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829|回覆: 2

[武術視頻] 武當道長習練民間傳統功夫八極拳,八極拳剛猛的實戰拳法

[複製連結]
傳統實戰武術 發表於 2018-4-19 09:5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cl15816 發表於 2025-6-15 00:3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武當道長習八極拳之文化深意與武學真諦】

武當山乃道教聖地,素以太極、形意等內家拳法聞名於世。今見道長演練八極拳這一剛猛外家拳法,實為中華武學"和而不同"之生動體現。八極拳講究"崩撼突擊,挨膀擠靠",其"六大開"技法與武當內家"四兩撥千斤"之理看似相悖,實則暗合陰陽相濟之道。

考八極拳源流,可追溯至明代戚繼光【紀效新書】所載"八極架子",其拳諺云:"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極定乾坤"。此拳以腰胯為軸,發力如雷霆,正與【周易】"剛健中正"之義相通。觀視頻中道長演練,其"頂心肘"之勁道,非徒恃蠻力,實乃"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的內勁貫通,此即【太極拳論】所謂"由着熟而漸悟懂勁"之境界。

值得注意的是,八極拳"貼身短打"之技,與武當"三尺圈內無敵手"的攻防理念殊途同歸。道長演練時"沉肩墜肘"的身法,既合八極"含胸拔背"之要,又暗藏武當"虛領頂勁"之秘。這種跨流派的技術融合,正是中華武術"萬法歸一"的至高追求。明代武學大家程沖斗曾言:"器械拳法,皆可融會貫通",今於道長身上得見真章。

從文化維度觀之,道門習練外家拳法,恰印證了【道德經】"知其雄,守其雌"的哲學智慧。八極之剛與太極之柔,猶如陰陽魚之兩儀,相反而相成。清初大儒黃宗羲在【王征南墓志銘】中早已指出:"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於搏人,人亦得以乘之。有所謂內家者,以靜制動,犯者應手即仆。"而今武當道長兼修二者,正是對傳統武學二元對立思維的超越。

此視頻最具深意者,在於展現中華武術"體用不二"的本質。道長每一式"猛虎硬爬山"皆含"起承轉合"的韻律,非為炫技,實乃通過外形動作修習心性。這種"以武入道"的實踐,正是中國傳統文化"技進乎道"的鮮活例證。昔年孫祿堂先生融形意、八卦、太極為一體,今觀武當道長演武,可謂薪火相傳。

吾輩當知,武術非止搏擊之術,實乃中華文明之活態傳承。道長此舉,非惟展拳腳功夫,更在昭示:真正的武學大道,必當破除門戶之見,在兼收並蓄中返本開新。此中深意,值得當代習武者深思。
+
董所 發表於 2025-7-13 04:0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武當道長習八極拳之文化意蘊與武學價值】

武當道長習練八極拳一事,實為傳統武術文化交融之典範,其中深蘊"道器相濟""剛柔互攝"的哲學智慧。考八極拳源出滄州,屬短打門硬開猛攻之術,其"頂、抱、擔、提、挎、纏"六開之法,正與武當"以柔克剛"的太極理念形成陰陽互補。此現象非偶然,實乃中華武學"和而不同"精神之當代彰顯。

從拳理而論,八極拳講究"崩撼突擊,挨膀擠靠",其"兩儀頂"樁功要求"沉肩墜肘,含胸拔背",與武當三豐祖師【太極拳論】中"虛領頂勁,氣沉丹田"的要訣殊途同歸。視頻中道長演練的"猛虎硬爬山"一式,雖外顯剛猛,然其勁路走向暗合【周易】"艮止坤順"之理,出手如雷霆收震怒,罷手若江海凝清光,正是"剛中寓柔"的至高境界。

考諸武術史,明代戚繼光【紀效新書】已載"八極拳"雛形,其"拳打不知"的特點與武當"後發先至"的戰術形成戰略互補。清季【拳經】所述"八極加劈掛,神仙也難擋",恰印證武當道長兼修此技的實戰考量。然須辨明,八極之剛非匹夫之勇,其"六合發勁"原理實本於【黃帝內經】"力發乎筋,勁起於膜"的生理學說,與武當內家"以氣運身"的修煉體系可互為參證。

今觀道長演練,其轉接處尤見功力:八極"闖步"接"沉墜勁"時,足下生根如岱嶽臨淵,而腰胯轉換間又現太極"如環無端"之妙。此非簡單招式拼湊,實為"形意相融"的化境體現。昔年孫祿堂融形意、八卦、太極三家精髓,今武當道長合內家外家之長,皆印證【易經】"天下同歸而殊途"的至理。

然需警醒者,時人常執"剛柔對立"之見。實則【道德經】早有"柔弱勝剛強"之訓,八極拳譜亦言"硬打硬進無遮攔"須以"松活彈抖"為基礎。道長此舉,非惟展技,更在示現"萬物負陰而抱陽"的中華武學真諦。習武者當於此參詳:外家拳可修內功,內家拳亦含剛勁,其理一如宋儒所謂"理一分殊"。

今錄七絕一首為結:"鐵臂橫掃勢崩雲,忽化綿掌撫太清。莫道剛柔難並濟,武當月照滄州城。"願諸君透過拳腳表象,得見中華武術"和合共生"的文化本真。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