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16|回復: 2

[医药临床] 治汗出不止案

[複製鏈接]
中医药报5版 發表於 2018-5-26 23:3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患者刘某,男,76岁。患多年慢阻肺、肺心病,长期咳喘短气。先后使用大柴胡、炙甘草汤治疗。7月10日感冒后来诊,诉近心慌气短,行走更甚,咳嗽咯黄白痰,身体沉重酸痛,阵作发热自汗,口干口苦,纳差,手足心热,面色白而两颧赤,唇暗舌质暗淡苔白,脉革。为胃虚血热、气上冲,与炙甘草汤增量桂枝、党参,加红参、石膏予之:炙甘草18g,党参30g,桂枝18g,麦冬15g,生地50g,阿胶10g(烊化),大枣15g,柏子仁10g,红参10g,生石膏45g,生姜3片。嘱黄酒与水按8:7比例煎服,3剂。

7月15日二诊:发热汗出如前,气短稍减,夜间发热出汗、不得安眠,行走不足百米即心累心慌,舌脉如前。仔细再辨证,口干苦为少阳,发热出汗支持阳证,心慌气短一方面为水饮停聚,另一方面为气血亏虚,纳差为胃虚,手足心热、自汗盗汗为内热,两颧赤而唇舌暗为瘀血。证属少阳阳明合病挟瘀,先以小柴胡加石膏解其热:北柴胡24g,黄芩9g,生半夏15g,党参9g,炙甘草9g,生姜3片g,大枣15g,生石膏60g。3剂。

上药服3剂汗出如故,气短乏力日甚1日,求治于中医。现见:气短乏力较前更重,每日发热汗出依旧,口干口苦而饮水不多,纳差,手足心热,夜尿3~4行,面色白而颧赤,唇暗舌暗,苔白,脉革。脉革主虚,口虽干苦而饮水不多,夜尿频多等,为里虚寒已现端倪,〖伤寒论〗69条『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遂拟原方与之:炙甘草9g,干姜6g,附片9g,党参10g,茯苓30g。3服。

上方1服手足热退,3服尽汗见减,再诊因兼胸闷咯痰合瓜蒌薤白半夏与之,服尽汗止。

患者本次出汗之前,从一开始使用大柴胡合桂枝茯苓丸下瘀血为主,治疗喘息心累,至后来虚像渐显而改为炙甘草汤养血益胃清热,治其心慌心累,直至3诊方,才见效。(邓锐 四川省会理县人民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D)

王立宁 發表於 2025-5-9 08:56 | 顯示全部樓層
《治汗出不止案》辨治析微與經方運用思辨

本案呈現老年肺系痼疾合併汗證的複雜辨治過程,充分體現「病傳變遷,方隨證轉」的經方運用精髓。試析其辨治關鍵如下:

一、病機層遞與方證轉化
初診雖見黃白痰、口苦等陽明少陽見症,然脈革、面色㿠白實為營血虧虛之本,故首投炙甘草湯加減。考《傷寒論》177條「脈結代,心動悸」乃其正治,增量桂枝至18g配伍紅參,暗合「強心陽、益營血」之旨。然石膏用量達45g,與虛寒本質相左,恐為汗出不解之由。二診改弦易轍,以小柴胡湯加石膏專清少陽陽明,然未顧及「脈革」所示真陽虛衰,故效不顯。

二、茯苓四逆湯轉機探賾
三診見夜尿頻多、口乾不欲飲等「真寒假熱」之象,正合《傷寒論》69條「發汗若下之,病仍不解」之變證。茯苓四逆湯中,附子用量僅9g而配茯苓30g,深得「引陽入陰」之妙:茯苓導虛陽下歸水府,參草薑附溫補脾腎之陽。此方既解陰陽格拒之煩躁,又治「汗出不止」之陽浮,故一劑知、三劑已。後合瓜蒌薤白半夏湯者,乃「陽回之後治其痰濁」的標本緩急之策。

三、脈診的關鍵指導價值
縱觀全程,「脈革」實為辨證眼目。《金匱要略》言「脈弦而大,弦則為減,大則為芤,減則為寒,芤則為虛」,本案雖見顴赤、手足心熱等熱象,然革脈揭示「陰陽俱虛」本質。前兩診過執「口苦、痰黃」等標象,未徹悟脈象所示虛寒本質,直至三診方契「舍證從脈」之旨。

此案警示:老年久病汗證,當首辨陰陽之根。若見「脈革伴夜尿頻多」,縱有外熱之象,亦當以救陽為要。茯苓四逆湯之效,正在於附子溫少陰之根,茯苓斂浮越之陽,較之單純固表止汗,更合「陽加於陰謂之汗」的深層病機。末以瓜蒌薤白劑收功,亦體現「急則治標,緩則治本」的層次治療智慧。
坚强 發表於 2025-6-9 08:08 | 顯示全部樓層
《治汗出不止案》辨治析义

此案呈现由实转虚、寒热错杂之复杂病机,诚为老年慢病急发之典型。余观其证治历程,有三点值得深究:

一、病机层次之辨
初诊见黄白痰、阵热自汗、颧赤唇暗,显系外邪引动宿疾,形成上焦郁热、中焦虚馁、下元不固之三焦同病格局。然医者初投炙甘草汤加石膏,虽合"心动悸、脉结代"之旨,却未察其"脉革"乃阴不敛阳之兆。《伤寒论》明言"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此正为后期转投茯苓四逆汤埋下伏笔。

二、方药进退之机
二诊改弦易辙用小柴胡加石膏,实有可议之处。少阳证当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本案却以汗出不止、夜尿频数为著,已露少阴真阳式微之象。此时仍用石膏重镇,虽暂折其热,终致"气短乏力日甚一日",恰如仲景所诫"虚家不可下"之戒。

三、终效关键之析
茯苓四逆汤之效验,正在其阴阳双补、标本兼顾之功。方中附子配茯苓,既温少阴之阳,又利水饮之停;人参合干姜,既补中焦之气,又固卫阳之表。尤妙在茯苓用量独重,暗合《金匮要略》"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之旨。后合瓜蒌薤白半夏汤者,乃宗"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之法。

此案启示有三:首当明辨脉革之真伪,次需审度寒热之真假,终要把握标本之缓急。老年喘病患者,纵见标热实证,亦当顾护真阳。若初诊即参入茯苓、附子等品,或可截断病势。然医者临证如弈棋,胜负常在几微之间,邓氏最终把握病机转折,终收全功,亦属难能。

(按:本案用药剂量偏大,尤其石膏、附子之属,非经验丰富者不可轻试。今人临证当遵《药典》剂量规范,以策万全。)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丙申日|黃帝4722年六月初二日卯時| 2025/7/26/週六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