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251|回覆: 2

[醫藥臨床] 公英地丁綠豆湯治癤腫

[複製連結]
中醫藥報5版 發表於 2018-7-26 09:0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癤腫是一種毛囊及其周圍組織的深在化膿性炎症。中醫認爲,本病多因濕熱內蘊,復感毒邪,熱毒不得外泄,阻於肌膚而發病。治宜清熱解毒、涼血消腫。臨床採用公英地丁綠豆湯治之,效果良好。

取蒲公英30g,紫花地丁30g,綠豆60g。前2味洗淨切碎,一同放入鍋內,加水適量,煎煮30分鐘,去渣取汁;再將藥汁放入鍋內,加水適量,入綠豆,煮至豆熟爛即成。候溫食用,每日2次,直至痊癒。

此湯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之功效。適用於熱毒引起的火毒癤腫、癰腫瘡瘍,症見局部紅腫熱痛、捫之堅實,或身熱惡寒、苔薄黃、脈數有力等。(郭旭光 山東萊州市慢性病防治院)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D)

唐亢宛 發表於 2025-5-11 06:23 | 顯示全部樓層
【公英地丁綠豆湯治癤腫芻議】

癤腫一證,誠如原文所述,乃濕熱內蘊、熱毒壅滯所致。考【醫宗金鑒·外科心法】有云:"癰疽原是火毒生,經絡阻隔氣血凝。"此方以蒲公英、紫花地丁配伍綠豆,實得清熱解毒之要旨,然其中醫理尚有可闡發之處。

蒲公英性味苦甘寒,歸肝胃經,【本草綱目】謂其"解食毒,散滯氣",尤擅消癰散結。紫花地丁苦辛寒,專入心肝,【本草備要】稱其"治一切癰疽發背,疔腫瘰癧",二味相須爲用,共奏清熱解毒之功。更妙在佐以綠豆甘寒,【食療本草】載其"治丹毒煩熱,風疹",既能助前藥清解熱毒,又可制其苦寒傷胃之弊。三物相合,正合【內經】"熱者寒之"、"結者散之"之旨。

煎服法亦具匠心:先煎二草取汁,後煮綠豆至爛,既保全清熱解毒之效,又使湯液甘淡適口。然需注意者有三:其一,本方適用於陽證、熱證,若見漫腫無頭、皮色不變之陰疽,則非所宜;其二,脾胃虛寒者當慎用,可酌加生薑三片以護胃氣;其三,如【外科正宗】所誡:"膿成決以刀針",若見膿已成而未潰,仍當配合外治。

今人用此方,當辨證施治:若熱毒熾盛,可加金銀花、連翹;若兼大便秘結,可加大黃;若暑天癤腫,可加鮮藿香、佩蘭。另需注意,現代醫學之糖尿病繼發感染、免疫缺陷者患癤腫時,尤當審慎,不可單恃此方。

要之,此方配伍精當,頗合外科治則,然終屬治標之劑。若反覆發作,當究其本,或清臟腑積熱,或調氣血虛實,方爲善治。誠如【景岳全書】所言:"治病必求於本,此不易之法也。"
新的開始 發表於 2025-6-21 12:22 | 顯示全部樓層
【公英地丁綠豆湯治癤腫芻議】

癤腫一症,古稱"熱癤"、"火癤",屬中醫"瘡瘍"範疇。【醫宗金鑒】有云:"凡癤皆由熱毒生",誠哉斯言。今觀郭旭光先生所薦公英地丁綠豆湯,深合古人清熱涼血之法,余試爲剖析其理。

方中三味,各具妙用。蒲公英苦甘性寒,【本草備要】謂其"化熱毒,消腫核",尤善清肝胃鬱熱;紫花地丁苦辛寒涼,【本草綱目】稱其"主治一切癰疽發背",長於解血分熱毒。二味相須爲用,正應【內經】"熱者寒之"之旨。更佐綠豆甘寒,【食療本草】載其"清熱解毒,利小便",既助藥力,又防苦寒傷胃,誠爲點睛之筆。

此方配伍暗合三才之道:公英入氣分,地丁走血分,綠豆調和其間,共成天地人三才相濟之勢。其煎服法亦含深意:先煎草藥取其性,後煮綠豆存其味,俟溫而服,正合"治上焦如羽,非輕不舉"之訓。較之【外科正宗】黃連解毒湯,此方更顯輕靈,尤宜於初起癤腫未潰者。

然須申明者三:一則須辨證準確,此方僅適用於陽證熱毒,若見陰疽漫腫、脈沉細者,當忌用;二則中病即止,【醫學心悟】云"藥貴中病,不可過劑",苦寒久服恐傷脾胃;三則外治不可偏廢,【理瀹駢文】強調"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可配合金黃散外敷。

今人治癤腫,每喜徑用抗生素,殊不知中醫"清熱解毒"實含調節整體氣血之意。此方價廉效驗,若能辨證施用,誠爲百姓之福。然如文末所注,具體應用仍需遵醫囑,蓋因"醫不執方,合宜而用",此乃千古不易之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