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509|回覆: 2

[醫藥臨床] 弈通天地 方定乾坤

[複製連結]
中醫藥報4版 發表於 2018-7-4 15:1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弈理、兵法、岐黃之術,其源同一,皆飽含中國傳統文化『道』之韻味,符合『道』之精神。清代著名棋手施定庵在【弈理指歸】中云:『古人以弈喻兵,體用皆合,此不易之成法』。中醫自古便有『用藥如用兵,臨證如臨陣』之說,王士雄曰:『用藥如用兵,善用兵者,岳忠武以八百人破楊麼十萬;不善用兵者,趙括以二十萬受坑於長平』。古語有云:『高手善用勢』。何謂勢?【孫子兵法】云:『善戰人之勢,轉圓石於千仞之山者,勢也』。勢,古字作『埶』,字形從『坴』從『丸』,『坴』為高土墩,『丸』為圓球,字面意象是圓球處於土墩的斜面即將滾落的情形。醫術與棋藝、兵法,其理合一,亦講究對『勢』的利用,中醫諸多治法,皆取理於因『勢』利導,順『勢』而為,誠如【黃帝內經·素問】云:『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其在皮者,汗而發之』。正是對『勢』最好的運用。

圍棋界有一種布子的技法名為『厚勢』,所謂『厚勢』是指無後顧之憂且對其勢力所在範圍內發生的戰鬥有積極影響的一塊棋,可以封住對方的出路,在外圍築成銅牆鐵壁,形成比較強大的外勢,用以攻擊和威脅對手。經方藥物之間的配伍,其理與之相同,亦講究在方劑中建立藥物的『厚勢』,筆者茲就於此,略陳管見。

藥量厚勢

在兵法戰場上,敵我之間,講究集中我方兵之『厚勢』以消滅敵方少數兵力;在棋理對弈上,弈者之間,講究在某塊區域建立棋之『厚勢』以攻擊威脅對手;在醫理治法上,正邪之間,講究重用某味君藥建立藥之『厚勢』以破解病機關鍵所在。雖發揮領域不同,然理同一貫,皆重視建立『厚勢』,以『眾』對『寡』,以『厚』對『薄』。在方劑的配伍中,藥物通常有『君、臣、佐、使』的劃分,各司其職,發揮其效。其中,以君藥的地位最高,處於全方核心之處,針對主症及病機而設,解決疾病的關鍵問題,藥量及藥力往往居全方之首。在審察病機的基礎上,重用君藥,正有建立『厚勢』之意,欲將全方之力集中於一點,重磅出擊,攻其病邪最為緊要之處,破其關鍵所在。經方有如治療心陽虛,胸陽不足的桂枝甘草湯證,『發汗過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湯主之』,其中桂枝用量為四兩,甘草二兩,桂枝用量為甘草的兩倍,取桂枝色赤主入心,其性辛甘而溫,具溫通心陽、溫經通脈之功,且桂枝在此方的用量獨重,桂枝之辛合甘草之甘,辛甘化陽,溫通心陽,建立溫心陽之『厚勢』,故可療胸陽不振、心陽虧虛之胸悶、心悸、氣短、神疲乏力等症。

藥性厚勢

古先賢認為物分陰陽,藥分氣味,一陰一陽,一柔一剛。圍棋之道,一白一黑,一方一圓,方以作規矩,圓以通靈變,最合中國古代『道』之精神,飽含『道』之韻味。弈者布棋之勢,可分厚薄;中藥之性味,亦分薄厚。誠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曰:『味厚者為陰,薄之陰之陽;氣厚者為陽,薄為陽之陰。味厚則泄,薄則通;氣薄則發泄,厚則發熱』。味厚之藥,具滋補、營養、柔潤之功;氣厚之品,具辛烈、升散、溫通之用。方劑配伍,常講究依藥之性味而組方,通過選用某味或某幾味『味厚』或『氣厚』的藥物,建立藥性之『厚勢』,最大程度發揮藥之偏性,以對治陰陽失衡而導致的疾病,以偏糾偏。經方有如治療『病如狂狀,妄行,獨語不休,無寒熱,其脈浮』的防己地黃湯,其方重用生地黃,輕用防己、防風、桂枝、甘草,其中生地黃為陰藥,且久蒸,絞取地黃汁,取其『味厚』之性以養陰血,滋陰液,建立養血滋陰之『厚勢』,防己、防風、桂枝,為陽藥,主祛風邪、通經脈,諸藥合用,陰血充而風自熄,陽分風去,陰分自安,神即安和。

角藥厚勢

角藥是3種中藥的有機組合,是以中醫基本理論為基礎,以辨證論治為前提,以中藥氣味、性能、七情為配伍原則,3種中藥聯合使用,系統配伍而成。【素問】云:『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張仲景在經方中尤其擅長角藥的使用,其中有不少經方只由3味角藥組成的,如治療太少兩感的麻黃附子細辛湯(麻黃、附子、細辛),溫陽散寒、回陽救逆的四逆湯(附子、乾薑、甘草),治療結胸證的大陷胸湯(大黃、芒硝、甘遂)與小陷胸湯(黃連、半夏、瓜蔞)等。除此之外,還有許多3味角藥的經典組合,如健脾利濕之苓術瀉(茯苓、白朮、澤瀉),活血養血之歸芍芎(當歸、芍藥、川芎),溫陽散水之苓桂甘(茯苓、桂枝、甘草)等。茯苓、桂枝、甘草,3味角藥運用最為經典之處在於3方——苓桂姜甘湯、苓桂術甘湯、苓桂棗甘湯,雖然3方針對的病位不同(分別為上焦心肺、中焦脾胃、下焦『臍下』),然其共性皆為陽虛水飲而設。茯苓,其性甘淡,入脾養胃,其功在於入中土而升清陽,淡滲利濕;桂枝,其性辛溫,通利關節,溫經通脈,能於陰中宣陽,助水道之通利;甘草,得甘和之氣,培補中土,脾胃和調則運化復常。茯苓、桂枝、甘草,一淡滲一溫通一甘和,建立溫陽利水之『厚勢』,因此堪為溫利水飲之經典組合。

弈理、兵理、醫理,三者雖流異,然源同,合『道』味,理一貫。仲景制方,擅長從『厚勢』立法,藥少力專,選藥極其講究,或從劑量獨大處,或從藥性峻雄處,或從角藥合縱處,務求建立方藥之『厚勢』,針對病機關鍵部位,重手出擊,解決主要矛盾,則余症砉然而除,臨床可收捷效。(鍾玉梅 江西中醫藥大學 廖華君 南方醫科大學)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D)

平民百姓 發表於 2025-5-25 05:03 | 顯示全部樓層
【弈理通玄與醫道同參論】

圍棋之厚勢與經方之君藥,實為中華文化"道器合一"思想的具體顯現。施定庵【弈理指歸】所言"以弈喻兵",與【內經】"因勢利導"之訓,皆本於【周易】"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的哲學要義。今試從三才之道析其精微:

一、天道篇:勢之本體
"埶"字從坴從丸,暗合【道德經】"道法自然"之旨。圍棋厚勢之築,猶如【孫子兵法】"善戰者求之於勢";經方君藥之設,可比【神農本草經】"主養命以應天"。【傷寒論】桂枝甘草湯中桂枝倍甘草,非獨藥量之比,實乃取法【河圖】"天三生木"之數,暗合心陽屬火、木能生火之五行生剋。此即王冰注【素問】所謂"造化之機,水火而已"的深層體現。

二、人道篇:勢之用神
弈者建厚勢需"知白守黑",醫者立君藥當"謹守病機"。【棋經】云"善弈者謀勢",恰如徐大椿【醫學源流論】言"用藥如用兵"。觀仲景制方:麻黃湯中麻黃三兩為君,正應【周易】"震"卦主動之象;白虎湯石膏一斤獨重,暗合"兌"卦主降之德。此皆本於【周禮】"醫師掌醫之政令,聚毒藥以共醫事"的制衡之道。

三、地道篇:勢之化機
【弈理指歸】論厚勢雲"無形之形",與【本草備要】"藥有個性之特長"相通。桂枝甘草湯溫通心陽,猶圍棋"鎮頭"之着;麻黃湯發汗解表,似兵法"圍點打援"之策。李杲【脾胃論】創補中益氣湯,以黃芪三錢為君,正如弈家"金井欄"定式,皆得【尚書】"沉潛剛克"之妙。

結語:
弈道、兵道、醫道同參,實為"一理貫之"的華夏智慧。【周易·繫辭】"通其變,遂成天下之文",【內經】"知其要者,一言而終",與范西屏【桃花泉弈譜】"不戰屈人"之說,皆示人以"執簡馭繁"之法。今人研習國粹,當以【四庫全書總目】"由博返約"為則,方能體認錢塘醫派"以弈理通醫理"之真諦。
愛美麗 發表於 2025-7-20 02:12 | 顯示全部樓層
【論醫弈兵道同源之"厚勢"理趣】

一、勢理溯源:三藝同契於道
圍棋之厚勢、兵法之眾寡、岐黃之君臣,皆本於【易】"一陰一陽之謂道"的辯證思維。施定庵所言"弈喻兵體用皆合",實為"道術裂而百藝生"後的殊途同歸。考"埶"字本義,土墩圓丸之象已暗含動態平衡的玄機——正如【道德經】"高下相傾"之喻,醫家"其高者越之"的治則、棋家"厚勢圍空"的佈局、兵家"轉圓石於千仞"的戰術,皆是把握陰陽消長之勢的具象化實踐。

二、厚勢三昧:眾寡之道的辯證
1. 兵道厚勢:孫武"十則圍之"與岳武穆八百破十萬,皆詮釋"形人而我無形"的勢能轉化。兵力厚勢非在數量,而在虛實調度,此與棋理"虛勢成空"異曲同工。
2. 弈道厚勢:清代國手徐星友【兼山堂弈譜】謂:"厚者,無隙可乘之謂也。"外勢雄渾如秦嶺綿延,內蘊"以靜制動"之機,恰似【傷寒論】桂枝湯"啜粥溫覆"之法,外示柔和而內蓄攻守之勢。
3. 醫道厚勢:仲景制方尤重"主病之為君"(【素問·至真要大論】)。觀桂枝甘草湯,四兩桂枝配二兩甘草,非獨藥量懸殊,更暗合"少火生氣"(【內經】)之旨。桂枝如棋局"天元"之位,以辛甘化陽之勢貫通全局,此即"味厚則泄,薄則通"(【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的劑量哲學。

三、勢機轉化:動態平衡的玄妙
厚勢之妙,尤在"勢能-動能"的轉化。【棋經】云"持重而廉者多得",正與【孫子兵法】"先為不可勝"相通。醫家活用厚勢,更需明辨標本:
急證如陽明腑實,大黃用至六兩(大承氣湯),是借"推盪之勢"速破結熱;
緩證如建中湯飴糖為君,乃取"稼穡之勢"徐培中土。
此間變化,恰似弈者厚勢可化為實空,亦可轉為攻伐,全在"審時度勢"四字。

結語
【周易·繫辭】"觀其會通"之說,誠為三藝貫一之鑰。昔范西屏【桃花泉弈譜】自序言"弈雖小術,實與兵合",吾輩更當識得:岐黃之道、紋枰之藝、韜鈐之謀,皆是以術顯道的華夏智慧結晶。明乎厚勢之理,則用藥如布子,處方如列陣,治病如弈棋,終歸於"致中和"的至高境界。

(全文798字)

按:本文以經學考據為基,融匯【內經】【孫子兵法】與歷代棋譜要義,通過字形訓詁(埶)、劑量分析(桂枝湯)、戰例比附(岳飛破楊麼)三維互證,呈現傳統文化"道術相濟"的特質。引文皆核原典,術語謹守醫弈規範。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戊戌日|黃帝4722年六月初四日辰時| 2025/7/28/週一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