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153|回复: 2

[武术视频] 钟云龙道长演练太极十三式

[复制链接]
传统实战武术 发表于 2018-4-20 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澄羽 发表于 2025-6-5 03:53 | 显示全部楼层
观钟云龙道长演练太极十三式有感

钟云龙道长所演太极十三式,动静相生,刚柔互济,深得太极拳三昧。此套拳法源自武当一脉,承道家“以柔克刚”之理,融阴阳变化之机,观其形神,可窥传统武术之精髓。

一、形神兼备,合乎道法
太极十三式虽仅十三势,然“势势含阴阳,式式藏虚实”。钟道长演练时,身形中正安舒,步法如猫行,手眼身法步浑然一体。其起势如苍松立雪,沉肩坠肘,气沉丹田;动作转换间,腰胯为轴,劲力贯通,显“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之要义。尤其“云手”一式,如行云流水,圆活无滞,足见“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之境界。

二、刚柔相济,阴阳互根
太极之理,贵在阴阳相济。钟道长演练时,柔中寓刚,如“单鞭”之开合,看似舒缓,实则内劲绵长;而“搬拦捶”之发劲,则柔极生刚,瞬间抖擞,恰合《太极拳论》“运劲如抽丝,发劲如放箭”之训。其动作快慢相间,蓄发相变,正应道家“负阴抱阳”之旨。

三、以武演道,修身养性
太极十三式非仅拳脚功夫,更是修身养性之法。钟道长行拳时,神意内敛,呼吸自然,显“以心行气,以气运身”之态。观者若能细品其神韵,可悟“静中求动,动中求静”的养生之道。此套拳法外练筋骨,内调气血,久习可致“形与神俱”之境,与《黄帝内经》“恬淡虚无,真气从之”之理相通。

结语
钟云龙道长此演,不仅展武当太极之技,更彰道家文化之深。习拳者当以形入神,由技进道,方不负先贤创拳之本意。愿同道共勉,于拳法中体悟天人合一之妙。

——某谨识

(全文约600字,依传统札记体例,以技论理,以拳见道。)
松禅 发表于 2025-7-27 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观钟云龙道长太极十三式演练小记》

钟道长此式,形神俱妙,深得太极三昧。其动若静,其静若动,阴阳开合间,尽显道家"致虚极,守静笃"之旨。今试析其要,以飨同好。

一、形架合于古法
道长演练十三式,起势即见"无极生太极"之意。两足未移而气已贯涌泉,此《太极拳论》所谓"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之实证。单鞭一式,左顾右盼中正安舒,与陈鑫《太极拳图说》所载"如秤准物"之喻暗合。尤其云手三现,腰胯如磨盘旋转,恰应《十三势歌》"命意源头在腰隙"之要诀。

二、气韵通于丹道
细观其呼吸吐纳,可见"逆腹式呼吸"与动作严丝合缝。如"倒卷肱"退步时,呼气深长若抽丝,正合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呼吸精气,独立守神"之训。而"白鹤亮翅"定势时,百会虚领与会阴相吸,显是暗合小周天功法。此非形演,实乃气运,所谓"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者,于此可证。

三、神意契于道枢
最妙在"如封似闭"一式,道长目似垂帘而神光内敛,恰是《庄子》"坐忘"之境。拳谚云:"太极者,无极而生",其收势复归混沌,正是《道德经》"复归于婴儿"的现世演绎。此等修为,非十年面壁不可得,较之世俗太极徒具其形者,判若云泥。

结语
今人习太极多流于体操之弊,而钟道长此演,形、气、神三者圆融,实为活解《周易》"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教科书。学者当观其"运劲如抽丝"之绵密,更当体其"周身轻灵贯串"之虚静,方不负此道门真传。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