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163|回復: 0

[中草药学] 原来它也是一味中药,以前都不知道。

[複製鏈接]
药膳门 發表於 2018-4-4 10:2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进入四月份,各种各样的花都开始争鲜斗艳,有一种花很多人都见过,但是未必知道叫什么名字,即便知道叫什么名字,也未必知道它的疗效。

这种花一般在每年4-5月开花,花期一般为10-15天左右。一串串洁白的花缀满树枝,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素雅的清香,沁人心脾,它就是槐花!

9769177f6f68c3ffeae08f1e6503dcb6.jpg

这种花一般在每年4-5月开花,花期一般为10-15天左右。一串串洁白的花缀满树枝,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素雅的清香,沁人心脾,它就是槐花!

提到槐花,就不得不提到一道美味——槐花炒蛋!很多吃过农家饭的读者都品尝过这道美食,但是,您在酒足饭饱之后有没有想过它有哪些食疗功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26bd0fa1a0d37483908d7bae983f1434.jpg

槐花其实是一味中药,主要的功效八个字就能概括:凉血止血;清肝明目。如果更详细的解读,你会发现这种花期只有短短十五天的魅力中药真的很有魅力,花期虽短,功效却是那么地丰富。

比如痔疮患者就可以多吃这类食物,五代时期的中药学著作〖日华子本草〗记载槐花可以『治五痔』;

急、慢性咽炎患者也可以尝试吃吃槐花。明代药学著作〖本草纲目〗中记载把槐花『炒香频嚼,治失音及喉痹』。这里说的喉痹就是西医说的急、慢性咽炎;

71abc1e3b9496e56fcb548104922c25a.jpg

平时心火、肝火比较旺的人最适宜吃槐花,因为清代药学著作〖医林纂要〗中记载槐花有『泄肺逆,泻心火,清肝火,坚肾水』的功效;

轻度的便血症状的患者,如果是实热类型的也可以吃槐花,因为清代药学著作〖本草求真〗中记载槐花能『治大、小便血』。因为槐花是偏寒性的药物,所以不是热症的便血不合适。

此外,清代药学著作〖本草求原〗中还记载槐花能『杀蛔虫』,所以有蛔虫的患者也可以多吃一些。

d1dffb9100d3517868adec576c8fb08e.jpg

这里面要提到两点注意事项,第一,槐花偏寒性,所以脾胃虚寒者慎服;第二,虽然槐花有很多功效,但是生用跟熟用的功效还是有很大差别的,比如凉血止血宜炒用,清肝泻火宜生用。生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干净卫生,最好在有经验的中药师指导下服用。

汤巫 發表於 2025-6-15 00:08 | 顯示全部樓層
《槐花药食考略》
槐花者,国槐(Sophora japonica L.)之花蕾也。其色莹白,其气清芬,每岁仲春悬垂枝头,诚为药食同源之佳品。考其药用渊源,可溯至《神农本草经》列槐实为"中品",至唐宋时期始分花、实之用,遂成独立药材。今就槐花之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略作考辨,以正本清源。

一、本草文献稽考
五代《日华子本草》首载其"治五痔"之功,此说实开槐花止血应用之先河。李时珍《本草纲目》更详述其"炒香频嚼"疗喉痹之法,此乃取花体轻扬之性,上行头面清解热毒。清代医家尤重其泻火之效,《医林纂要》所谓"泄肺逆,泻心火"者,实与其归肝、大肠经之特性暗合。诸家所论虽各有侧重,然"凉血止血,清肝泻火"八字确为枢要。

二、临床应用析微
1. 血证要药:槐花炭(炒炭存性)擅治下部出血,尤宜肠风便血。此效验源于其鞣质含量增高,此乃现代药理已证。然须辨明证候,如《本草求真》特标"实热便血"方宜,虚寒者误用反致滑泄。
2. 目赤头痛:生品入煎剂,合夏枯草、菊花等,治肝火上炎之目赤颇效。此正应《医林纂要》"清肝火"之说,盖因所含芦丁能增强毛细血管稳定性。
3. 喉痹失音:古法嚼服生花,今可取鲜品捣汁含漱。然须注意,此仅适用于风热袭肺型喉痹,阴亏津伤者忌用。

三、食养禁忌辨正
槐花炒蛋虽为时令佳肴,然须明辨体质:
脾胃虚寒者当佐姜汁以制其寒
花粉过敏者慎用鲜品
药用剂量以5-10g为宜,过量恐伤胃气

另须注意,市售所谓"洋槐花"(Robinia pseudoacacia)与正品国槐花性味有异,不宜混用。前者多作蜜源,入药当慎。

槐花一物,集天地清灵之气,合四时生发之机。其用虽微,其效却宏。然今人每重其味而忽其性,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是以为文考镜源流,庶几不负先贤发现之功。学者若能参透此中三昧,则寻常花木皆是良药矣。

(全文798字)
唐亢宛 發表於 2025-6-17 10:44 | 顯示全部樓層
《论槐花之药性与文化意蕴》

槐花者,国槐(Sophora japonica L.)之花也。其色莹白如雪,其气清芬似兰,每值孟夏之月,缀玉垂珠,蔚为嘉景。然世人多赏其姿,未察其用,殊不知此物自《神农本草经》以降,早已载入医典,诚乃药食同源之佳品。

一、本草稽考
槐花性微寒,味苦,归肝、大肠经,其效大端有二:曰凉血止血,曰清肝明目。考诸典籍,《日华子本草》言其"治五痔",《本草纲目》载其疗"喉痹失音",皆取其清热凉血之功。清代《医林纂要》更阐发其能"泄肺逆,泻心火,清肝火,坚肾水",足见古人用药之精微。至若《本草求真》述其治便血,《本草求原》记其杀蛔虫,皆因槐花苦寒之性,能清脏腑郁热,尤宜于血热妄行之证。

二、临证应用
槐花之用,生熟异治:生者气味俱存,长于清泄肝火,可治目赤头痛;炒炭则性偏收敛,专主便血痔血。今人食槐花炒蛋,实暗合"食治"之理。然须明辨体质,若脾胃虚寒者过食,恐有腹痛泄泻之虞。至若喉痹(急慢性咽炎)患者,可取鲜槐花捣汁含漱,此乃《本草备要》"清热毒,止喉痛"之法也。

三、文化意蕴
槐花不仅为药,亦深植华夏文化。古人植槐于庭,取其"怀来远人"之吉兆;科举时代称"槐厅"为学士居所,"槐市"为文人雅集之地。其花开花落,更寓含时序更迭之思,白居易《夏夜宿直》"槐花满院气",即此清雅之境。

结语
槐花之妙,在于寻常中见非常。观其花可怡情,食其味可疗疾,悟其理可明医道。然今人用药,当遵"辨证施治"之则,勿以药膳代医方。若遇血证、火证,仍需延医诊脉,方不负先贤"慎药"之训。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