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320|回復: 2

[医药临床] 清肝利胆汤

[複製鏈接]
中国中医药报 發表於 2020-4-10 17:1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张炳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全国首批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第二、三、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肾病科学术带头人。师从于秦伯未、王文鼎、宋向元、刘渡舟、王绵之、祝谌予等中医名家,从事中医医疗、教学、科研及行政管理工作50余年,学术特色为『肾龟地、气黄芪、虫蚁类方更新奇』,临床以脏腑辨证为核心,善用活血化瘀、涤痰滚痰法治疗疑难怪证,善用虫蚁之品、毒麻之剂,疗效卓著,被誉为『医林怪杰』『治痛名家』。代表著作有〖医林怪杰张炳厚〗〖张炳厚疑难怪病验案实录〗〖张氏医门零金碎玉微信小课堂〗。

组成:北柴胡12克,炒黄芩10克,炒川楝子15克,醋元胡15克,青陈皮各12克,云茯苓12克,清半夏15克,川厚朴10克,嫩茵陈12克,广木香10克,炒枳壳12克,广郁金20克,杭白芍20克,焦三仙30克,生甘草12克。

功效:清肝利胆,和胃通降。

主治:胁痛、胃痛、痞满等。证属肝胆湿热,肝胃不和者。临证多以胁肋胀痛,胃脘痞闷,进食后加重,口干口苦,急躁易怒,心烦喜呕,大便黏滞不爽,舌苔白腻或黄白相间,脉弦滑为主要表现。

用法:以上诸药, 加水浸过药面, 浸泡半小时,武火煎开,文火煎煮40分钟,倒出药液,加水如上述煎法再煎第二煎,混合两次药液共400毫升,每次200毫升,分早晚饭后1小时温服。

方解:本方由小柴胡汤、金铃子散、二陈汤、半夏厚朴汤化裁而来,〖伤寒论〗云:『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小柴胡汤主之。』小柴胡汤不仅可和解少阳,尚可疏利肝胆。金铃子散出自金元四大家之一刘完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由川楝子、元胡二药组成,原书主治『热厥心痛,或发或止,久不愈者』。延胡索活血止痛,清代医家王子接在〖绛雪园古方选注〗云:『金铃子散,一泄气分之热,一行血分之滞。』张炳厚认为金铃子散主治肝郁化火诸痛,正如〖医学衷中参西录〗所云:『川楝子,味微酸、微苦,性凉。酸者入肝,苦者善降,能引肝胆之热下行自小便出,故治肝气横恣,胆火炽盛,致胁下掀疼。并治胃脘气郁作疼,木能疏土也。』二陈汤为治疗痰湿的基础方剂,兼有气滞可以合用半夏厚朴汤,即四七汤,正如〖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云:『诸痰橘半茯苓草……气合四七郁香附。』茵陈为清利肝胆湿热的要药,〖神农本草经〗云:『茵陈,味苦,平。主治风寒湿热邪气,热结黄疸。』木香、郁金即颠倒木金散,主治气血郁滞胸痛。枳壳理气宽胸,芍药、甘草,即芍药甘草汤,缓急止痛,焦三仙消食化积。诸药并用,肝胃并治,气血同调,全方共奏清肝利胆、和胃通降之功。张炳厚常用本方治疗慢性胆囊炎、慢性胃炎等疾病。

临证加减:兼有胆结石者,加金钱草、鸡内金、海金沙;兼有反酸、烧心者,加煅瓦楞子、海螵蛸、浙贝母;兼胸闷气短者,加桔梗、香橼、佛手;腹胀、大便干者,加莱菔子、炒枳实、熟大黄;心烦、失眠者,加用炒栀子、淡豆豉、竹茹;咳嗽,甚至痰中带血者,加黛蛤散。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申子龙整理)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該用戶已被刪除
發表於 2025-3-31 00:22 | 顯示全部樓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松禅 發表於 2025-4-25 16:38 | 顯示全部樓層
清肝利胆汤方义阐微与临证运用

张炳厚教授所创清肝利胆汤,融经方与时方于一炉,以疏泄肝胆、调和脾胃为纲,深契仲景“少阳为枢”之旨,兼取金元以降诸家之长,实为治疗肝胆湿热、肝胃不和证之良方。

一、组方溯源与配伍精义
本方以小柴胡汤为底,合入金铃子散、二陈汤、半夏厚朴汤之精华,结构严谨,主次分明:
1. 疏肝利胆:北柴胡、炒黄芩为君,取小柴胡汤和解少阳之意。柴胡“主心腹肠胃中结气”(《本经》),黄芩清泄胆热,二者相配,一升一降,枢转气机。更佐茵陈、郁金增强疏利肝胆之效,茵陈为“治黄专药”,郁金“行气解郁,凉血破瘀”(《本草备要》),合而化解湿热郁滞。
2. 行气止痛:金铃子散(川楝子、元胡)为臣,川楝子“导小肠膀胱之热”(《本草纲目》),延胡索“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本草纲目》),二者一气一血,共奏止痛之功。张锡纯谓其“善治肝气横恣作痛”,正合本方胁痛、胃痛之证。
3. 和胃降逆:二陈汤(半夏、茯苓、陈皮)合厚朴、枳壳、木香,旨在燥湿化痰、宽中消痞。半夏厚朴汤本治“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张师化裁其意,用于肝胃气逆之痞满呕恶,体现“治肝可以安胃”之思。
4. 调和肝脾:白芍、甘草取芍药甘草汤义,柔肝缓急;焦三仙消食导滞,兼顾中焦运化。

二、证治机理与临证要点
本方所治之证,病机核心为 “肝胆郁热横犯中土”,症见胁痛、痞满、口苦、脉弦滑等,属少阳阳明合病范畴。张师临证尤重三点:
1. 辨湿热轻重:苔黄腻者加栀子、龙胆草;苔白腻偏寒湿者去黄芩,加苍术、藿香。
2. 察气滞血瘀:痛如针刺者加丹参、五灵脂;胀甚者加香附、佛手。
3. 兼顾脾胃:若纳呆便溏,减川楝子用量,加白术、山药,防苦寒伤脾。

三、学术传承与创新
张炳厚教授以“虫蚁通络”“毒麻止痛”闻名,而本方反以平淡之品建功,可见其“法无常法”之旨。方中郁金用量独重(20克),取其“辛散苦降,上行心窍,下通胆腑”(《本草求真》)之性,凸显“治胆必调气”的学术特色。

结语:清肝利胆汤乃张师融汇古今之验方,其妙不在药味之奇,而在配伍之精。学者当师其法而不泥其方,明其理而活其用,方得中医“辨证论治”之真谛。

(全文约780字)

按:以上解析力求契合张炳厚教授学术思想,引证经典以溯其源,结合临证以明其变,文风简练而重实用,可供临床参考。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