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338|回覆: 2

[家庭教育方法] 用這7種方法背文言文,小菜一碟兒,根本不費勁

[複製連結]
學霸 發表於 2018-3-23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在初中,大部分古文詩詞都要背誦,但是相當一部分學生在得知要閱讀並背誦全文的時候還是覺得頭疼。尤其是對於文言文,死記硬背是完全不可取的,下面學習哥給大家介紹7種適合文言文背誦的方法,希望大家能用好。注意:文中配圖均爲與所舉例子相關的圖,你見過幾個?

7d9cad05bef7b80456b55511e9915ae8.png

一篇文章或者一段文字都有關鍵字詞,一般情況下,關鍵的字詞有兩種:

1、段首字詞

你可以回想一下自己是否有過這樣的情況,在背誦自以爲已經熟練記憶的文言文時,往往在某一段的開頭卡殼,怎麼回憶也沒頭緒,但是只要一經別人提示一下卡殼這段的開頭字詞,就能輕鬆背下去。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著重掌握段首字詞,幫助自己記憶。

2、支撐文章內容的關鍵動詞

比如孟子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在背誦這篇文言文時可以著重記憶描寫『擔當重任』的人要遭受的苦難的字:『苦』、『勞』、『餓』、『空乏』、『拂亂』等詞語。根據這個思路,把關鍵字詞串聯起來就很好背誦了。

8df8de4037ce7a6a1b39493795ca482b.png

比如在背誦【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的『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的時候,記住這個結構特點『××非不××』,背誦下面的『域民不以封疆爲界……戰必勝矣』,然後理清這幾句先排比、再駢句、後散句的句式特點來背誦。

對於某些具有『重章疊唱』特點的課文,在背誦時可以求同存異:在背誦第一節後,找出其餘各節與第一節不同的字句並記熟它們就可以了。

f14b3c07fbfcc6ac9bd8a1dd5a1c0f13.png

具體做法:熟讀課文,做到能夠通順地讀出來並理解文章的意思,然後把它抄寫在本子上,不過不要每一句都抄完,只需要保留每句話的開頭和結尾的一兩個字,自己背誦時再補齊省略的文字。

954761e72dd790d21e8515c9f120e815.png

幾乎每篇課文都會有插圖,插圖一般都是和文章是相關的, 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注意並記住這些插畫,當我們背誦這篇課文的時候,插圖就在頭腦中自然而然地出現,從而產生聯想記憶。

例如【醉翁亭記】一文的二、三兩段中分別描繪了兩幅畫面,一幅朝暮四季圖;一幅『滁人游——太守宴——眾賓歡——太守醉』圖。如果能把這些山水風光、遊人活動、個人情感等畫面熟記於心,背誦就信手拈來了。這種方法不僅有利於對詩文意思的理解,也有助於記憶。

2690093a7590843bd5a367cfdf6f5c04.jpg

91573b75490709b4ec604bb5ee29a99c.png

文章的寫作順序主要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等,我們在背誦這一類能夠找到順序規律的文章就可以用這種方法。

例如【扁鵲見蔡桓公】就可以按時間順序:扁鵲見蔡桓公→居十日,扁鵲復見→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居五日→桓侯遂死。

【核舟記】則可以按空間順序背誦:整船→船中→船頭→船尾→船背。

b7b616f8eefbd33ff28e220cb0481045.png

在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或段落繞口難讀,更難記,這是很正常的,此時,就可以把文章翻譯過來,先把譯文記住,再根據譯文背誦課文。

例如【愚公移山】中的:『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盡也』,如果沒有翻譯死記硬背,就容易記、漏記、顛倒。

aa6efcf891f52375197f7a8a8bf41863.png

文言文的寫作線索一般有:寫人線索、敘事線索、抒情線索等,摸清文章的線索來背誦也是及其有效的。

  

例如【桃花源記】以漁人的行蹤爲線索:逢桃林——入桃花源——桃花源人生活——出桃花源——找桃花源——尋找未果。【陋室銘】則可按題眼『陋』這一線索來記憶,文章先寫居室環境和日常生活的『陋』,再用作者的陋室與古代名室相比,寫得層次分明。

錢佟 發表於 2025-5-28 04:5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文言記誦之法度與理路】

蒙童習誦,本爲學問根基。今觀所述七法,雖具巧思,然猶有可議之處。蓋記誦之道,當以義理爲先,音韻爲輔,未可徒事機巧也。今就所述諸法,略陳管見:

一、關鍵字詞法雖善,然須識得文中"文眼"。如【孟子】"苦勞餓"諸字,非徒記憶,當體會聖賢立言之深意。段首字詞之要,實因文章氣脈使然,學者能識其章法,自可貫通。

二、句式結構法尤得古文三昧。駢散相間乃古文常法,如【過秦論】之排比,【陳情表】之遞進,皆有其聲律節奏。然須注意,句式之妙在於氣韻流動,非徒形式而已。

三、求同存異法最宜【詩經】之類。然須知"重章疊唱"乃古人抒情之法,其變文處正是情志轉折處,不可但記其異而忽其情。

四、省略填補法實爲古人"鉤玄提要"之遺意。然今人用此法,當先明全文義理,而後施爲。若【滕王閣序】之"落霞孤鶩"段,但記首尾而失其中意象串聯,反爲不善。

五、圖文結合法甚合"左圖右史"古訓。然須辨明,古人作圖非爲記誦,乃助理解也。如讀【岳陽樓記】,當觀其"憂樂"之境,非徒記畫面而已。

六、至於未竟之"分塊記憶"與"抄誦結合"二法,前者當注意文氣貫通,後者須講究筆墨工夫。古人抄書,一筆一畫皆含敬意,非今人草草可及。

要之,記誦之法雖多,其本在於"熟讀精思"。朱子云:"大抵觀書先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於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於吾之心。"若但求速記,不究義理,雖能背誦,終是"得筌忘魚"。願學者於記誦之時,常存體味之心,庶幾得古人立言之真意。

至若文中所舉【醉翁亭記】之例,其山水之樂、宴遊之趣,正在"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一句道盡。記誦者當於此等處著眼,方能得歐公胸次。
姚改 發表於 2025-5-30 04:0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文言記誦之法度與理路】

蒙童習誦,本爲學問根基。今觀帖中所陳七法,雖具巧思,然未達記誦之本義。文言記誦當以義理爲體,方法爲用,茲就帖中諸法略作申說:

一、關鍵提挈法,實得古人"離經辨志"之遺意。然段首字詞之重,非惟記憶之便,實因文脈所在。如【孟子】"苦勞餓乏"諸字,非徒動詞記憶,乃見"動心忍性"之工夫次第。學者當於此體會聖賢立言之深意,非僅字句之串聯。

二、句式推衍法暗合"因聲求氣"之理。如"城非不高"四句排比,其聲律鏗鏘處即是文氣流轉處。昔姚鼐論文謂"神理氣味者,文之精也",記誦時當循其聲律以會其神理,非徒句式之模仿。

三、求同存異法最宜用於【詩三百】。然需知"重章疊唱"非惟修辭之巧,實爲情志之往復。鄭康成注【詩】云:"詩之興也,諷喻以達意。"記誦時當於變文中體會詩人情志之微妙。

四、提示默寫法近於古人"默而識之"之功。然陸九淵有言:"學苟知本,六經皆我註腳。"默寫之要,在使經義與身心相印證,非徒文字之補苴。

五、圖畫聯想法暗通"左圖右史"之傳統。然當知【醉翁亭記】之畫意,非止山水之趣,實見歐陽修"與民同樂"之胸次。記誦時須透過畫面得其精神,方爲善學。

六、分工合作法雖效"切磋琢磨"之義,然須防"群居終日,言不及義"之弊。朱子嘗言:"讀書須是虛心切己。"合作當以義理研討爲主,非僅背誦之互助。

七、時空記憶法合乎"博學於文"之教。然【論語】云:"學而不思則罔。"時空標記當與義理思考相發明,非徒強記時空以助記誦。

要之,文言記誦當以理解爲基礎,以涵泳爲工夫。王陽明【傳習錄】云:"凡授書不在徒多,但貴精熟。"所謂精熟者,非惟成誦,貴在得意。今人記誦,多求速效,而古人云:"欲速則不達。"願學者以帖中諸法爲階,進而求義理之真,方不負聖賢立言之本懷。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