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834|回覆: 2

[武術視頻] 中國女南拳王黃惠珍風采,練得硬橋硬馬有真功夫在身!

[複製連結]
傳統實戰武術 發表於 2018-3-5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xie4566 發表於 2025-3-31 21:2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黃惠珍女士南拳造詣與傳統武術精神之彰顯】

觀黃惠珍女士演練南拳之視頻,其勢如猛虎出柙,勁似鐵橋橫江,誠得"硬橋硬馬"之三昧。南拳講究"拳打臥牛之地",黃女士步法沉實而變換靈巧,馬步如磐石之固,手法似利刃之疾,足見其深得福建南拳"五祖拳"之精髓。

考南拳要義,首重"三戰"之功。黃女士起式"請拳"之儀,合掌如禮佛,沉肩若擔山,已顯武者謙德。其"沉橋"之時,臂如鐵鑄而不僵;"標指"之際,勁若離弦而不散。尤其"二字鉗羊馬"轉"麒麟步"之瞬,腰馬合一,勁從地起,正是【拳經】所云"力由脊發,步隨身換"之典範。

今人習武多失古法,或流於舞蹈之形,或墮入鬥狠之途。黃氏武風,剛而不暴,猛而不野,猶存南派"拳禪一味"之古意。其"硬橋"顯外家之功,"硬馬"見內修之效,二者相濟,恰合【易經】"剛健中正"之義。

武術一道,非止擊技,實為中華文化之活態傳承。黃女士以女子之身臻此境,更證武道無分性別,惟在精誠。願後之學者,不僅能效其形,更能悟其神,使南拳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得續薪火於當代。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25-7-10 14:52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南拳之剛健風骨與黃惠珍女士武學造詣】

南拳者,肇端五嶺,流布南疆,其法以剛猛沉雄為體,以短橋寸勁為用。觀黃惠珍女士演武之姿,誠得"硬橋硬馬"三昧,非惟女子之英颯,實乃國術之正脈。今試析其理法,以闡武道精微。

一、剛柔相濟的武學至境
南拳素有"拳打臥牛之地"之說,黃惠珍招式間樁步如磐石生根,手法若鐵畫銀鈎,正合【周易】"剛健中正"之義。其轉馬時腰胯如磨盤,發勁時肩背似張弓,顯見"五合三催"之功(註:五合指手與眼合、眼與心合、肩與腰合、身與步合、上與下合;三催指以腰催肩、以肩催肘、以肘催手)。昔年洪熙官謂:"南拳如鑄劍,千錘百鍊始見鋒芒。"觀其視頻中"虎鶴雙形"一式,剛處若金戈鐵馬,柔處似流風回雪,深得"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之旨。

二、女子習武的傳統文化意蘊
【吳越春秋】載越女論劍:"其道甚微而易,其意甚幽而深。"女子習武非徒競勇力,實為養浩然之氣。黃惠珍演練時目光如電,吐納有度,恰如【內功四經】所言:"氣以直養而無害。"昔年少林永春堂有女僧妙慧禪師,以柔化剛,以靜制動,今觀黃氏武姿,頗有異曲同工之妙。其"二字鉗羊馬"穩若岱嶽,"連環日字沖拳"疾似流星,正是【太極拳論】"偏沉則隨,雙重則滯"的反面印證。

三、硬橋硬馬的當代武學價值
今人多以表演視武術,然黃氏拳風凜然有古意。南拳講究"未學功夫,先學跌打",其視頻中"沉橋標指"之式,橋手如鐵,馬步生風,盡顯"千斤墜地"之功。清人萇乃周【武備志】有云:"力從地起,拳由心發。"黃氏每個招式皆含"三盤落地"之勢(註:上盤守門戶,中盤固根基,下盤穩下盤),此非經年累月"站樁走架"不能為也。

結語:
黃惠珍女士之武藝,非特為巾幗增色,實乃傳統武學活態傳承之典範。昔年戚繼光【紀效新書】云:"既得藝,必試敵。"今雖非冷兵器時代,然南拳所蘊之自強精神、武德修養,猶可為當代人之藥石。願吾輩不僅觀其形,更能悟其神,使國術精華薪火相傳。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