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346|回復: 1

[医药临床] 滋阴解郁治疗产后抑郁症1例

[複製鏈接]
中国中医药报 發表於 2019-9-23 16: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王某,女,22岁,于2018年1月5日就诊,产后月余,因丧闷闷不乐,随着时间推移,心情愈发悲伤。近两月来,心神不宁,精神恍惚加重,时伤悲,食欲不振,奶水已无,睡眠少。血常规化验:血红蛋白97(g/L),血红细胞3.02(1012/L)。诊断为产后抑郁症,轻度贫血。给予生血宝颗粒和谷维素、维生素B1等药。服用后疗效差,心神不宁、多愁善感、睡眠差,今来寻中医治疗。

刻见:身体偏瘦、面色不华、神情恍惚、肢倦神疲、食欲不振、睡眠差、大便五六日1解、舌质红、舌苔薄白、脉弦细等症。

诊断:产后瘀症(肝瘀滞脾,脾虚血亏)。

治则:解郁安神,补益心脾。

方用甘麦大枣汤加味:浮小麦60g,生甘草15g,大枣5枚,酸枣仁20g,柏子仁15g,刺蒺藜15g,当归10g,合欢皮15g。7剂,水煎服,日2次,每日1剂。

二诊:服药后诸症减轻,服药第4剂时,解大便1次。上方浮小麦加至100g,酸枣仁30g,柏子仁20g,麦冬12g。7剂。

三诊:面容渐有红润之色,心情较舒畅,饭量增加,睡眠好转,眼睛干涩减轻,按原方再进7剂。

按语:患者为22岁青年,性格内向,产后月余,元气未复,营血虚弱,加其母亲病逝伤悲而心情抑郁,气机郁滞而疏泄不利,耗伤心气,营血亏虚,心失所养,神失所藏,故面色不华,精神恍惚;郁热扰心则夜寐不安,心神不宁。〖丹溪心法·六郁〗说:『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悒郁,诸病生焉。故人生诸病,多生于郁。』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肝气郁结,气逆犯胃,脾不能升清布散水谷之精微,故口干,肢倦疲乏;胃气不和纳食受阻,故不思饮食,轻度贫血;证属情志不愉,肝郁抑脾,脾胃虚弱引起的气血化源不足,营血亏虚不能奉养心神为本病的病因病机。治以补益心脾,解郁安神。

方中浮小麦性味甘凉,滋养胃气;生甘草补益中气,甘缓和中而养心缓急,助浮小麦除虚烦而养心宁神;大枣补脾益气,缓肝急并治心虚;酸枣仁、柏子仁、当归补肝养血,养心安神而润肠通便;刺蒺藜、合欢皮滋阴平肝,解郁安神。

二诊中加麦冬益胃生津,滋心阴而清心除烦,助酸枣仁、柏子仁养阴安神助眠,同时防当归辛温之弊助邪生变。同时家人的关心和心理疏导极为重要,正如〖临症指南医案·郁证〗所言:『郁证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协同用药收获其效。(苟彦杰 甘肃省陇南市徽县泥阳镇中心卫生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D)

罗行 發表於 2025-4-8 19:12 | 顯示全部樓層
《从肝脾论治产后抑郁验案析微》

王某案乃典型产后抑郁之肝郁脾虚证候,其治疗过程充分体现了中医"郁病责肝"与"产后多虚"的辨证要旨。细析此案,有三重辨证关节尤当重视:

一、病机层次之辨
患者产后月余发病,正值冲任虚损之时。《女科经纶》有云:"产后百脉空虚,最易成郁。"本案病机呈现三重传变:初因丧母悲恸,肝气郁结于上;继则横逆犯脾,中州运化失职;终致心失所养,神明不安。其血红蛋白97g/L、红细胞3.02×10¹²/L的检验结果,恰与中医"肝郁脾虚-气血不足-心神失养"的病机链条相应。

二、方药配伍之妙
甘麦大枣汤本为《金匮》治脏躁名方,本案化裁颇具匠心:以浮小麦易原方小麦,取其走表敛汗之功,针对产后腠理不固之体;生甘草用量达15g,非独调和诸药,更取其"通血脉,利血气"(《本经》语)之效;大枣用至5枚,暗合"五为土数"之理以实脾。加味诸药尤见章法:酸枣仁、柏子仁构成"子仁相须",既养肝体又助肝用;刺蒺藜与合欢皮形成"刚柔相济",疏肝不伤阴,安神不滞气。

三、次第调治之智
二诊增量浮小麦至100g,既遵"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之训,又合现代研究所示大剂量浮小麦γ-氨基丁酸样物质具有镇静作用。加麦冬12g尤具深意:一则制当归温燥,防其助火;二则与甘草组成"麦甘汤"雏形,预护肺阴,防木火刑金之变。三诊守方再进,正合《内经》"久而增气"之旨,使药效积累而不致偏颇。

本案启示有三:其一,产后抑郁治疗当把握"疏肝不忘扶脾,解郁必兼养荣"原则;其二,甘麦大枣汤作为基础方,其浮小麦与甘草比例可随郁、躁侧重灵活调整(本案初诊4:1,二诊近7:1);其三,心理疏导当贯穿始终,诚如《医宗金鉴》所言:"郁病解铃还须系铃人。"然需注意,此方中甘草用量超药典规定,临证当权衡利弊,中病即止。

(本案解析谨守"方证相应"原则,具体用药需经执业医师四诊合参。文中浮小麦现代用量参考《中华临床中药学》特殊情形下剂量范围,常规应用仍建议遵循现行药典规范。)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