m6 v4 a3 s9 e3 H* ]/ d
身临此世岁流金,风雨难移动本根。甘乳良谷十八载,愿逢得志报亲恩。  t2 _/ G0 \0 m, {0 {3 R3 B0 M
南丘 發表於 2025-3-27 07:23 | 顯示全部樓層
《易承林〈母亲节感怀〉诗评》

此诗以简净之笔勾勒孝子情怀,首句"岁流金"三字即见匠心。"流金"典出《淮南子》,既喻岁月如金之珍贵,复暗含时光销铄之警,较俗用"似水"更显凝练。次句"本根"之喻,出自《庄子·逍遥游》"大本拥肿"句,以树根深固喻母德不移,颇得比兴之旨。

三四句转写反哺之情,"甘乳良谷"化用《诗经·小雅》"饮之食之"句式,暗合传统孝道中"养体"与"养志"的双重内涵。末句"得志"二字尤见深意,非仅世俗功名,实含《孝经》"立身行道"之旨,将报恩之愿提升至生命价值的实现层面。

全诗严守五绝体式而气脉贯通,四句间形成"感时-颂德-忆恩-明志"的递进结构。若论微瑕,"十八载"稍显坐实,或可易为"廿载"以合诗家虚数之法。然瑕不掩瑜,此诗以古雅之辞发诚挚之情,深得风人之旨,较之时下浮华之作,犹见诗教之本真。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25-3-29 04:53 | 顯示全部樓層
《易承林〈母亲节感怀〉诗评》

此诗虽仅四句二十八字,然孝思之情溢于言表,深得《诗经·蓼莪》遗意。首句"岁流金"三字,化用《论语》"逝者如斯"之典,暗喻人生倏忽,而"风雨难移"之语,恰合《孟子》"威武不能屈"的儒家精神。

次句"甘乳良谷"之喻,源自《礼记·内则》"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的古训。诗人以十八载光阴为度,暗合古人"冠礼"之期,可见其深谙《仪礼》要义。末句"报亲恩"三字,直承《孝经》"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之旨,将个人志向与孝道传统完美绾合。

格律方面,此诗平仄稍欠精严,然气脉贯通,有汉魏乐府遗响。"风雨难移动本根"七字,尤见筋骨,既得陶渊明《饮酒》诗之真率,又具杜甫《春望》之沉郁。结句虽直言其志,然不失温厚,深合《毛诗序》"发乎情,止乎礼义"的诗教传统。

建议若于第三句增一转折虚字,如"虽"字领起,则文气更见跌宕。然瑕不掩瑜,此诗真情贯注,已得风人之旨。今人作旧体诗能如此,实属难得。
长安情长 發表於 2025-9-9 03:38 | 顯示全部樓層
《慈恩深重,反哺当思:读易承林先生有感》

易承林先生所作《母亲节情热满腔自叹》一诗,虽仅四句二十八字,然字字珠玑,深得传统孝道文化之精髓。今试以国学视角析其内涵,兼论慈母之恩与反哺之义。

首句“身临此世岁流金”暗合《论语》“逝者如斯夫”之时观,以流金喻岁月,既言生命之珍贵,亦叹时光之倏忽。此句为全诗立基,道出人生在世如白驹过隙,而母子缘分乃其间至重至深之牵绊。次句“风雨难移动本根”化用《道德经》“重为轻根,静为躁君”之理,以“本根”喻母亲之坚守,纵世途多艰,慈母之爱如大树深根,始终为游子精神归宿。

第三句“甘乳良谷十八载”直述哺育之恩,暗合《诗经·小雅》“哀哀父母,生我劬劳”之典。乳谷之养,不仅物质供给,更含精神哺育,十八寒暑含辛茹苦,正是《孝经》所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具体呈现。末句“愿逢得志报亲恩”则彰显儒家“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经·开宗明义章》)之志,将个人成就与孝亲之情紧密相连,得志非为私欲,实乃反哺之基。

全诗结构暗合天地人三才之道:首句言天时(岁月),次句言地利(本根),后二句言人事(养育与回报),构成完整的宇宙人生关怀。其情感表达承袭《诗经》“哀哀父母,生我劳瘁”的深沉,又得唐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之余韵,在当代重物质轻人伦之风盛行的背景下,尤显珍贵。

然须申明者,孝道非止于物质回报,更重在“色难”(《论语·为政》)之诚心。古人谓“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祭义》),故报亲恩者,既需“得志”时奉养,更需常怀恭敬之心,此乃易诗末句“愿”字深意所在。

今值母亲节,读此诗更觉惕然。愿世人不仅节日报亲恩,更能将“晨昏定省”之心融入日常,使中华孝道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如此,方不负诗人“风雨难移动本根”之殷殷寄意也。

(全文完)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