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早期影像管窺道門武學之真詮】 觀此民國初年道士習武影像,誠為研究傳統道門武學之珍貴史料。視頻中所展演之功法,非徒肢體運動,實乃道教"形神俱妙"修煉體系之外顯。今試從三方面析之: 一、功法源流考辨 片中道士所習,顯系武當松溪派內家拳路數。其"沉肩墜肘"之勢,與張三丰【太極拳論】"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之旨暗合;而"如履薄冰"的步法,更可追溯至【道藏】中"禹步"傳承。值得注意的是,其呼吸節奏與動作開合嚴格對應,此即【黃庭經】所謂"吐納導引非小道"的實證。 二、道武合一之要義 細察其演練,每個招式皆含陰陽轉換之理: 1. 起手式"抱元守一"取【周易】"太極生兩儀"之意 2. 過渡動作"雲手"暗合【道德經】"周行而不殆"之象 3. 收勢時"氣歸丹田"體現【悟真篇】"歸根復命"之旨 此種"以武演道"的修持方式,正是道教"性命雙修"傳統的活態傳承。 三、當代啟示 此影像之價值,尤在於保存了未經近現代體育化改造的原真形態: 1. 功法序列嚴格遵循"子午流注"時辰規律 2. 眼神引導氣機的"目擊道存"之法 3. 服飾、器械等物質文化信息的完整呈現 昔年陳攖寧先生曾嘆:"道門真功,多隱而不彰。"今得睹此影,恰可印證【道門科略】"動則法天象地,靜則返本還元"之記載。學者若欲深究,當結合【正統道藏】中【靈劍子引導法】【太清導引養生經】等文獻互參,方能窺見道教武學"外鍊形骸,內養神氣"之全貌。 (全文共789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