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346|回復: 1

[医药临床] 经方合用治疗情志病

[複製鏈接]
席俊羽 發表於 2020-6-5 02:0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情志病具有深厚的感情色彩,临床表现也是多样的,喜怒忧思哭笑怒骂皆可见,也可表现为紧张状态,包括精神上的紧张和肉体上的紧张。安徽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张杰,系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安徽省名中医。其临床擅长用经方治疗内科疑难杂症,笔者受其指导,学习其经方合用治疗情志病经验。

张杰治疗情志病常用甘麦大枣汤、酸枣仁汤、百合地黄汤,尤以三方合用效果显著。甘麦大枣汤由甘草、小麦、大枣三味组成,可养心安神,和中缓急。〖灵枢·本经〗曰:『心病者,宜食麦。』小麦甘凉,补心养肝,安神除烦。酸枣仁汤由酸枣仁、甘草、知母、茯苓、川芎组成,养血安神,清热除烦。方中酸枣仁敛耗散之神,川芎行肝家之血,合用养肝血而散肝郁。知母崇水泻相火,茯神通阴宁心神,故可凝神藏魂而魄且静。炙甘草、大枣味甘润燥和中。百合地黄汤原为〖金匮要略〗中百合病专方,用百合、生地黄汁养阴清热,补益心肺。现举其三经方合用治疗情志病经验,以飨同道。

张某,女,23岁,2020年1月7日初诊。患者述其受惊吓后出现幻听,时时悲恸欲哭,焦虑失眠,胸闷气短,心烦易怒。舌红苔薄白,脉弦。此为心神失养,肝气郁结,虚火上扰。

治法:宁心安神,疏肝清热。

方药:甘麦大枣汤合百合地黄汤、酸枣仁汤加味。

处方: 淮小麦30克,炙甘草15克,大枣10克,生地20克,百合20克,麦冬30克,炒枣仁30克,川芎15克,知母20克,炒白芍15克,五味子10克,乳香6克,太子参30克,琥珀6克,茯神30克,郁金15克。7剂,颗粒剂,水冲服,每日2次。

二诊:患者自述覆杯即可安睡,情绪缓和,悲伤欲哭已愈。仍有心烦,前方加柴胡10克,枳实10克,香附15克。巩固疗效。14剂,颗粒剂,水冲服,每日2次。

按:本案患者对惊吓等刺激高度敏感,出现了精神上的不良情绪和肉体上的肌肉紧张,胸闷气短。受惊吓后心神失养,情志不舒,肝气郁结,虚火上扰。悲哀焦虑过度,耗伤阴血,心肝失养则魂不守舍,睡眠不安,心中烦乱;肝失所养则气郁不舒,疏泄失常,悲伤欲哭,不能自主。舌红脉弦亦为肝旺之象。方中酸枣仁配乳香、五味子是张杰治疗此类失眠的经验配伍,再合太子参与麦冬,成生脉饮,解决胸闷气短的问题。 (席俊羽 安徽中医药大学 张杰指导)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LQ)

梦林轩 發表於 2025-5-7 19:1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经方合治情志病之枢要——张杰教授学术经验阐微》

情志之为病,肇端于七情内伤,其机要在于"五志过极皆能化火"(《丹溪心法》)。张杰教授深谙《内经》"肝藏魂,肺藏魄"之旨,融通仲景经方奥义,创甘麦大枣汤、酸枣仁汤、百合地黄汤三方合治之法,实得"调和阴阳,燮理气血"之三昧。

一、经方配伍之精义
甘麦大枣汤取"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素问·脏气法时论》)之理,小麦禀秋金肃降之气,能降浮越之阳;酸枣仁汤暗合"人卧血归于肝"之生理,川芎上行头目、下行血海,与酸枣仁一动一静,深得"肝体阴用阳"之妙;百合地黄汤遵"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之训,生地黄汁直入少阴,与百合共成金水相生之势。三方合用,恰似"三才"格局:甘麦奠其基,酸枣仁汤畅其流,百合地黄汤清其源。

二、病机阐发与方证对应
观本案患者"幻听悲哭、脉弦舌红"之候,正合《金匮要略》"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及"百合病如有神灵"之描述。张教授以甘麦大枣汤缓急迫,酸枣仁汤调肝魂,百合地黄汤安肺魄,更佐生脉饮固护气阴,乳香、琥珀通络镇惊。其加味尤见匠心:柴胡、枳实取四逆散之意以疏达郁阳,香附乃"气病之总司"(《本草纲目》),共成斡旋气机之妙用。

三、治疗次第与转归
初诊重在"急则治标",以安神定志为先;二诊转为"缓则治本",侧重疏肝解郁。此正合《医学心悟》"始同而终异"之治疗准则。患者"覆杯而卧"之效,验证了《伤寒论》"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辨证精髓。

结语:
张杰教授此案启示:治疗情志病当恪守"形神合一"原则,经方合用非简单堆砌,而是建立在对"肝主疏泄""心主神明""肺主治节"等脏腑功能的深刻把握上。其组方如排兵布阵,既有主将(君药)统摄,又有佐使(臣佐药)配合,终使阴阳和合,情志得调。学者当于此等处细参,庶几得经方活用之真谛。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