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665|回復: 2

[医药临床] 温通利水的五苓散

[複製鏈接]
中医药报5版 發表於 2018-5-29 20:4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五苓散出自〖伤寒杂病论〗。本方在书中出现五次,一是在杂病部分中治疗下焦有水气的脐下悸、吐涎沫眩晕症。二是在伤寒论中的蓄水证,其中列有五条,这皆是水停不行之证。五苓散组成:泽泻、猪苓、茯苓、白术、桂枝。此方的功效就是温通利水,笔者临证中利用温通利水之效,治疗多种疾病,同样也取得很好的疗效。

泄泻

患者张某,女,32岁。初诊于2018年2月25日。因饮食不洁而致泄泻1年半。服用中药5~6天腹泻会好,但时隔几天后仍腹泻如故。望其所用中药处方皆是健脾渗湿固涩之剂。西药是治疗慢性肠炎之类的药。刻诊:大便每天少则3~4次,多则7~8次,每次便少不成形。便前必小腹痛,有时痛不可忍,便后痛止,近日不欲饮食,怕食凉硬食物,时有头痛,以前额痛重,腰膝酸痛,舌质淡白、苔薄腻色白,脉沉细无力。

诊断:泄泻(脾胃气虚,寒湿内结)。

治则:健脾和胃,利湿止泻。

处方:党参15g,炒白术15g,茯苓15g,泽泻20g,猪苓15g,桂枝12g,姜半夏10g,炮姜10g,菟丝子20g,巴戟天12g,补骨脂12g,车前子20g。7剂。水煎服,日1剂。

2018年3月4日复诊:服上药3天腹泻即止,日1次,便仍不成形,量增多,腹痛已明显减轻,仍时有头痛腰膝痛,舌脉同前。仍以原方巴戟天、补骨脂均改为15g。继用14剂。4月24日电话随访,张某说腹泻已彻底好了。

泄泻之证属脾胃气虚、湿盛者为多,此病即属于这个类型,应用补脾方药虽是正确的,对症的只是白术、茯苓、半夏之类的渗湿燥湿药,只能暂时取效,日后泄泻复发。五苓散是利湿剂,使体內湿邪从小便排出,同时又应用了补脾气的参术。本案病发四十多天,病久多虚已属寒湿,所以加用了炮姜、菟丝子、补骨脂,助阳之药,这样湿浊去,脾气健,故腹泻自止。由此可见对体内湿邪的治疗,渗湿燥湿和利湿效果绝对不一,渗湿药力缓且效果短暂;五苓散利湿使小便得利,大便得实。亦即『利小便即实大便』。故而以利湿为主的五苓散治脾湿泄泻效果良好。

酒精性肝炎

孔某,男,43岁。2018年4月18日就诊。诉本月13日查肝功异常而来就诊,检查结果:总胆红素:45.5μmol/L、间接胆红素25.2μmol/L。刻诊:口干口苦,每天早起床后严重,不欲饮食,食后胃脘胀满,周身无力,小便黄,舌苔腻微黄,脉弦数。

病机:肝胆湿热型腹胀(酒精性肝炎)。

治则:清肝利胆。

处方:泽泻20g,猪苓15g,茯苓15g,炒白术15g,桂枝6g,郁金12g,虎杖15g,半枝莲30g,生地黄40g,赤芍15g,醋香15g,车前子20g,三叶青10g。15剂。水煎服。

2018年5月3日二诊:药后仍有口于口苦,他症全消。昨天查肝功,总胆红素25.9μmol/L。其他项目皆属正常。再以上次处方继服15剂。并嘱禁饮酒。

该患者因长期饮酒,湿热内伤肝胆,肝功异常,形成酒精肝。

诊断:肝胆湿热型腹胀(酒精性肝炎)。

治疗:五苓散以利湿热,加用虎杖、半枝莲、车前子等清利湿热之品。湿热得清,故肝功正常。

体会

五苓散出自〖伤寒杂病论〗,是治疗蓄水证的主方,从以上医案来看,虽然是不同的内科病和皮肤科病,利用五苓散利湿的功效,皆能取效。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应用本方必须是体内湿邪所致,加用车前子、竹叶等。

②体内湿邪致病,要分清是一般的湿浊还是湿热或是寒湿,如内湿热盛,方中桂枝应少用;如果是内寒湿,桂枝应多用。(作者王玉生、周鑫培单位为北京同仁堂王府井中医院,邱奕霏单位为北京弘医堂中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Y)

滄海一聲笑 發表於 2025-4-8 10:43 | 顯示全部樓層
《五苓散临证运用发微》

五苓散乃仲景利水神剂,其组方之精妙,全在"气化"二字。泽泻为君,独擅利水渗湿之能;茯苓、猪苓为臣,佐以白术健脾制水,更得桂枝辛温通阳,犹如离照当空,阴霾自散。五药相合,共成温阳化气、利水渗湿之功。观此方配伍,深合《内经》"洁净府""去菀陈莝"之旨,非寻常利水剂可比。

泄泻一案,医者独具慧眼。患者久泻伤阳,前医徒用渗湿固涩,未解气化不行之机。五苓散之妙,在于通阳利水,使三焦水道得复其常。更佐炮姜、菟丝子等温补命门,暗合"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之理。尤当注意者,方中泽泻用量独重(20g),正合《药品化义》"泽泻利水之功,十倍于茯苓"之说。其效验印证了张景岳"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之论。

至若酒精性肝炎案,虽病在肝胆,然湿热胶结之机与五苓散证暗合。方中桂枝易作柴胡,即寓四逆散意;泽泻、猪苓导湿热下行,佐以茵陈、栀子,则成茵陈五苓散变法。此正体现叶天士"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之奥旨。总胆红素之降,实因三焦气化得复,湿热自有出路。

五苓散运用之要,首辨气化失司之证:舌苔白滑、脉沉而迟、小便不利为其三大主症。临证变化,要在权宜:水热互结加滑石、阿胶,即成猪苓汤;寒甚者桂枝易肉桂,阳虚甚者加附子。然须切记,阴虚津亏者慎用,恐利水更伤其阴。昔徐灵胎谓:"五苓散能通调水道,使水精四布,上滋心肺,下达膀胱。"此方之玄机,正在于通过利水以布津,非徒利水而已。

今人用五苓散,多囿于"利尿"之见,而忽其"化气"之能。须知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五苓散之真谛,实在于恢复人体气化功能,使水液代谢复归常度。明乎此理,则不仅泄泻、黄疸可治,凡水气为患之眩晕、水肿、痰饮等证,皆可触类旁通。仲景制方之妙,于此可见一斑。
胡吞 發表於 2025-7-4 01:38 | 顯示全部樓層
五苓散治泄泻与酒精性肝炎之机理探微

五苓散乃仲景利水之要方,其组方精妙,泽泻为君,直达下焦,利水渗湿;茯苓、猪苓为臣,助君药利水之功;白术健脾燥湿,桂枝温阳化气,共为佐使。全方配伍严谨,共奏温阳化气、利水渗湿之效。观此二案,虽病证相异,然其病机皆与水湿内停相关,故能异病同治,收效显著。

泄泻一案,患者病程年余,前医屡用健脾渗湿固涩之剂,虽暂效而终复发,此乃未明"湿胜则濡泄"之机。五苓散之妙,在于其利水之功非仅渗湿,更重在"通阳化气"。方中桂枝一味,温通阳气,使膀胱气化有权,则水津四布,五经并行。配伍参、术补脾,姜、菟温肾,正合"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之旨。尤当注意者,本案佐入巴戟天、补骨脂等温肾之品,深得"肾主二便"之要,故能取效持久。此即《内经》"治病必求于本"之体现。

酒精性肝炎一案,虽案末处方未全,然据证当属肝胆湿热。五苓散于此证之运用,尤见匠心。酒精之性湿热,久饮必伤肝脾。方中泽泻、茯苓、猪苓利湿清热,白术健脾运湿,桂枝通阳化气,使湿热之邪从小便而解。更妙在桂枝辛温,能制诸药寒凉之性,防其伤阳。若配伍茵陈、栀子等清利肝胆之品,则疗效更彰。此即"去菀陈莝"之法,使湿热之邪有出路。

五苓散之运用,贵在把握"气化不利,水湿内停"之病机。临床凡见舌苔白腻、脉沉或濡、小便不利之证,无论泄泻、黄疸、水肿、眩晕,皆可加减运用。然须注意:阴虚津亏者慎用,恐利水伤阴;湿热重者当加清热之品,如茵陈、栀子;寒湿盛者可佐干姜、附子。此即"师其法而不泥其方"之谓也。

仲景制方之妙,在于示人以规矩。五苓散之运用,当深究其配伍精义,明辨病机,方能扩大运用范围。上述二案,一为泄泻,一为肝炎,病虽异而机同,故能同方异治,此即中医"异病同治"之精髓所在。学者当于此等处细心体味,方能得仲景心法。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