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586|回覆: 2

[醫藥臨床] 毒多難痼

[複製連結]
中醫藥報4版 發表於 2018-6-22 14:0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毒多難痼是指臨床難於治療,或久治乏效的頑症、痼疾,多與毒邪有關。毒是諸多病邪的進一步發展,邪盛生毒,毒必兼邪,無論其性質爲何,均可概稱爲『毒邪』。日本吉益東洞有『萬病一毒』說,【素問·生氣通天論】也有『清靜則肉腠閉拒,雖有大風苛毒,弗之能害』的論述。

毒邪既可從外感受,也可由內而生。外感之毒多與六淫、癘氣爲伍,『毒寓於邪』『毒隨邪入』,致病具有發病急暴,來勢兇猛,傳變迅速,極易內陷的特點,而使病情危重難治,變化多端。內生之毒是在疾病發展演變過程中,由臟腑功能失調,風、火、痰、瘀等多種病理因素所釀生,常見的如風毒、熱毒、火毒、寒毒、濕毒、水毒、痰毒、瘀毒等,其性質多端,且可交錯爲患,使多個臟器發生實質性損害,功能嚴重失調,並成爲影響疾病順逆轉歸的決定性因素。如重症肝炎中的熱毒、晚期腎炎中的濕(濁)毒、面神經麻痹中的風毒、惡性腫瘤中的癌毒、系統性紅斑狼瘡中的瘀毒等。

毒邪致病具有以下證候特點:①凶:致病暴戾,病勢急劇,如SARS、禽流感等。②頑:病情頑固,易於反覆,如難治性腎病、慢性肝炎等。③難:常規辨治,難以奏效,如系統性紅斑狼瘡、癌病等。④痼:病期冗長,病位深疴,如尿毒症、癲癇等。⑤雜:由於毒邪每與風、火、痰、瘀等邪兼挾爲患,臨床見症多端,病情複雜難辨。正因爲如此,所以周仲瑛強調在難治性疾病的辨治中,尤應注意毒邪的特殊性。

對毒邪的治療有解毒、化毒、攻毒等法,但周仲瑛強調解毒當求因。首先要區別毒邪的性質,其次要注意毒邪所在的臟腑部位及所兼挾的其他病邪。如熱毒重在清熱解毒,然熱毒在肺則選魚腥草、金蕎麥根、黃芩清肺解毒,熱毒犯咽則用澤漆、蚤休、一枝黃花、土牛膝利咽解毒,熱毒入胃則選石膏、蒲公英、甘中黃、升麻清胃瀉火解毒,熱毒攻心則用牛黃、硃砂、黃連清心解毒安神,熱毒犯肝則用羚羊角、龍膽草、梔子涼肝解毒,熱毒蘊結膀胱則用黃柏、苦參、土茯苓清熱利濕解毒,熱毒入血則用水牛角、生地、丹皮、紫草、大青葉等涼血解毒。周仲瑛對於風毒,常用全蠍、蜈蚣、烏梢蛇、炙僵蠶搜風解毒;寒毒,常用川烏、草烏、附子、乾薑散寒解毒;濕毒,常用土茯苓、拔葜、石上柏、半邊蓮除濕解毒;痰毒,常用制南星、白附子、法半夏、露蜂房、白毛夏枯草化痰解毒;瘀毒,常用穿山甲、水蛭、土鱉蟲、蜈蚣、鬼箭羽等祛瘀解毒。

癌毒集凶、頑、痼於一體,一旦致病,病勢險惡、病位深伏,且與痰、瘀相互搏結,以避機體正氣與藥力搜剔,故非蟲類搜剔之品不能引藥力達病處,以收搜毒、剔毒、除毒之功。藥如僵蠶、蜈蚣、露蜂房等。周仲瑛在抗癌複方中,抗癌解毒藥與逐瘀消痰軟堅藥的選用,主要視病情而主張辨證擇藥。如熱毒甚者,常選白花蛇舌草、山慈姑、漏蘆;瘀毒重者,當用炙蜈蚣;痰毒劇者,用制南星、炙僵蠶等;病以血分瘀結爲主者,可逐瘀爲先,伍用炙水蛭、莪朮、炮穿山甲、桃仁;兼氣分者,可配用八月扎、路路通;腫著者,配王不留行、海藻、拔葜等。

另外,周仲瑛還強調應重視不同疾病『毒』的特異性。對麻疹、天花用宣表透毒法,對晚期腎病當注意化濁泄毒,對多髒衰病人陽明氣機通降失常者當通腑瀉毒,對外科瘡瘍久不收口、正虛毒戀者當重用黃芪扶正托毒等。

20世紀80年代,周仲瑛針對流行性出血熱急性腎衰蓄血、蓄水及易於傷陰的病機特點,提出出血熱急性腎衰『三毒』(熱毒、血毒、水毒)學說,以瀉下通瘀爲治療大法,達到下熱毒、下血毒、下水毒的目的,治療野鼠型出血熱患者1127例,使病死率從當時的7.66%,降至1.11%;特別是死亡率最高的少尿期急性腎衰,病死率僅爲4%,明顯優於西醫對照組的22%。(郭立中 南京中醫藥大學)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D)

無端 發表於 2025-7-21 21:4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毒邪致病特性及解毒求因治法芻議】

拜讀閣下論"毒多難痼"之文,深契醫理。今不揣譾陋,謹就毒邪致病機理及施治要旨略陳管見,以就正於方家。

一、毒邪致病機理探賾
毒之爲患,實爲病機演化之極變。【金匱要略】所謂"極寒傷經,極熱傷絡",正寓此理。觀歷代醫籍,毒邪致病具有"四重特性":其一爲轉化性,六淫過極皆可化毒,如【溫病條辨】言"溫毒者,穢濁也";其二爲兼挾性,常與痰瘀互結,形成"毒巢";其三爲伏匿性,如【諸病源候論】載"毒氣結聚於內,深沉難去";其四爲耗損性,尤易傷陰敗血,此即【臨證指南醫案】"毒火燔灼,真陰欲竭"之謂。

二、解毒三綱辨證體系
周氏解毒法要,可歸納爲"三綱九目":
1. 定性綱
• 外感毒邪當辨六淫屬性(如SARS屬風熱毒)
• 內生毒邪須分病理基礎(如尿毒症屬濁毒內蘊)

2. 定位綱
• 經絡定位(如面癱取陽明經風毒)
• 臟腑定位(如肝性腦病清肝解毒)

3. 定量綱
• 毒勢輕重(分隱毒、顯毒、伏毒)
• 病期長短(急性期宜直折,慢性期當透托)

三、特殊毒邪診治要訣
1. 癌毒治療五法
• 透毒:用蟾皮、露蜂房
• 化毒:選白花蛇舌草、半枝蓮
• 攻毒:取硇砂、砒霜(需嚴格炮製)
• 托毒:伍黃芪、當歸
• 和毒:佐甘草、大棗

2. 瘀毒互結證治
當遵"三因制宜":
• 因時:春夏宜活血解毒,秋冬需破血攻毒
• 因地:南方佐以利濕,北方兼以溫通
• 因人:壯實者可用蟲類藥,虛羸者宜草木之品

四、臨證注意事項
1. 解毒勿傷正:如用黃連解毒湯需監測胃氣
2. 攻毒要中病即止:蟲類藥使用不超過2周
3. 善後調理:毒去後當用六君子湯類扶脾

結語:
治毒如弈棋,既要洞悉邪毒特性,又要明辨體質虛實。周氏"解毒求因"之說,實承【內經】"治病必求於本"之旨。若能參合古今,融會貫通,則疑難痼疾之治,庶幾可獲良效。

(全文798字)
吾是楚天 發表於 2025-7-28 01:5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毒邪致病特性及辨治綱要】

毒邪爲患,乃臨床難治性疾患之關鍵病理因素,其性暴戾,其勢膠著,常致痼疾遷延、變證叢生。今就毒邪致病機理及周仲瑛教授辨治經驗略陳管見,以就正於同道。

一、毒邪之病因病機特性
毒之爲病,肇端於【內經】"大風苛毒"之說,至吉益東洞"萬病一毒"論而臻其極。其形成途徑有二:外感者,常依附六淫癘氣,如溫疫之毒挾濕熱而犯膜原;內生者,多因臟腑失調,風火痰瘀釀毒,如肝病熱毒、腎病濕濁毒。毒邪既成,則呈現"凶、頑、難、痼、雜"五大特性:
1. 凶戾性:毒邪致病如驚濤拍岸,SARS疫毒三日可傳變三焦;
2. 膠著性:濕毒纏腰如油入面,帶狀疱疹後遺痛經年不愈;
3. 難治性:癌毒盤踞如蟻穴潰堤,常規方藥難撼其根;
4. 深伏性:瘀毒入絡似樹根穿石,類風濕關節變形終成痼疾;
5. 兼夾性:風痰瘀毒交織若藤纏樹,癲癇痼疾證候錯綜複雜。

二、毒邪辨治之三維框架
周仲瑛教授立"毒邪三元辨治"體系:
1. 定性
熱毒:首選黃連解毒湯,咽喉腫痛加金蕎麥、土牛膝
寒毒:當歸四逆湯佐川烏、細辛,取其"離照當空,陰霾自散"
痰毒:控涎丹合白芥子、露蜂房,仿"抽絲剝繭"之法

2. 定位
上焦:普濟消毒飲輕清上揚
中焦:涼膈散通腑泄毒
下焦:四妙丸合土茯苓滲濕化毒

3. 定勢
初起:金銀花、連翹"截斷扭轉"
中期:水牛角、赤芍"涼血透毒"
晚期:麝香、蘇合香"開竅醒毒"

三、特殊毒邪診治舉隅
癌毒治療當遵循"三攻三補"原則:
1. 攻毒:斑蝥、蟾酥"以毒攻毒",須佐大棗、生薑護胃
2. 攻痰:硇砂、膽南星滌痰散結,配合竹瀝水送服
3. 攻瘀:蟅蟲、鼠婦破血逐瘀,伍以黃芪固護正氣

風濕毒痹治宜"三藤飲":
青風藤通絡、雷公藤解毒、雞血藤養血,佐以全蠍、蜈蚣搜剔絡毒

結語
治毒如烹小鮮,貴在知邪之性、明病之位、察勢之變。周氏"解毒求因"之說,實承仲景"隨證治之"精義,臨證當以病機爲核心,以藥性爲斧鉞,方能破毒邪之堅壘。然毒邪峻烈,攻伐之時尤當謹記"衰其大半而止"之訓,勿使誅伐無過。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