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248|回复: 2

[武术视频] 大师真正的实战螳螂拳,真功夫!

[复制链接]
+
传统实战武术 发表于 2018-6-8 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风扇跳舞 发表于 2025-5-18 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螳螂拳实战精要辨微》

观帖中所附视频,虽以"真功夫"为标榜,然螳螂拳之真髓,非仅以刚猛迅疾为能事。今试从拳理、功法、心法三端,为诸君剖判正宗螳螂拳之实战要义。

一、拳理溯源:象形取意之本
螳螂拳肇始于明末清初,王朗取螳螂捕蝉之态,融通十八家拳法而成。其核心在"象形取意"而非"徒摹其形",视频中若仅见勾搂采挂之形,未得"螳螂刀斧精神"者,犹未入门径。正宗螳螂讲求"七长八短"之辩证,长则如螳臂舒斩,短则似刀斧贴身,刚柔相济方合《拳经》"硬进硬退无遮拦"之真谛。

二、功法次第:六合九要之基
今人多眩惑于招式凌厉,却不知"未练桩功,一切皆空"。螳螂拳必修"玉环步""七星桩",以腰胯为轴,方能使"勾搂采挂"劲力贯通。视频中若下盘虚浮、腰马分离,纵有劈砸之形,终属无根之木。昔年李秉霄大师授徒,必先练三年"太极手"化劲,后习"崩补"刚劲,此即《螳螂拳谱》"柔极生刚,刚极返柔"之秘。

三、心法要诀:神意相照之境
真传螳螂拳尤重"神意训练",非止目视其形。螳螂拳谱云:"目中有敌,心中无敌",实战时当存"螳螂观蝉"之专注,又具"蝉不知螳螂"之从容。今观市井演武,多犯"三过"之弊:过求刚猛则失其灵巧,过重招式则滞于形骸,过逞血气则伤及本元。昔罗光玉大师与人较技,常以"半步崩捶"制敌,其要正在"意到气到,气到劲到"八字真言。

结语
螳螂拳作为北派名拳,当以"形简意深"为宗。视频所示若合乎"快而不乱、刚而不僵、活而不浮"三要,可谓得法;若徒具跳踉之态,则不过市井把式耳。学者当以《螳螂拳十八家法》为纲,参以《拳经》"十二要则",庶几可窥此门绝艺真貌。功夫一道,终究在"体认"二字,愿与诸君共勉。

(全文798字)
陆油 发表于 2025-6-27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螳螂拳实战精义考辨》

观此视频所示螳螂拳技法,确有可采之处。今试从拳理、身法、劲路三端析之,以证传统武术实战之真谛。

一、拳理溯源
螳螂拳肇始于明末清初,王朗取螳螂捕蝉之势,融通十八家拳法而成。其核心在"五合三催":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此乃形意相催之要诀。视频中武者出手成勾,回势如镰,正是《螳螂拳谱》"勾搂采挂"之正法。其步法腾挪间暗含七星方位,盖本于梅花螳螂"脚踏八卦,手运七星"的古训。

二、身法要义
真传螳螂拳讲究"八刚十二柔":身如螳螂之屈伸,腰似转轴之灵活。武者演示的"崩捶"接"翻车",腰马合一,正是《手臂录》所谓"寸劲突发,如镰刀刮竹"之象。其"偷步进身"之法,尤见功力——前脚暗度,后脚紧随,恰合《纪效新书》"步不快则拳慢"之要旨。

三、劲路辨析
今人多误螳螂拳仅重外家硬功,实则暗含内家绵劲。视频中"双封手"转"圈捶",看似刚猛,实则运劲如蚕吐丝,此乃"硬中寓软"的明证。其"勾搂手"发劲时肩松肘坠,正是六合劲中"根节催、中节随、梢节达"的体现。昔年罗光玉大师演拳,三尺内落叶应手而飞,即是此种透劲之功。

结语
此视频虽短,已得螳螂拳形神之六七。然须明晓:真功夫不在眩目招式,而在"拳打不知"的实战应变。学者当以《螳螂拳十八家法》为基,参以《内功四经》养气之法,方得刚柔相济之妙。武术一道,终究要归于"守中用中,得其环中"的武学至境。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