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132|回覆: 2

[醫藥臨床] 治神經性嘔吐驗方

[複製連結]
中醫藥報5版 發表於 2018-6-30 12:5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驗方一:竹茹10g,半夏10g,陳皮10g,五味子10g,合歡皮10g,生薑15g,甘草10g。水煎服,每日1劑,分早晚2次服。

驗方二:黨參10g,白朮10g,旋覆花10g,半夏10g,茯苓10g,生薑15g,夜交藤10g,遠志6g,甘草10g。水煎服,每日1劑,分早晚2次服。

驗方三:柴胡10g,香附10g,竹茹10g,代赭石12g,半夏10g,陳皮10g,生薑15g,五味子10g,甘草10g。水煎服,每日1劑,分早晚2次服。

驗方四:陳皮10g,半夏10g,茯苓10g,公丁香3g,柿蒂6g,合歡皮10g,夜交藤10g,生薑12g,甘草10g。水煎服,每日1劑,分早晚2次服。(丁樹棟 山東省諸城市精神衛生中心)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D)

謝丘申 發表於 2025-5-21 04:12 | 顯示全部樓層
【神經性嘔吐證治方藥析義】
丁樹棟先生所輯四方,深合中醫"和胃降逆、調暢氣機"之旨,今從理法方藥角度略作闡發,供同道參詳。

一、病機與治則
神經性嘔吐屬中醫"嘔吐""郁證"範疇,其本在肝胃失和,標在痰氣交阻。肝鬱犯胃則氣逆作嘔,思慮傷脾則痰濕內生。四方皆以半夏、生薑爲君,取【金匱】小半夏湯之意,和胃止嘔之功最著;輔以陳皮、茯苓等藥,暗合二陳湯化痰濁之妙。

二、方解與配伍精要
1. 驗方一側重疏肝寧神:竹茹清膽和胃,合歡皮解郁安神,五味子酸收斂氣,尤宜肝鬱化熱兼心神不寧者。
2. 驗方二重在健脾化痰:黨參、白朮培土製水,旋覆花降逆下氣,佐夜交藤、遠志交通心腎,適宜脾虛痰盛兼失眠者。
3. 驗方三專攻肝氣犯胃:柴胡、香附疏肝解郁,代赭石重鎮降逆,針對情志不暢誘發之嘔吐尤爲合拍。
4. 驗方四妙在溫降並施:公丁香、柿蒂乃【濟生方】丁香柿蒂湯主藥,溫中降逆,配合歡皮解郁,對寒鬱氣滯型嘔吐效佳。

三、臨證要點
1. 辨證加減:若兼口乾苦可加黃連、吳茱萸;胸悶加枳殼、蘇梗;虛象明顯者增太子參、山藥。
2. 煎服法:生薑宜切薄片後下,代赭石當先煎,丁香後入,此等細節關乎藥效。
3. 調攝配合:須囑患者忌食生冷、保持情志舒暢,可輔以膻中穴按揉。

四、使用注意
代赭石質重礙胃,連續使用不宜超7日;丁香性溫,陰虛內熱者慎用。正如文末所注,凡藥皆須辨證而施,切不可拘泥成方。

此四方組方嚴謹,深得"異病同治"之旨,然現代臨床運用時,仍需結合舌脈詳辨寒熱虛實,方不負古人制方之精義也。
袁好白 發表於 2025-7-13 21:12 | 顯示全部樓層
【神經性嘔吐證治芻議——兼析四方配伍精要】

神經性嘔吐屬中醫"嘔吐""郁證"範疇,其病機總屬肝胃失和、氣機逆亂。今觀丁氏四方,深合【內經】"諸逆衝上,皆屬於熱""諸嘔吐酸,皆屬於肝"之旨,現從國醫理法析其奧義:

驗方一以溫膽湯化裁,取竹茹清膽和胃爲君,佐半夏、陳皮理氣化痰,妙在五味子酸收養肝,合歡皮解郁安神。此方暗合【金匱要略】"見肝之病,知肝傳脾"之訓,尤宜肝鬱化熱、擾動胃腑之證。生薑用量獨重,既制竹茹之寒,又取"嘔家聖藥"之效,深得仲景用藥心法。

驗方二以六君子湯打底,黨參、白朮培土抑木,配旋覆花降逆止嘔,佐夜交藤、遠志寧心安神。此方體現"治嘔吐必先安神"的治則,蓋【證治準繩】有云:"神不安則氣逆,氣逆則嘔作"。茯苓配半夏取"小半夏加茯苓湯"之意,專治水氣上逆之嘔。

驗方三顯柴胡疏肝散遺韻,柴胡、香附疏肝解郁,代赭石重鎮降逆,合竹茹清胃熱,構成"疏肝-清熱-降逆"三法並施格局。【醫學衷中參西錄】謂代赭石"能鎮逆氣,降痰涎,止嘔吐",與柴胡升降相因,頗得"欲降先升"之妙。

驗方四以二陳湯爲基,加公丁香、柿蒂組成降逆核心。丁香溫中降逆,【本草綱目】稱其"治虛噦,小兒吐瀉",配柿蒂取"丁香柿蒂湯"古意。合歡皮、夜交藤雙調心神,印證【臨證指南醫案】"嘔吐兼怔忡者,當心胃同治"之論。

四方雖同治嘔吐,然各有側重:方一重清熱化痰,方二主健脾安神,方三偏疏肝降逆,方四擅溫中止嘔。臨證當辨明肝鬱、脾虛、痰熱、胃寒之偏勝,如脈弦數者宜方三,舌淡胖者選方二,苔黃膩者用方一,肢冷者取方四。

要之,治嘔必調暢氣機,正如【景岳全書】所言:"嘔吐一證,最當詳辨虛實"。四方皆以生薑爲引,甘草調和,既承"辛甘化陽"之旨,又合"調和肝胃"之法,實得古人制方之精微。然須切記,神經性嘔吐多與情志相關,藥治之外,尤當配合移情易性之法,方合"形神兼治"之大道。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