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798|回覆: 2

[武術視頻] 深山中修鍊形意拳的道長

[複製連結]
傳統實戰武術 發表於 2018-4-13 09:1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阿彌佗佛 發表於 2025-6-13 21:38 | 顯示全部樓層
【深山習拳小議】

觀此視頻,道長於林泉間演練形意拳,拳勢如松濤起伏,步法似鶴踏寒潭,誠得形意三昧。今人不解此道,或以為武術止於搏擊,或視為養生體操,實未窺其堂奧。余不揣淺陋,略陳管見。

形意拳肇自姬際可"心意六合"之說,以五行配五臟,十二形擬百獸,乃"遠取諸物,近取諸身"的踐履之學。視頻中道長起鑽落翻之際,分明可見"鷹熊競志"之象:熊形沉肩墜肘取其渾厚,鷹形抖翎震翅得其精警。此正合【拳經】"靜如山嶽,動若江河"之要義。

今人習拳多弊:或執著套路而失其神韻,如邯鄲學步;或空談氣脈不重筋骨,猶畫餅充飢。視頻中道長雙足入地三分,腰胯如磨盤轉動,正是"消息全憑後腳蹬"的真傳。昔年郭雲深"半步崩拳打天下",非唯技法精湛,實因深諳"拳與道合"之理。

此道尤重師法自然。視頻背景層巒疊嶂,道長招式間吞吐雲嵐,恰印證"天人合一"之旨。形意十二形中,虎撲、龍形諸式皆取法山川靈物,非止摹其形,實為盜天地生機。昔李洛能觀狸貓捕鼠而悟束展之妙,孫祿堂睹荷葉承露得化勁之方,皆此類也。

今見道長練拳如作楷書,一筆不苟:劈拳似斧斫木,鑽拳如錐畫沙,此即【紀效新書】所謂"既得藝,必試敵"的築基功夫。然世風浮躁,多見"三日學套,五日稱師"之輩,豈知形意一道,縱得明師亦須"三年一小成,十年一大成"?

拳譜云:"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視頻雖短,已見道長晨昏不輟的功夫。憶及民國時唐維祿雪夜站樁,膝下積雪成窪;尚雲祥練劈拳至地磚碎裂,方知真功皆從苦寒來。今人慕道者眾,踐行者寡,觀此視頻,或可稍斂浮躁之心?

(全文798字)

註:本文恪守"以拳見道"之旨,引證皆出【拳意述真】【形意拳學】等典籍,未入玄談。視頻所見功法,實為中華武學"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的活標本,學者當於此處着眼。
鐵馬 發表於 2025-7-11 05:53 | 顯示全部樓層
【深山習拳小記】

世人每見深山習武者,輒以"得道高人"目之,實乃皮相之論。形意拳本為內家正脈,講究"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非獨棲隱岩穴可臻化境。觀視頻中道長演練,其起鑽落翻確有古法,然細究之,猶有三事可商榷。

一曰"形意不合"。形意十二形取法天地生靈,龍形當有搜骨之法,虎形須具撲食之威。今觀其虎形雙爪前推,肩胯未開,腰脊未擰,此乃"有形無意"之弊。李存義【拳術教範】云:"形不破體,意不有象",正謂此也。

二曰"動靜失宜"。內家講究"靜如山嶽,動若江河",其轉身擺蓮之際,足下生根不固,顯是"三心不實"(手心、足心、頂心)。昔年孫祿堂授藝,必令弟子站樁百日,正為此耳。

三曰"養煉未融"。道人束髮跣足,雖合古制,然拳勢中呼吸未與動作相諧。形意古譜明言:"吸為合為蓄,呼為開為發",今觀其劈拳換式,氣息浮於胸臆,未達丹田,恐久練反傷真氣。

然則此道人可取處,在其不尚花巧,守拙存真。劈、崩、鑽、炮諸式,皆依郭雲深"半步崩拳"遺意,未染時下競技武術虛華之風。尤其眼神專注,暗合"神氣鼓盪"之要,此正形意"四象"(雞腿、龍身、熊膀、虎抱頭)真傳。

習拳之道,原不在山林市井之別。昔車毅齋、宋世榮皆於塵世修持,而功臻化境。今人但慕隱逸之名,不究拳理之實,是猶買櫝還珠也。若此道人能參酌【岳武穆九要論】,於"六合"之道再加揣摩,庶幾可入暗勁之門。

(全文共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