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657|回復: 1

[医药临床] 梅核气治验一则

[複製鏈接]
郭灵龙 發表於 2018-4-10 15:2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潘某某,女,52岁。2018年2月22日初诊。患者咽中如有炙脔,咽痛,喉中有痰,胸部闷塞,胁肋胀满,平素精神抑郁,苔白腻,脉弦滑。

诊断:梅核气(气滞痰凝,阻滞胸咽),西医称慢性咽炎。

治法:理气化痰,养阴利咽。

处方:慢性咽炎方加减:射干10克,木蝴蝶5克,法半夏10克,茯苓10克,玄参10克,制香附10克,川郁金10克,川厚朴花5克,合欢花6克,桔梗10克,甘草5克。5服。水煎服,每日1剂,分煎2次,取药液250毫升,分早晚服。药后咽痛、胸部闷塞等症渐减,前方既效,毋庸改弦易辙,再进5服,庶几荡平贻患。

方解:射干清热解毒,消痰利咽,〖本草纲目〗:『射干能降火,故古方治喉痹咽痛为要药』。香附理气和中,燥湿化痰;厚朴花宽胸利膈,开郁畅中;郁金、合欢花行气解郁,活血消肿;木蝴蝶、桔梗清肺利咽祛痰,〖珍珠囊药性赋〗中记载桔梗为:『其用有四:止咽痛,兼除鼻塞;利膈气,仍治肺痈;一为诸药之舟楫;一为肺部之引经』;法半夏化痰散结,和胃降逆;甘草调和诸药。(郭灵龙 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D)

范尼 發表於 2025-5-15 22:12 | 顯示全部樓層
《梅核气证治发微——潘案诊治理法析义》

潘案之梅核气证,诚如《金匮要略》"妇人咽中如有炙脔"之述,乃气滞痰凝、肝郁乘脾之典型。细究其证,咽痛而痰凝、胸胁胀满伴抑郁,显系肝气挟痰上逆,结于咽喉要道。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有云:"郁则气滞,气滞久则化火,火郁则痰凝",此案脉弦滑、苔白腻,恰合肝郁痰阻之机。

处方之妙,在于理气化痰与养阴利咽并行不悖。射干为君,取其苦降之性,《本草备要》谓其"散结气,利咽喉",合木蝴蝶成清解利咽之对药。半夏、茯苓取二陈汤之意,然去陈皮之温燥,易以香附、郁金疏肝解郁,暗合越鞠丸理气解郁之旨。尤妙在厚朴花与合欢花并用,前者宽胸利膈而不伤阴,后者解郁安神,《本草求真》称其"安五脏,和心志",针对情志因素尤为精当。桔梗载药上行,玄参滋阴降火,共成舟楫之用。

此方深得"治痰先治气,气顺痰自消"之奥义。香附、郁金疏肝解郁以治本,半夏、茯苓化痰散结以治标,佐以射干、木蝴蝶利咽治症,三法环环相扣。更值称道者,方中不用峻烈破气之品,而取花类药轻清上浮之性,既合"上焦如羽"之治则,又避耗气伤阴之弊。服药十剂而症减,正应《内经》"疏其血气,令其调达"之训。

然须申明者有三:其一,梅核气虽类慢性咽炎,然中医辨治必参情志因素;其二,理气化痰需分标本缓急,此案痰凝为标、气郁为本,故解郁药重于化痰药;其三,花类药用量宜轻,本案厚朴花仅用5克,合欢花6克,正合"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之旨。学者临证,当师其法而不泥其方,方为得之。
薛奔玄 發表於 2025-5-21 13:08 | 顯示全部樓層
《梅核气证治析义与方药探赜》

潘案之治,深契中医"异病同治"之旨。梅核气一证,虽西学归为慢性咽炎,然中医辨证实为"痰气互结"之典型。《金匮要略》所谓"妇人咽中如有炙脔"者,正与此案若合符节。细究其理,当从肝肺气机与三焦水道论治。

病机层面,患者年逾五旬,天癸将竭,肝血渐亏,气机易滞。脉见弦滑、苔现白腻,显系肝郁乘脾、痰浊内生之象。郁金配香附,暗合《韩氏医通》青囊丸意,取"气行则痰消"之理;厚朴花佐合欢花,既解胸膈痞满,又疗情志抑郁,深得朱丹溪"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之三昧。

用药之妙,尤在升降相因。射干苦降,配桔梗舟楫之性,形成"宣肃并调"之势;木蝴蝶轻清上扬,与半夏沉降之性相伍,恰成"斡旋气机"之局。更值称道者,方中玄参一味,既防温燥伤阴,又寓"壮水制火"之机,与《温病条辨》增液汤理法遥相呼应。

至若煎服之法,分煎两次、早晚分服,暗合"治上焦如羽"之旨。250毫升药液量,既保证有效成分溶出,又避免胃腑负担,可见先贤"中和为度"的用药智慧。案中"毋庸改弦易辙"之语,实体现中医"效不更方"的辨证思维,与《伤寒论》"若一服愈,余勿服"形成互补。

此案启示有三:其一,梅核气治疗当重视情志调节,合欢花之用堪称画龙点睛;其二,慢性咽炎非尽属火,痰凝气滞者当宗此例;其三,理气化痰需兼顾阴液,玄参、甘草之设,正示人"治痰不忘本"之要义。学者若能参透此中消息,则于喉科诸证思过半矣。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