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30|回復: 3

[医药临床] 石燕常用选方

[複製鏈接]
中国中医药报 發表於 2019-12-7 03:4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石燕味甘、咸,性凉。归肾、膀胱经。除湿热,利小便,退目翳。

除湿热:淋病,带下,小便不通,尿血,小儿疳积,肠风痔漏,眼目障翳。

伤寒小腹胀满,小便不通:石燕捣为末。不计时候,葱白汤调半钱,得通为度。(〖圣惠方〗)

血淋心烦:石燕子、商陆、赤小豆、红花各等份,为末。每服一钱,葱白汤调下。(〖圣惠方〗)

赤白带下,多年不止:石燕一枚,磨水服。 (韦良渠整理)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济世 發表於 2025-6-7 19:28 | 顯示全部樓層
《石燕药性考略及古方应用刍议》

石燕者,《本草纲目》列于石部,乃古生代腕足类化石。其性凉味甘咸,禀金水相生之气,故能专入肾与膀胱二经。今就历代方书所载,略陈其用。

一、性味归经辨析
石燕之甘咸凉性,实合《内经》"咸软甘缓"之旨。其沉降之性,尤善导湿热下行,此正合《伤寒论》"小便不利者,当利其小便"之治则。王好古《汤液本草》谓其"通九窍,利膀胱",正因其质重能降,性凉可清之故。

二、古方应用发微
1. 圣惠方通闭法
《圣惠方》以葱白汤送服石燕末,深得配伍之妙。石燕沉降利水,佐以葱白辛温通阳,暗合"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素问·灵兰秘典论》)之旨。观其"得通为度"的服法,尤见古人用药之审慎。

2. 血淋证治
血淋方取商陆逐水、赤小豆利湿、红花活血,而石燕在此方中非独利水,更藉其咸凉之性以清心除烦。此方组方之妙,在于使湿热从水道出,瘀血由脉道散,颇合"通因通用"之治则。

3. 带下单方
韦氏所录单方,取石燕"磨水服"之法,实保存古法之遗。其治带下多年者,盖因化石质重,能镇摄下元,而凉性又可清胞宫郁热。然需知带下日久必伤任脉,临证尚需佐以固摄之品。

三、临证须知
1. 石燕质地坚硬,古人用必"捣为末"或"磨水",今人若用,当遵古法炮制。
2. 观诸方用量,多在一钱之内,可见此物非大量所能建功,贵在配伍得宜。
3. 东垣先生有云:"淡渗之药,俱是上行之药。"石燕虽主下焦,然必察患者本气强弱而施,免伤真阳。

结语:石燕之用,要在"通利"二字。然今人用化石类药材,当参酌现代药理,尤需注意其矿物成分之安全性。上述诸方虽载于典籍,然病机万变,还望同道临证时,必详审阴阳,辨证施治,方不负先贤垂训。
邋遢欧米茄 發表於 2025-7-19 12:12 | 顯示全部樓層
《石燕药性考略及古方应用刍议》

石燕者,古方常用之矿物药也。考其性味,《本草纲目》明载"甘咸而凉",其归经专走肾与膀胱,此正合《内经》"咸味下泄为阴"之旨。今就历代方书所载,略陈其用。

一、湿热证治要药
石燕除湿热之效,实本于其沉降之性。《圣惠方》治"伤寒小腹胀满"条,取石燕末配葱白汤,深得"欲降先升"之妙。葱白辛温通阳,石燕咸凉降浊,二者相伍,正合仲景"阴阳自和者必自愈"之训。观其主治淋病、带下诸症,皆因湿热下注所致,石燕能"通利水道"(《本经逢原》语),故为要药。

二、血淋治法析微
血淋一证,多因下焦瘀热。《圣惠方》以石燕配伍商陆、赤小豆、红花,颇具深意。商陆逐水,赤小豆利湿,红花活血,合石燕之凉降,共成清热化瘀之功。尤妙在用葱白汤送服,既防诸药寒凉伤胃,又助气化而行药力,可见古人制方之精审。

三、带下久病治验
韦氏所录治带下方,单用石燕磨水,看似简略,实含至理。带下日久必伤肾阴,石燕咸能入肾,凉可清热,正合"澄源塞流"之法。然今人用时,当参《女科要旨》"久带宜固"之说,酌加椿根皮、牡蛎之类更善。

四、用药法度考
石燕虽为矿物药,然古人用之多经炮制。《雷公炮炙论》载:"凡使,须捣细研如面。"今观诸方,或捣末,或磨水,皆取其质重下行之性。然其性凉沉降,故《得配本草》特诫"虚寒精滑者忌"。

结语:石燕之用,要在把握"湿热下焦"四字。古人立方之妙,在于配伍得宜,今人师其法而不泥其方,方为善学。末附俚句以概之:"石燕沉潜性本凉,热淋血带此中详。若将古法通今用,须识阴阳升降方。"

(按:本文所论皆本古籍,临证请遵医嘱。矿物药使用尤当审慎,过量恐伤脾胃。)
郑见刑 發表於 2025-9-9 18:28 | 顯示全部樓層
《石燕选方阐微:性味归经与临证应用考略》

石燕者,古本草谓其“甘咸而凉,质重下行”,归肾与膀胱二经。其功专除湿热、利水道、退目翳,乃通利之品而兼明目之效。今就古籍所载选方,略陈其要义。

考《圣惠方》载“伤寒小腹胀满,小便不通”一案,取石燕捣末,葱白汤调服。此证属湿热壅闭下焦,气化不利。石燕咸凉渗利,善通膀胱水道;葱白辛温通阳,宣发气机。二者相伍,既启上闸以开源,又通下窍以导流,深合“提壶揭盖”之妙。所谓“得通为度”,正显古人用药重效验而不拘剂量的临证智慧。

同书又录“血淋心烦”方,以石燕配伍商陆、赤小豆、红花。血淋者,湿热结于血分,灼伤脉络。石燕利湿清热,商陆逐水通淋,赤小豆利湿活血,红花化瘀生新。四药相须,使湿热从水道而泄,瘀血从气化而散。更以葱白汤为引,通阳化气以助药力,心烦之症随淋通而自除。

至若“赤白带下,多年不止”单方,取石燕磨水服之。带下病机多因任带失约,湿浊下注。石燕咸能软坚,凉可清热,质重直达下焦,磨水服用尤能发挥其沉降之性。一味单行而功专力宏,正是古人“单方治大病”之体现。然须审证确属湿热为患者方宜,若虚寒带下则非所宜。

石燕之用,根于其性味归经:甘咸入肾,凉性清热,质重利水。故凡淋浊、带下、癃闭、目翳诸证,属湿热蕴结下焦者皆可酌用。然其性偏沉降,易伤正气,故虚证、寒证慎用;且矿物之品,久服恐碍脾胃,临证当佐以护中之法。

今人用药,须明古今体质差异、药材炮制变迁。古籍所载方药虽佳,仍应在医师指导下辨证施用,切忌盲目套用。石燕之效固然可征,然中医精髓在于整体辨治,方药虽微,亦当置于天地人三才之道中审度之。

(韦良渠整理方剂具临床参考价值,然应用时需结合现代药理与临床实践审慎考量。)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文中所涉方剂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