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914|回覆: 1

[樂曲] 當古樂器遇上古詩詞,看到古琴美哭了!

[複製鏈接]
古琴札記 發表於 2018-8-16 11:5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詩詞與音樂都是相輔相成

詩詞與音樂都是相輔相成

自古以來,詩詞與音樂都是相輔相成。作為傳統文人,作詩品樂的功力都不可或缺。音樂是詩人作詩的重要素材,而品讀音樂更是詩人們的必修課。十首古詩,十樣樂器,帶你走進中國傳統文人的詩樂風流。

一、琵琶

琵琶,彈撥樂器,已經有二千多年的歷史。最早被稱為『琵琶』的樂器大約在中國秦朝出現。『琵琶』二字中的『珏』意為『二玉相碰,發出悅耳碰擊聲』,表示這是一種以彈碰琴弦的方式發聲的樂器。『比』指『琴弦等列』。『巴』指這種樂器總是附着在演奏者身上,和琴瑟不接觸人體相異。在唐朝以前,琵琶也是漢語裡對所有魯特琴族(又稱琉特屬)彈撥樂器的總稱。

涼州詞

唐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瑟,漢族撥弦樂器。形狀似琴,有25根弦,弦的粗細不同

瑟,漢族撥弦樂器。形狀似琴,有25根弦,弦的粗細不同

二、瑟

瑟,漢族撥弦樂器。形狀似琴,有25根弦,弦的粗細不同。每弦瑟有一柱。按五聲音階定弦。最早的瑟有五十弦,故又稱"五十弦"。

章台夜思

唐 · 韋莊

清瑟怨遙夜,繞弦風雨哀。

孤燈聞楚角,殘月下章台。

芳草已雲暮,故人殊未來。

家書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古箏又名漢箏、秦箏、瑤箏、鸞箏,是中國漢民族傳統樂器中的箏樂器,屬於彈撥樂器 ...

古箏又名漢箏、秦箏、瑤箏、鸞箏,是中國漢民族傳統樂器中的箏樂器,屬於彈撥樂器 ...

三、箏

古箏又名漢箏、秦箏、瑤箏、鸞箏,是中國漢民族傳統樂器中的箏樂器,屬於彈撥樂器。它是中國獨特的、重要的民族樂器之一。它的音色優美,音域寬廣、演奏技巧豐富,具有相當強的表現力,因此它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

聽流人水調子

唐 · 王昌齡

孤舟微月對楓林,分付鳴箏與客心。

嶺色千重萬重雨,斷弦收與淚痕深。

古琴,又稱瑤琴、玉琴、絲桐和七弦琴,是中國漢族傳統撥弦樂器,有三千年以上歷史,屬於八音中的絲 ...

古琴,又稱瑤琴、玉琴、絲桐和七弦琴,是中國漢族傳統撥弦樂器,有三千年以上歷史,屬於八音中的絲 ...

四、琴

古琴,又稱瑤琴、玉琴、絲桐和七弦琴,是中國漢族傳統撥弦樂器,有三千年以上歷史,屬於八音中的絲。古琴音域寬廣,音色深沉,餘音悠遠。

琴位列中國傳統文化四藝"琴棋書畫"之首,被文人視為高雅的代表,亦為文人吟唱時的伴奏樂器,自古以來一直是許多文人必備的知識和必修的科目。大量詩詞文賦中有琴的身影。

聽蜀僧濬彈琴

唐 · 李白

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

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

客心洗流水,餘響入霜鍾。

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

笛是古老的漢族樂器,也是漢族樂器中最具代表性最有民族特色的吹奏樂器

笛是古老的漢族樂器,也是漢族樂器中最具代表性最有民族特色的吹奏樂器

五、笛

笛是古老的漢族樂器,也是漢族樂器中最具代表性最有民族特色的吹奏樂器。中國傳統音樂中常用的橫吹木管樂器之一,中國竹笛,一般分為南方的曲笛、北方的梆笛和介於兩者之間的中笛。 在民族樂隊中,笛子是舉足輕重的吹管樂器,被當做民族吹管樂的代表,被稱作"民樂之王"。

春夜洛城聞笛

唐 ·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目前所知的最早竹質排簫實物為曾侯乙十三管排簫,距今已2,400多年

目前所知的最早竹質排簫實物為曾侯乙十三管排簫,距今已2,400多年

六、簫

簫,古代用於宮廷雅樂邊棱音氣鳴樂器。『八音』分類屬『竹』。漢唐以來的石刻、壁畫以及墓俑保存了許多吹奏排簫的形象。目前所知的最早竹質排簫實物為曾侯乙十三管排簫,距今已2,400多年。最早的石排簫實物為淅川下寺1號楚墓出土的十三管石排簫,用整塊漢白玉雕琢而成,距今約2,500多年。河南省鹿邑太清宮遺址的商末周初長氏貴族大墓,出土的禽骨排簫是中國目前發現最早的實物,距今約3000年。

姚開府山池

唐 · 孟浩然

主人新邸第,相國舊池台。

館是招賢辟,樓因教舞開。

軒車人已散,簫管鳳初來。

今日龍門下,誰知文舉才。

箜篌歷史悠久、源遠流長,音域寬廣、音色柔美清澈,表現力強

箜篌歷史悠久、源遠流長,音域寬廣、音色柔美清澈,表現力強

七、箜篌

箜篌歷史悠久、源遠流長,音域寬廣、音色柔美清澈,表現力強。古代除宮廷雅樂使用外,在民間也廣泛流傳。現常用於獨奏、重奏和為歌舞伴奏,並在大型民族管弦樂隊中應用。箜篌在古代有臥箜篌、豎箜篌、鳳首箜篌三種形制。

贈女道士鄭玉華

唐 · 施肩吾

明鏡湖中休採蓮,卻師阿母學神仙。朱絲誤落青囊里,猶是箜篌第幾弦。

笙是我國古老的簧管樂器,歷史悠久,能奏和聲

笙是我國古老的簧管樂器,歷史悠久,能奏和聲

八、笙

笙是我國古老的簧管樂器,歷史悠久,能奏和聲。它以簧、管配合振動發音,簧片能在簧框中自由振動,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樂器。到唐、虞、夏、商諸朝代,發展以數根的竹簧之管參差插入葫蘆之干殼內製成(今雲貴邊疆的苗、傜民族,仍存用此種笙)。

別陝州王司馬

唐 · 白居易

笙歌惆悵欲為別, 風景闌珊初過春。

爭得遣君詩不苦? 黃河岸上白頭人。

九、笳

中國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種吹奏樂器,似笛。出於西北民族地區,漢時傳入中原,通常稱『胡笳』。最初是卷蘆葉為笳,吹以作樂。後在形制上有所變化,將蘆葉製成的哨插入管中,遂成為管制的雙簧樂器,形似篳篥。笳有着相當的表現力,『剛柔待用,五音迭進』。

過五原胡兒飲馬泉

唐 · 李益

綠楊著水草如煙,舊是胡兒飲馬泉。

幾處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劍白雲天。

從來凍合關山路,今日分流漢使前。

莫遣行人照容鬢,恐驚憔悴入新年。

編鐘興起於西周,盛於春秋戰國直至秦漢。中國是製造和使用樂鍾最早的國家 ...

編鐘興起於西周,盛於春秋戰國直至秦漢。中國是製造和使用樂鍾最早的國家 ...

十、鍾

編鐘興起於西周,盛於春秋戰國直至秦漢。中國是製造和使用樂鍾最早的國家。它用青銅鑄成,由大小不同的扁圓鍾按照音調高低的次序排列起來,懸掛在一個巨大的鐘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錘和長形的棒分別敲打銅鐘,能發出不同的樂音,因為每個鐘的音調不同,按照音譜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樂曲。引在木架上懸掛一組音調高低不同的銅鐘,由古代侍女用小木槌敲打奏樂。

軒游宮十五夜

唐 · 李隆基

行邁離秦國,巡方赴洛師。

路逢三五夜,春色暗中期。

關外長河轉,宮中淑氣遲。

歌鐘對明月,不減舊遊時。

遊客  發表於 2018-9-30 16:22
自古以來,詩詞與音樂都是相輔相成。作為傳統文人,作詩品樂的功力都不可或缺。音樂是詩人作詩的重要素材,而品讀音樂更是詩人們的必修課。
薛佛 發表於 2025-7-28 05:0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詩樂相融之雅韻——從十器十詩管窺文人審美體系】

(首段開宗明義)觀休竹客君所輯"十器十詩"之帖,實得"詩樂同源"三昧。昔【樂記】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詩三百皆可弦歌,此乃華夏藝術根本特徵。今擇四例闡發其要,以證古人"左琴右書"之生活美學。

(琵琶篇)王翰【涼州詞】之琵琶,非僅樂器,實為盛唐氣象之載體。考【釋名】"批把,馬上所鼓也",其急弦促節正合"欲飲馬上催"的軍事意象。值得注意的是,詩中"催"字雙關樂律與軍令,此乃唐人"以樂入詩"之典型筆法。當代敦煌壁畫所見曲項琵琶,其弦制共鳴恰能再現"沙場醉臥"的悲壯音效。

(瑟篇)韋莊"清瑟怨遙夜"深得屈宋遺韻。【世本】載"庖犧氏作瑟",五十弦衍為二十五弦,暗合陰陽消長之理。詩中"繞弦風雨哀"運用通感手法,使瑟音具象化為風雨交織的聽覺畫卷。特別當注意"楚角"與"瑟怨"的宮商對應,此即【文心雕龍】所謂"聲含宮商,肇自血氣"的聲情統一。

(箏篇)王昌齡聽箏落淚之事,印證【樂書】"箏者,施弦高急"的特性。唐人所謂"斷腸聲里無形影,畫出無聲亦斷腸",正合"斷弦淚痕"的審美體驗。考敦煌譜字,唐箏十三弦的排列方式,使其能模擬"千重萬重雨"的立體音效,此乃詩家"通感"技藝的聲學基礎。

(琴篇)太白聽琴詩尤見深趣。"綠綺"典出司馬相如,而"萬壑松"之喻本於嵇康【琴賦】。需特別注意"流水""霜鍾"的意象組合:前者暗用伯牙絕弦典,後者化用【山海經】鐘山霜鳴之說。古琴"九德"中的"透"與"潤",恰能詮釋"餘響入霜鍾"的聲韻效果,此乃文人琴"聲稀味永"之至高境界。

(結語)統觀四器四詩,可見古人"器以載道,詩以詠志"的完整審美體系。當今古樂復興之際,尤當參透【溪山琴況】"弦與指合,指與音合,音與意合"的三合之道,方不負先人"詩樂相將"之雅意。(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