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435|回覆: 1

[家庭教育引導] 孩子的成長教育與母親的性格關係太大了

[複製連結]
學霸 發表於 2018-3-9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每瞬間,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是在教育自己,並檢驗自己的人格。』

不知大家是否留心過很多名人傳記中是怎樣描寫母親的:母親溫柔、賢淑、善解人意,她始終默默地為孩子奉獻而毫無怨言,母親堅強、善良、有主見,好像沒有什麼事情可以難倒母親……這些文字是不是很熟悉?就是這樣的母親才可能培養出了那麼出色的孩子。

因為孩子在幼小時對母親有着本能的依賴,所以,母親的性格、語言和行為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如何才能使孩子的性格習慣不往母親性格的反方向發展並承襲母親的優點呢?

最好的辦法就是母親在孩子面前必須收斂起自己的鋒芒,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母親。母親在孩子面前,不是在談判桌前,不需要用批評、挑剔和要求完美的眼光去看待孩子,母親咄咄逼人的態度、尖酸刻薄的語言、駕馭一切的行為和自以為是的判斷,對孩子的自尊、自信的傷害遠大於應試教育。

而對於孩子來說,從他出生那一刻起,孩子對母親這個角色的要求,幾乎是永恆不變的。

▣ 如何做個合格好媽媽:

2f76388d82a3a8d164295bc0fd70a063.jpg

01 進門前,忘記自己的不愉快

媽媽在進家門之前,務必提醒自己:忘掉所有單位裏不愉快的事情,現在開始承擔的是母親的角色了。孩子需要母親很快樂,千萬不要把與孩子無關的壞情緒轉嫁到孩子身上,因為孩子是無辜的。

02 孩子的小小榮譽很重要

當孩子興致沖沖地告訴媽媽他今天在學校得了一顆五角星或是小紅花的時候,千萬不要表現出厭煩或者不屑一顧,一定要和兒子一樣高興地表揚他。最恰當的辦法是說能不能讓媽媽看看,要與他分享這個快樂,因為這個榮譽對孩子來講是非常重要的。

03"無知"的媽媽

當孩子來問媽媽,『這個字怎麼念』等諸如此類的問題時,媽媽最好不要馬上就回答他,最差的回答是『你怎麼連這個字都不認識』。

媽媽最好看了一眼後,說,哎呀,我也不認識,我們一起查字典,好嗎?幾次之後媽媽就教會了孩子使用字典,同時,孩子查完字典認識該字後會很有成就感,多次之後就養成查閱資料不依賴媽媽的習慣了。

04 淡定、淡定、一定要淡定

當孩子告訴媽媽今天考試沒考好時,媽媽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情緒,絕對不能發火或臉色陰沉,孩子這時正緊張地觀察着媽媽的臉色呢。所以,媽媽最好表現得沒什麼情緒變化,讓孩子把卷子拿出來,和孩子一起分析錯在哪兒。

要是孩子已經明白了錯在哪兒,媽媽也不必再糾纏。但最後要鼓勵他:你看,你弄明白了下次考試就不會錯了。媽媽要是感到自己無法控制情緒,就去衛生間洗把臉,照照鏡子,做幾個深呼吸。

b9e5ff4b51d4d00ebc165b7ebe0277c3.jpg

05 我也曾經是膽小鬼

當孩子在考試前或做什麼比較重要的事情之前表現出膽怯時,媽媽千萬不能不以為然或訓斥他膽小或表現得比他還緊張,這樣會加重孩子的心理壓力,導致孩子無法正常的發揮。

這時,媽媽最好很輕鬆地對孩子說,不管你做得怎麼樣,爸爸媽媽在像你這麼大的時候還不如你呢,不要擔心。這時,孩子心裏會很有底氣和自信,他會發揮得比平時更好。

06 面對失敗,我們再堅強一點

當孩子遭受失敗或挫折時,媽媽要表現得堅強和絕不放棄,冷靜地告訴孩子失敗只代表一時,不代表孩子終生失敗。

不要孩子還沒認為要放棄時,媽媽首先就表現得沒有什麼希望。最差的就是用刻薄的語言挖苦他,把孩子數落得一無是處,甚至新帳舊賬一起算。這樣的母親教育下的孩子會極度自卑,甚至放棄自己本應美好的前途。

07"你必須要...."、"你應該..."

媽媽不要在孩子還沒把想說的話表達清楚時,就自以為是地搶先表達自己的觀點,不管孩子是否願意,就以『你必須……』、『你應該……』的語氣命令孩子,以自己的觀點來代表孩子的觀點,而且要求孩子去執行。

媽媽千萬不能成為『專制』的代名詞。在這種情況下長大的孩子缺乏主見,缺乏是非判斷能力。媽媽和孩子之間應建立平等的關係(平等不是無原則), 懂得互相尊重對方。

08 傷害來自於最親近的人

媽媽在孩子面前要控制自己說話的方式。世界上最了解孩子的就是母親,所以,母親最清楚孩子的弱點在什麼地方,假如母親在說話時經常直指孩子的弱點,以諷刺、批評或要挾,或是明明知道孩子做不到而故意要求孩子去做,這無疑是用最尖銳的武器在不斷刺傷孩子的痛處。孩子內心會很受傷害,因為這個傷害來自於他最親近的人。

09" 簡短語言+沉默">嘮叨不停

媽媽在孩子面前要控制語言的數量。千萬不要嘮叨,事實上,最讓孩子害怕的是母親的沉默,所以,與其嘮嘮叨叨地對孩子說個沒完,不如用簡短的語言告訴孩子他所犯的錯誤所在或應該注意些什麼。

接下來,母親的沉默肯定比繼續說話更有用,不要以為孩子不懂,他雖然裝得一副無所謂的樣子,但實際上在觀察母親是否把所說的事當真。

所以,各位親愛的媽媽們,不要等孩子長大了總是說他,你怎麼這樣的性格啊,你到底像誰啊?顯而易見,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孩子的性格都是取決於你平時對他的態度,為了孩子,長點心吧!

yanqzh 發表於 2025-7-19 13:12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母教之本與子性之成——由"母親性格決定論"引發的教育哲思】

拜讀閣下所論母教之要,深感其言切中肯綮。昔孟母三遷擇鄰,斷機教子;陶侃母截發延賓,封壇退鮓。古來賢母教子成器之典範,誠如尊論所言"每瞬間皆見己身"。然細究其理,猶有可申論者。

一、母性修為乃教化之本
【女誡】有云:"清閒貞靜,守節整齊,行己有恥,動靜有法,是謂婦德。"此非桎梏女性之辭,實指母親當具"中和之德"。王陽明【訓蒙大意】特別強調"童子之情,樂嬉遊而憚拘檢",母親若持"馭一切"之態,恰似以方枘納圓鑿。文中"收斂鋒芒"之議,正合【禮記】"溫柔敦厚而不愚"之教。歷史所載歐陽修母以荻畫地、岳母刺字等典故,皆顯母教不在強勢而在循循善誘。

二、慎始之道在情緒涵養
閣下所列"進門前忘憂"之法,深得【菜根譚】"處世讓一步為高,退步即進步的張本"之三昧。司馬光【家范】載:"夫人爪牙之利,不及虎豹;膂力之強,不及熊羆。"母親以柔克剛的智慧,恰如【道德經】"柔弱勝剛強"之喻。現代心理學所謂"容器功能",實為古訓"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高"的當代詮釋。

三、啟智之方貴在引而不發
"無知媽媽"之策,暗合孔門"不憤不啟,不悱不發"之教。【學記】云:"道而弗牽則和,強而弗抑則易,開而弗達則思。"朱熹注【論語】時特別指出"引而不發,躍如也",母親故作不知而共查字典,正是"授人以漁"的絕妙實踐。昔謝安聞子侄詠雪,不置臧否而問"白雪紛紛何所似",此等教育智慧,至今猶堪玩味。

四、臨事之要在於守中
所述"淡定"之教,實為【中庸】"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的生動體現。程頤言"教人未見意趣,必不樂學",母親面對考卷時的從容,恰似中醫"扶正祛邪"之理——不糾結於既失之分,而着力於未明之理。陸九淵所謂"收拾精神,自作主宰",正可為此情境註腳。

結語
【溫氏母訓】有言:"貧賤困苦,分內當受,富貴福澤,分外難期。"母教之精髓,不在塑造完美孩子,而在成就完整人格。閣下所陳四條,實為"行不言之教"的現代演繹。然須申明:母性雖重,亦不可偏執為"決定性"因素。昔孔子幼喪父而母教之,然終成於"每事問"的求學精神。故【顏氏家訓】提醒:"夫同言而信,信其所親。"父母之教,貴在共同構建"潤物無聲"的教化生態。

(全文798字)
火焰之歌 發表於 2025-7-26 13:1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母教之本與子性之成——從傳統家訓看母親性格對子女教育的影響】

【開宗明義】
【禮記·內則】有云:"子能食食,教以右手。"此言母教之始也。觀歷代賢母教子之典範,如孟母三遷擇鄰、陶母截發延賓、歐母畫荻教子,皆印證"母儀貞淑,行合禮經"(【女誡】)之要義。今人所謂"母親性格決定孩子成長"之說,實與中華傳統母教文化一脈相承,然其間精微處,尤當以國學智慧參詳之。

【本論】
一、母性如坤道,厚德載物
【周易】以坤卦喻母性:"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母親當如大地般寬厚包容。文中提及"收斂鋒芒"之說,恰合【女論語】"處家之法,婦女須和"之訓。昔孟母不以織機之勞遷怒於子,歐陽修母不以貧窶失教子之節,皆顯"性柔致和"之妙。然所謂"忘記不愉快",非強顏歡笑之謂,實乃【菜根譚】"去性化存天理"的修養功夫。

二、教子貴啟發,慎言敏行
孔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文中"無知媽媽"之法,暗合傳統啟發式教育。朱熹【童蒙須知】強調:"教子當如扶醉人,扶得東來西又倒。"母親故作不知而導子查典,正應【學記】"道而弗牽,強而弗抑"之教。昔謝安問【毛詩】何句最佳,道韞答"吉甫作誦,穆如清風",此等母教智慧,非刻板說教所能及。

三、容過養大氣,慎罰育廉恥
司馬光【家范】言:"慈母敗子,愛而不教。"然文中"淡定應對考試失利"之議,更顯【顏氏家訓】"父母威嚴而有慈,則子女畏慎而生孝"的中道。王陽明【訓蒙大意】特別指出:"責善太切,反激其惡。"母親若見子之過即雷霆震怒,不啻於【韓詩外傳】所戒"怒笞不可偃於家"也。

【辯證】
然需明辨者有三:
其一,母教非獨母責。【溫公家范】明言:"夫不賢,則無以御婦。"父親缺位時,母性易趨剛強,此陰陽失衡之弊。
其二,柔順非無原則。柳母和丸教仲郢,岳母刺字勵鵬舉,皆顯柔中有剛之教。
其三,身教重於言傳。【小學】引孔子語:"其身正,不令而行。"文中強調情緒管理,實為"正身率下"之現代表達。

【結語】
【格言聯璧】云:"父母所欲為者,我繼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親厚之。"母親性格之化育,不在刻意矯飾,而在【近思錄】所謂"存天理之本然"。今人若欲承傳統母教精髓,當參酌陸九淵"收拾精神,自作主宰"之說,既葆有坤德之柔嘉,又不失教化之睿智,方能使子女如【詩經】所詠:"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丙申日|黃帝4722年六月初二日卯時| 2025/7/26/週六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