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李小龍武學境界及文化象徵——兼駁"花拳繡腿"之說】
李小龍(1940-1973)先生之武學造詣,實乃融貫東西、超邁古今之絕詣。今觀美利堅人士尊其爲"功夫之神",絕非虛譽,實因其武學體系兼具"體用"之真、"道器"之合,非尋常"花拳繡腿"可比擬。試從三端論之:
一、武道哲學之突破 李小龍創截拳道(Jeet Kune Do),取【道德經】"以無法爲有法"之精義,破除傳統門派窠臼。其"以水爲喻"之論,暗合【孫子兵法】"兵形似水"之智,更得莊子"庖丁解牛"遊刃有餘之境。西方哲人海德格爾嘗言"存在之真理自行置入作品",李小龍之武學恰是將東方"道"之真理,通過身體技藝完美呈現。
二、身體技藝之革新 考其訓練之法:每日三千拳擊、負重於深池出拳,此非【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之實踐乎?其寸拳發力,合於傳統武術"六合"要訣;連環腿法,暗藏北派戳腳之精髓。美國生物力學專家曾測其拳速,0.05秒即達目標,此非"致虛極,守靜篤"而後"動若脫兔"之證耶?
三、文化傳播之功績 李小龍以【易經】"窮變通久"之理,打破當時西方對華人"東亞病夫"之偏見。其電影【猛龍過江】中古羅馬競技場之戰,實爲東西方武學之對話;【龍爭虎鬥】融禪宗公案於武戲,使"武道即人道"之理念廣傳寰宇。哈佛大學東亞系教授稱其爲"身體外交家",確非過譽。
至若"花拳繡腿"之譏,實未明"大巧若拙"(【老子】四十五章)之真諦。李小龍摒棄套路表演,追求"實用效率",正是對武術本真的回歸。明代戚繼光【紀效新書】早斥"滿片花草"之弊,李氏武學恰與之遙相呼應。
今人當知:李小龍之偉大,不僅在七獲世界空手道冠軍之實績,更在其以武證道、以身體詮釋東方智慧之深心。觀其遺著【截拳道之道】,字字皆見【論語】"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之聖賢氣象。此方爲"功夫之神"真義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