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757|回覆: 2

[書法培訓班] 書法中的『五德』與『五得』

[複製連結]
書法自學 發表於 2018-3-4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1c8653ba46a9c6fa7cc2964c42fa52c2.jpg

書法『五德』

儒家所言仁、義、禮、智、信五德,書法亦然。

仁者善也,心善的人有度量,內心平和,寫的字也會很圓融、舒展。

義者,行所當行,止所當止。有義的人寫的字會很流暢、伸縮自如。

禮者,有規有距,寫的字結構搭配合理,避讓穿插有度。

智者,智慧,有大局觀,章法有法。

信者,自信,下筆果斷,線條清楚,決不拖泥帶水。

97eb017651f21f731355315c239ce743.jpg

盧克特,行書對聯,『樓高但任雲飛過,池小能將月送來。』作品尺寸:23×69cm

學書『五得』

明 志

【論語·述而】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書者應忠墨道,厚書德,善翰仁,誠至藝。書法是中華文化的纜繩,文以載道,書以載文。

4414689865eed34bd078b88004a7ba08.jpg

解希方,楷書,諸葛亮【誡子書】作品尺寸:46×120cm

哲 學

黑白、大小、輕重、巧拙、粗細、長短、錯落、欹側、高低、曲直、順逆、乾濕、濃淡、方圓、俯仰、藏露、轉折、橫豎、開合、相背、疏密、寬窄、枯潤、正斜、強弱、借代、承接、牽引、連貫、虛實、增減……無一不充滿辯證法,既一分爲二,又合二爲一。

463a99dd05db6e563792cd791fd10b8e.jpg

趙子輝,行書,【小窗幽記】作品尺寸:70×23cm

朋 友

一日不書如隔三秋。書者,就是與筆墨紙硯四君子對話,默契者,如傾如訴,佳音、知音也。書者,幸福。書不能言,最可人。『朋友就是你可以精誠相待的人。』書法就是你永遠的知己朋友。

時 間

一橫一豎、一點一折、一撇一鉤、一捺一轉、一分一秒,『善於利用零星時間的人,才會做出更大的成績來。』一點一滴,用書法占有自己,用時間充實自己。積小勝而可爲大勝。書法是學習,學習是勞動,是交流思想的勞動。沒有一種不幸可與失掉時間相比了。『我們浪費的是自己。』『誰能以深刻的內容充實每個瞬間,誰就是在無限地延長自己的生命。』因爲,『懶惰像生鏽一樣,比操勞更能消耗身體』。

19aeb4713a30622434af75758c885fed.jpg

孟令作,楷書,劉義慶【世說新語】一則。作品尺寸:52×47cm

大 道

書道通『道』。【道德經】曰;『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又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書道同理,一撇一捺,一點一橫,一豎一鉤,一折一挑。皆生字法,終生無法勝有法。書道同『道』。『大道、知道、道德、道理、道路、河道、道家、道謝』。『道』不在言而在行,空讀無益。悟『道』關鍵要知而信,信而行,行而得,得而守。而知道易,信難;信道易,行道難;行道易,得道難;得道易,守道難。人生需悟『道』,書法需補『道』,有志會得『道』。由此,『學問是我們隨身的財產,我們在什麼地方,我們的學問也跟著我們一起』。

zilong197931 發表於 2025-4-25 00:5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書道五德五得與儒家心法之會通】

書法之爲藝,非止於點畫形質,實爲心性之彰顯。昔賢論書,每以人品相衡,良有以也。今觀"五德"之說,深契儒家修齊之道,誠爲書學要義。

仁德之顯,在筆墨氤氳間。顏魯公【祭侄稿】悲憤鬱勃而法度不失,正是"發而皆中節"之仁者氣象。義者如【蘭亭序】之"因寄所託",放浪形骸而不逾矩,此乃"從心所欲不逾矩"之化境。禮在結構,智在章法,信在線質,五德具則書道成矣。

至若"五得"之論,尤見功夫次第。明志當如王右軍"池墨盡染"之專,哲學之辨可比懷素"忽然絕叫三五聲"的頓悟。友人翰墨交,實爲與古爲徒,張旭觀公孫大娘舞劍器而得筆法,正是"以友輔仁"之證。時間積累,乃見右軍"增損舊體"之功;大道至簡,猶顯八大"哭之笑之"之真。

今觀諸家法書,盧克特行書得米南宮"沉著痛快"之趣,解希方楷書具虞永興"戈戟森嚴"之象。趙子輝行草暗合董香光"淡墨探花"之韻,孟令作楷書深得文衡山"精妙嚴整"之髓。諸賢墨跡,皆可證"德成而上,藝成而下"之理。

書道通乎大道,非止筆墨之事。學者當以五德養心,以五得礪技,心手雙暢,方能臻於"通會之際,人書俱老"之境。若徒求形似而不修內德,猶緣木求魚,終難登堂奧。願與同道共勉,以翰墨載道,以書法修身。
神魔鬼啖 發表於 2025-6-11 09:5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書道五德與五得之體用關係】

書法一道,實爲心畫。昔賢論書,每以德性相參,今觀"五德"與"五得"之說,深契傳統書學要義,試爲申論之。

一、五德爲體:書道即人道
仁者之書,如顏魯公【祭侄稿】,悲憤鬱勃而中正平和,此即"心正則筆正"之驗。義之體現,當觀米南宮"八面出鋒",進退有度而不失法度。禮在結構,智在章法,信在線質,三者具則如【蘭亭序】之"纖纖乎似初月之出天涯",俯仰向背皆合自然。清人劉熙載【藝概】云:"書者,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正謂此也。

二、五得爲用:修習之階梯
明志之說,本於孔子"游於藝"之教。張旭見公主擔夫爭道而悟筆法,懷素觀夏雲奇峰得草書三昧,皆因志道據德而後能通藝。至若哲學之辯證,實爲"一陰一陽之謂道"的具現。包世臣【藝舟雙楫】論"九宮"之法,謂"大小相攜,疏密相附",正是陰陽相濟之理。

三、時空交融:書道之永恆
"一日不書如隔三秋"非虛語也。趙孟頫日書萬字,智永退筆成冢,皆證"時間"乃書家至寶。而書道通於大道,尤見【書譜】"同自然之妙有"之論。觀八大山人晚期作品,簡淡中含宇宙生機,正是老子"大巧若拙"之境。

結語:
五德爲書道之本,五得爲進階之途。昔人云"作字先作人",今觀諸家法帖,筆墨間皆見風骨。學者當以德潤書,以書養德,方不負"無聲之音,無形之相"的書法真諦。書道玄微,豈止於點畫之間?實乃性命雙修之道也。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癸巳日|黃帝4722年六月廿九日申時| 2025/7/23/週三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