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n# ]( j( o" e+ X" S7 w
, B) }$ q! Q% t: S- n! Z+ ^
龚自珍诗意图 蒋兆和/画 4 O1 a9 H- G7 b
7 l N. q8 B9 P4 d. _3 f4 j / S* ^2 D/ A) A# Y, ^
6 t! I0 f+ a2 B) l4 q
顾太清 资料图片
" r" u& A: a) F% R7 r3 T/ z9 y1 k( r , @( }8 D. x! Q% Y! l
龚自珍与顾太清,一代奇才,相互爱慕,却遭灭顶之灾。但由于文献散佚,遂成疑案。
5 ]- n6 z" n9 X6 R) X" J& G0 j) B; R
) G8 q s% c( t! m/ O 龚自珍(1792-1847),字定庵,其诗突破“神韵”、“肌理”、“性灵”等窠臼,独树一帜。他对经史、金石、地理、经济等也都有独到见解。顾太清,名春,是荣亲王奕绘的侧室。其词与纳兰性德齐名,为清代第一女词人。
0 i0 _- S" i! H7 b2 S8 T( S! H/ V* t6 N/ Q$ ]
奕绘好诗文,是八旗中的名士,龚自珍为其座上客,与顾太清由相互切磋而心生爱慕,有诗词往还。这在满汉畛域和等级森严的时代,不免流言蜚语,尤其引起了皇族的非议。奕绘死的当年,龚自珍即被罚俸,因“忤其上级”被迫辞职;翌年初又被迫出京南归,两年后被毒死。顾太清则带着未成年的孩子被赶出了王府,直到龚自珍暴卒,才勉强准她回邸。! t, \& c9 a, G" T- `
7 T) e9 k% B0 F5 P
由于龚自珍著作多佚(如自编出京前的诗27卷,也可能是家人惧祸未刊),史料多自传闻,故此事已成疑案,孟森、苏雪林、启功等名人都持否定意见。但笔者以为,从仅存的第一手资料――龚、顾二人的诗词集来看,则不乏蛛丝马迹。( V1 E1 M" F4 {3 o
2 s+ E" }! H( Z. e4 @/ i
首先,最直白的是龚自珍南归途中所写的一首丁香花诗:“空山徒倚倦游身,梦见城西阆苑春;一骑传笺朱邸晚,临风递与缟衣人。”自注:“忆宣武门内太平湖之丁香花一首。”" R$ j S H g1 l3 C
8 G* k, y) p3 H
太平湖原址在今西城区太平桥大街西与二环路(原城墙)间,已不存。奕绘王府即在湖与街之间(今音乐学院)。缟衣人典出《诗经・郑风・出其东门》,喻指一孤高形象,系作者自况。诗意是某晚,王府中的顾太清派人骑马送来一封信和丁香花。按照传说,这便是催促龚急逃的密笺。孟森先生谓阆苑春指丁香花,缟衣人指龚夫人,是内眷间通常的馈赠。但丁香夏季开花,不得谓春。龚自珍与奕绘品秩相差太远,构不成通家之好。再说,如果真是送给他夫人的普通礼物,他也不必在旅途中念念不忘。3 H3 Z8 I* e( g6 z& J: _
/ U/ u* Y0 f9 g0 r y* |, p8 d$ U 此事当时已有流言,成为“丁香花案”。在顾太清集中,咏花诗百首以上,涉及三十多种花,但没有丁香。而该花就在府邸旁,又是异种,咏者甚众。显然,顾是慑于众口删去了。但终非无迹可求,如她的两首集句诗:“断肠魂梦两沉沉,只愿君心似我心。已被色香撩病思,便愁云雨又难禁。”“歌尽阳关不忍分,更无留影霎时云。青笺后约无凭据,日日思君不见君。”这样的情诗作于道光15年及17年,奕绘已经退休在家,诗中词句显然别有所指。顾太清以古人成句浇自己块垒,也易解脱。1 T [ c+ u/ B! L; s
1 Z+ t/ \' C4 Q2 z
其次,是龚自珍仓促出京之谜。他在道光十九年(1839)二月已被迫去职,本可从容准备,全家南返,却在四月末独自仓皇南下(诗云“进退雍容史上难”,自注“匆匆难遍别”);且在途中赶夜路,唯恐被阻(诗云“关河不阻故将军”,用李广夜间出行受阻的典故);直到过了长江,才舒一口气(诗云“生还重喜酹金焦”,金焦指镇江两山)。/ H; O/ x8 t$ [
- J3 `7 {( @1 t* i B
更令人难解的是,两个月后,龚自珍北上接家眷,到了距京300里的任丘,便不敢前进。直到儿子一再请求,他才北移雄县,止于固安。诗云:“十二连桥夜有冰”、“回灯不敢梦觚”。觚指帝宫,表达了对京中的恐惧。对于此诗,多数人的看法是惧迫害。但如果是政治迫害,龚自珍当时已经无官。更可能的是,仇家有说不出口的原因(如龚顾恋情),要采取非常手段(如暗杀),才使龚惶恐至此。
C- H7 s, w D+ z9 a2 h; o) ^; p. U6 A- I
# P! I9 F6 o }9 q9 O- A 其实,龚自珍、顾太清并未逾矩,由他与奕绘的友情可见。奕绘把龚自珍从坐冷板凳的内阁调到自己管辖的宗人府,“樽酒娱佳客,弦歌答细君”,说明奕绘、客人、夫人三者的关系是融洽的。不过,宗室看不惯这样的诗酒风流,奕绘一死,其长子载钧马上收拾龚顾二人,甚至把奕绘和顾太清苦心经营的南谷山庄废掉,连井都给填了。至于两年后才把龚自珍毒死,一则是龚在江南,东躲西藏;二是由于龚的书生狂态,他与顾太清仍有书信往还,他作诗云:“美人信有错刀投,不负张衡咏四愁。k罢心香屡回顾,古时明月照杭州。”这样的诗,是给本已缓和的局面火上浇油,使载钧家族必欲除之而后快。
7 `: y' F2 q2 w; E: Q7 p k
3 g9 b5 D5 w5 d' X 此外还有一个旁证:现存顾太清手迹,经鉴定酷似龚自珍的字。龚是全才,书法却是一大缺憾,他因字丑不能入翰林,抱恨终生。顾太清与他笔迹相似,只能是由于熟悉和爱慕,有意无意地临摹了。
" Z9 P C4 |$ a$ k) D; ^. E& d$ N/ p' Q4 X5 p# }. H6 \2 B' z
“丁香花案”在小说《孽海花》中有所反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