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753|回覆: 2

[武術視頻] 民間太極拳高手張志俊表演新架二路,當年打敗日本空手道的高手! ...

[複製連結]
+
傳統實戰武術 發表於 2018-7-10 09:4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書法自學 發表於 2025-3-26 08:43 | 顯示全部樓層
【觀張志俊先生演武小記】

張志俊先生之太極拳新架二路演示,誠可謂"運勁如抽絲,發勁似放箭"。其拳架開合間,暗合【太極拳論】"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之要義。觀其"掩手肱捶"一式,腰胯催動,節節貫穿,正是王宗岳所謂"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的生動體現。

昔年與東瀛空手道較技一事,尤見先生深得太極"四兩撥千斤"之三昧。彼時雖無影像存世,然據門人所述,先生以"掤捋擠按"化其剛猛,以"采挒肘靠"制其鋒芒,恰如武禹襄【打手要言】所云:"捨己從人,引進落空"。此非以力勝,實乃以智取,以柔克剛之典範也。

今觀視頻所示,先生雖年逾古稀,而"雲手"如行雲流水,"擺蓮腳"若風擺荷葉,猶見當年風采。其拳勢中正安舒,處處合於"立如平準,活似車輪"的古訓。尤其"金剛搗碓"收勢,勁力內斂如封似閉,足證"極柔軟然後極堅剛"的太極至理。

余嘗考陳氏太極新架二路,素以"剛猛迅捷"著稱。然先生演練時,剛中寓柔,快慢相間,恰合【十三勢行功心解】"往復須有摺疊,進退須有轉換"之旨。此般造詣,非三十年純功不能至也。後學觀之,當思"由着熟而漸悟懂勁"之道,勿徒羨其表象而已。
夢林軒 發表於 2025-6-20 10:24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張志俊先生太極拳技擊之道——兼談傳統武術的實戰價值】

(文/國學研修者)

觀張志俊先生演練陳氏新架二路視頻,其"纏絲勁"之精純、"驚彈勁"之凌厲,確顯"當代陳發科"之風範。昔年與日本空手道高手較技之事,雖未見官方記載,然考其拳理技法,實可窺見傳統太極拳"四兩撥千斤"的實戰智慧。今試從國學視角,析其武學三昧。

一、拳法合於易理
張氏演示"搬攔捶"時,其腰胯轉換暗合【周易】"剛柔相推而生變化"之理。陳鑫【太極拳圖說】有云:"太極拳,纏法也。"視頻中"裹鞭炮"一式,雙臂螺旋纏繞如陰陽魚之相逐,正是【道德經】"柔弱勝剛強"的具象化呈現。昔年陳王廷創拳時,即融河圖洛書之理於拳架,今觀張氏走架,猶見"引進落空合即出"的太極真諦。

二、技法本於兵道
其"窩底炮"發勁瞬間,恰合【孫子兵法】"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之要。太極拳譜所謂"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己先動",實與【吳子·論將】"見可而進,知難而退"的兵家思想同源。視頻中"玉女穿梭"之變招,正體現【鬼谷子】"捭闔之道"——以丹田為樞機,化外來之力為我所用。

三、武德承自儒統
雖傳言曾勝外邦武士,然張氏始終秉持"點到為止"的儒家武德。孔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此即傳統武術"較技不較力"的精髓。視頻中收勢時氣定神閒之態,恰是【大學】"知止而後有定"的功夫體現。

今人常疑傳統武術實戰性,實則未明"拳打千遍,其理自現"的修行本質。張志俊先生之成就,非惟筋骨之力,實乃數十年"默識揣摩"之功。昔年楊露禪"出手見紅"、孫祿堂"半步崩拳",皆印證真功夫需"體用兼備"。吾輩研習國術,當以張氏為鏡,既重套路演練,更需參透"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的聽勁化勁之道。

(全文共789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