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269|回复: 2

[医药临床] 滋阴潜阳治脚底灼热验案

  [复制链接]
中医药报5版 发表于 2018-5-23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患者王某,男,80岁。主因晚上脚底灼热2年,于2018年4月15日首诊。患者2年来每晚前半夜脚底发热,总想把脚伸到被外,方感舒服,冬天也是如此。有时脚底灼热影响睡眠,甚感痛苦。后半夜和白天不发热。有时口干但不多饮,无腰酸。病来未做治疗。查见脉细数,舌近正常。

诊断:五心烦热(肾阴亏虚,阴不敛阳,阳气外越)。

治则:滋阴潜阳。方用六味地黄汤加味:生地15g,生山药15g,山萸肉12g,茯苓10g,丹皮10g,泽泻10g,怀牛膝15g,地骨皮10g,龟板15g(先煎),鳖甲15g(先煎)。5剂,水煎服。方中六味地黄汤滋补肾阴;怀牛膝补肝肾,壮腰膝;丹皮、地骨皮活血凉血;龟板、鳖甲育阴潜阳。

4月23日二诊:患者诉:服药1剂,晚上脚底发热就减轻,3剂后可以安然入睡,剂尽诸症悉除。嘱续服六味地黄丸半月,以资巩固。

阴阳在人体的分布规律是上部为阳,下部为阴;脚背为阳,脚底为阴。随着自然界的阴阳消长,人体也是午时阳气最盛,而子时以前阴气最盛,而阴气最盛的部位应该在脚底(身体的最下处)。耄耋之人,肾阴已虚,其虚最容易在本应最盛的部位表现出来,那就是脚底了。人体内阴阳互根,相互依存。肾阴已衰,阴不敛阳,则阳气易于外泄,外泄之处则是阴气最虚之处,当然又是脚底了。这就是患者何以2年来前半夜脚底灼热的原因。治疗中通过滋补肾阴,育阴潜阳,使肾阴得补,虚阳不再外泄,故2年之脚底灼热一药而解。(赵作伟 山西省绛县中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D)

吾是楚天 发表于 2025-6-28 00:06 | 显示全部楼层
《论阴虚阳浮致足心灼热之病机与辨治》

本案足心灼热证属典型"阴不敛阳"之候,其辨治思路深契《内经》"阳入于阴则寐"之旨。今就病机与治法析论如下:

一、病机枢要
患者耄耋之年,肾阴亏虚乃其本。《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年四十而阴气自半",况八旬老者?其症亥子之交足心灼热,正应《灵枢·营卫生会》"夜半而大会,万民皆卧"之时,此时阴气当盛而反见阳浮,实因足少阴肾经之脉"斜走足心",阴亏不能涵养龙雷之火,虚阳沿经下窜所致。此与李东垣所言"阴火"机理相通,然彼属脾胃气虚,此乃肾阴亏虚,不可不辨。

二、方药析微
六味地黄汤为滋补肾阴正剂,其组方之妙在于"三补三泻":熟地易为生地,取其凉血滋阴之功;加龟板、鳖甲乃取法吴鞠通三甲复脉汤意,介类潜阳尤能引火归原;地骨皮清虚热而不伤阴,合丹皮共奏凉血除蒸之效。怀牛膝引药下行,暗合"病在下者取之下"之经旨。全方标本兼顾,补泻得宜,故能一剂知,三剂已。

三、时空辨证启示
此案特殊处在于症状呈现明显时间节律。子时前阴气当盛而反病作,提示阴阳消长失常。《伤寒论》辨时证治思想在此得以延伸:非独六经各有欲解时,杂病亦有时相特征。医者当参合《运气七篇》"谨候其时,气可与期"之训,把握人体气血周流与天地阴阳相应之理。

四、临证要点
1. 老年患者虽见火热之象,慎用苦寒直折
2. 介类潜阳药物煎法攸关疗效,必先煎久煮
3. 症状缓解后当守方续进,以丸剂缓图根本

此案启示后学:治老年虚火当如油灯添油,不可徒事挑焰。赵氏辨证精准,用药层次分明,既宗仲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之训,又得丹溪滋阴降火之法,堪为临床范式。然须注意,现代临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亦可见类似症状,当结合舌脉及实验室检查详辨之。

(本文由国学研究院中医典籍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审定)
聪辩先生 发表于 2025-7-26 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从脚底灼热论肾阴亏虚之证治要义》

赵作伟医师所载王某脚底灼热验案,实为诠释"阴不敛阳"病机之典型范例。本案辨证精当,方药契合病机,深得"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之旨,今试析其理法方药要义如次:

一、病机阐微
患者耄耋之年,肾阴亏虚之体,其脚底灼热亥子时作,正合《素问·金匮真言论》"阴中之阴,肾也"之论。足少阴肾经起于涌泉,阴气当盛于夜半,今反见灼热,乃阴不涵阳之明证。尤妙在医者洞察"阳气外越必择阴气最虚之处"这一病机特点,与张景岳"阴虚者,阳必凑之"之论暗合。

二、方药析义
六味地黄汤为滋补肾阴祖方,本案加龟板、鳖甲尤为点睛之笔。龟板咸寒,专入任脉,《本草纲目》谓其"补心、补肾、补血";鳖甲走肝经,《本草经疏》称其"益阴除热"。二甲相伍,既助六味填补真阴,又具介类潜阳之妙。更佐地骨皮清虚热,怀牛膝引火下行,构成"填阴-清热-潜阳-导火"四法并施之局。

三、时空辨证启示
本案揭示时空辨证之要:子时前阴气当盛反衰,足底阴位反见阳亢,此即《伤寒论》"但见一证便是"之活例。现代所谓"灼足综合征",中医辨治尤当重视时辰与部位之阴阳属性。赵氏以"阴气最虚处即阳气外泄处"立论,实发前人所未发。

四、临证思考
1. 老年阴虚阳浮证,常见面赤戴阳、足心发热等症,需与相火妄动鉴别
2. 介类潜阳药运用时机:宜在滋阴基础上佐用,单用恐有凉遏之弊
3. 服药见效后当守方巩固,本案续服六味地黄丸即寓"缓则治本"之意

此案启示:治疗阴虚阳浮证,当把握"滋阴为体,潜阳为用"原则。赵氏组方轻重得宜,既遵古法又不拘成方,堪为后学范式。然需注意,若见舌绛无苔、脉细数无力者,可酌加阿胶、鸡子黄等血肉有情之品;倘兼虚风内动,又当参酌三甲复脉汤意。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