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436|回復: 1

[医药临床] 温阳化饮方治疗幼儿支气管炎

[複製鏈接]
中国中医药报 發表於 2019-9-23 16: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彭某,男,6岁。2003年11月21日初诊:频频咳嗽微有喘息已经2个多月,痰声辘辘。因不善咯出,似有大量稀痰阻滞支气管中。曾住院确诊幼儿支气管炎,反复用过数种较大剂量抗生素与激素,未能控制病情,所用中药方全为清肺化痰药。虚汗多,晚上睡着后衣服常湿,必须换2次方可。形体虚胖,面色泛白带青,微微浮肿,畏寒手足冰冷,舌质淡黯,薄白苔,脉沉无力,此脾肾阳气不足,痰饮蕴肺,当以温阳化饮方药治之。

处方:桂枝4.5g,干姜6g,五味子5g,杏仁6g,炙草5g,麻黄5g,熟附子5g,炒白术6g,车前子9g,细辛3g,法半夏9g,茯苓12g,麻黄根9g,水煎日分5次温服。

治疗经过:服药3剂,咳嗽明显减弱,已无喘息,胸膈喉间痰声也大为减少,小便量明显增加,全身汗出有收敛,舌脉变化不大,再予原方3剂,四肢感觉温暖,咳嗽已经完全停止,痰声完全消失,面色虽白而不泛青色,浮肿已经消失,食欲不甚好,仍有少量汗出,舌淡脉弱,予健脾温阳方:炒白术6g,茯苓12g,炒枳壳6g,炙甘草5g,山药9g,麻黄根9g,砂仁3g,熟附子5g,山萸肉5g,寸冬6g。服6剂,一般情况较好,身体较前增强,无咳喘,无痰鸣,虚汗少,饮食较过去有较大进步。

咳嗽喘息累月,痰湿水饮结聚阻滞肺气所致。痰为津液所化,其所流行或聚止者,皆因脾肺肾阳气之盈亏所决定。幼儿久咳喘息难愈,又用过较大剂量抗生素、激素、清热解毒中药,多系饮邪内盛,寒水有余。本例治方以小青龙汤加苓桂术甘汤,又加熟附子一味,甚为重要。〖神农本草经〗谓附子『主风寒咳逆邪气』,只因寒邪水气逆于上焦故用之温化,若必待心悸、畏寒、肢冷沉重,头眩浮肿,脉沉细微等脾肾阳虚病症,全然呈现始用,往往延误治疗,延长病程。仲景云『夫短气有微饮,当以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本例治方即有此意。麻黄根止虚汗又兼能宣肺气,凡虚汗多者,无论有无痰涎,均可用之。(何钱 贵州省江口县人民医院 何苗 贵州中医药大学)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D)

cqyanxiaobo 發表於 2025-5-29 22:48 | 顯示全部樓層
《温阳化饮法治疗幼儿支气管炎之医案阐微》

彭案之治,诚为中医"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之典范。细究此案,患儿久咳二月,痰声辘辘,前医屡用清肺化痰之品未效,实因未明"阳化气,阴成形"之要义。《素问·咳论》有云:"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本案患儿面色泛白带青、畏寒肢冷、脉沉无力,显系脾肾阳虚之候。盖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肾为成痰之本,三脏阳气式微,则水饮不化,聚而为患。

处方以小青龙汤合苓桂术甘汤加附子,深得仲景心法。小青龙汤本为"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而设,本案虽无表证,然其"水寒射肺"之病机则一。尤妙在加附子一味,《本草备要》谓其"大热回阳,逐风寒湿",与细辛、干姜相伍,暗合仲景麻黄附子细辛汤温经散寒之旨。更佐苓桂术甘汤健脾利水,正应《金匮要略》"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之训。其中麻黄根之用尤见匠心,既制麻黄发散太过,又取《本草正义》"麻黄根深性能引气外发"之意,于固表止汗中兼宣肺气。

二诊见效显著,可见"离照当空,阴霾自散"之理。终以健脾温阳方收功,遵"四季脾旺不受邪"之旨,取附子理中汤之意而化裁。此案启示有三:一者不可见痰治痰,当察气化之本;二者阳虚饮停不必待全身阳衰毕现,局部水饮征象即是投温药之机;三者儿科用药贵在轻重得宜,本案日分五次服,正合"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之训。

今人治咳,多囿于"炎症"之说,恣用寒凉,致使冰伏其邪。此案明示:凡见痰稀色白、舌淡苔滑、脉沉迟者,纵在幼童,亦当大胆投以温化。然须注意,附子用量需随证增减,本案5克为起始量,后随阳复递减,此即《医学衷中参西录》"用药如用兵,量敌而后进"之谓也。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