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69|回復: 1

[医药临床] 小青龙加石膏汤外用灌肠治疗小儿外感

[複製鏈接]
中国中医药报 發表於 2019-9-23 16: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小青龙加石膏汤首载于汉代医家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方由麻黄、桂枝、白芍、半夏、干姜、细辛、五味子、炙甘草、石膏9味药物组成。该方是为外感风寒、内有饮邪郁结而致的咳喘证而设。笔者近年来临床用该药煎煮后灌肠,治疗小儿外感风寒、咳而喘逆,饮邪郁而化热者多例,疗效快捷,收效十分满意。现择验案2则报告如下。

典型案例一

付某,男,22个月,2018年3月28日初诊。其母代诉。该患儿于2周前,不慎外感风寒,发热恶寒(体温38.8℃),咳喘,他院诊为肺炎,收入院治疗。经治疗发热退,症状得以缓解,唯咳喘不减,9天后出院。刻诊:患者咳嗽、喘,干呕,精神疲惫,流涕、其涕清浊相兼,眼内角伴有黄绿色、黏稠眼眵。舌红、舌面前部多红点,苔黄腻,脉浮数略滑。

诊断:发热(外感风寒,内有饮邪)。

治法:解表化饮,止咳平喘。

处方:麻黄3g,桂枝3g,白芍4g,干姜2g,细辛1g,半夏3g,杏仁4g,石膏10g,蝉蜕4g,炙甘草3g,2服,每服水煎早晚服。

2日后二诊:药进2剂、患儿精神转佳,咳喘大减,眼眵尤在。因患儿苦于服药,无奈继用上剂,调整药量,加连翘5g,煎药液灌肠,以试其效。每取药液20ml,施以灌肠,每隔2小时1次,当晚灌肠2次,患儿一夜安然入睡。诸症消失,豁然痊愈。余于无奈之际,采用灌肠之举,竟收意外之捷效。

典型案例二

卢某,女,34个月,2019年4月7日初诊。其母代诉,患儿于2天前,感冒发热恶寒,咳喘,服用感冒药物治疗,诸症不减,遂来就诊。刻诊:患儿发热(体温38.3℃)、烦躁、咳喘、干呕、鼻流清涕、舌质红、苔薄黄等,舌尖部多散在红点,脉浮数。

诊断:外感风寒,内有饮邪郁热。

治法:解表化饮,清热宣肺止咳。

处方:麻黄4g,桂枝4g,白芍5g,生姜3片,细辛1g,半夏3g,五味子4g,石膏15g,杏仁4g,蝉蜕5g,连翘5g,炙甘草4g,1服。因患儿苦于服药,煎取药液灌肠。每取药液20ml,每隔1小时灌肠1次。晚饭后灌肠2次,当晚患儿热退咳止,一夜入睡安然。

上举2个案例,患儿皆是外感风寒、内有饮邪郁热之疾。方以小青龙加石膏汤解表化饮,清热除烦,宣肺止咳平喘。方中麻黄、桂枝解表散寒、宣肺平喘;白芍与桂枝相伍,调和营卫;细辛、干姜、半夏温化水饮,散寒降逆;五味子敛肺止咳,以防肺气耗散。加杏仁宣畅肺气,助麻黄平喘;加石膏清热除烦,与麻黄相协,可发越水气;佐连翘、蝉蜕,以轻清透热。药液虽不经口服,灌注于大肠,而肺与大肠,通过经脉的络属,构成表里关系。药液借经络之机,以发挥其药效,使表邪得解,饮邪得化,郁热得清,故收快捷之效。此即〖素问〗病在上取之下之谓也。(付衍利 文善姬 刘宝恒 吉林省延边朝鲜自治州汪清县中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D)

五条鱼 發表於 2025-5-30 19:43 | 顯示全部樓層
《小青龙加石膏汤灌肠疗法治疗小儿外感咳喘的临证思考》

仲景小青龙加石膏汤本为外寒内饮兼郁热之咳喘证而立,今见同道创新采用灌肠给药治疗小儿外感,实为经方现代化应用之有益探索。笔者试从经典理论与临床实践角度略陈管见。

一、方证对应的理论依据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明言:"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加石膏之变方,乃针对"烦躁"之郁热证候。案例中患儿见舌红苔黄、眼眵黏稠、脉浮数等症,恰合外寒束表、饮郁化热之病机。麻黄桂枝解表、姜辛夏化饮、石膏清热的三重配伍,正与《内经》"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之旨相契。

二、灌肠疗法的古今印证
1. 给药途径的创新性:直肠黏膜丰富的血管网络可快速吸收药物,与《伤寒论》"急下存阴"的给药思路异曲同工。两案中灌肠后2小时内显效,印证了《医学入门》"药达病所,其效必速"的论述。
2. 儿科应用的适配性: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小儿药证直诀》),口服汤药易致呕吐。灌肠法既避开口服之弊,又符合"治上焦如羽"的轻清给药原则。

三、临证加减的辨证智慧
案例一中加连翘、蝉蜕,既增强清热解毒之功,又取"风药胜湿"之效;案例二重用石膏至15g,体现"热者寒之"的变通。这种在经方框架内的灵活化裁,深得仲景"随证治之"的精髓。

四、问题与展望
1. 剂量标准化有待商榷:小儿直肠给药量效关系需进一步验证,建议参考《幼幼集成》"小儿用药,贵在轻灵"的原则。
2. 适应症边界需明确:此法适用于表寒里饮化热证,若纯热证或虚寒证则非所宜。

结语:
小青龙加石膏汤灌肠疗法体现了"古方新用"的临床智慧,其成功关键在于严守辨证论治原则。建议后续研究可结合现代药代动力学,进一步优化给药方案,使这一传统方剂在儿科领域焕发新的生命力。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