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812|回覆: 2

[武術視頻] 太極拳師傅講解太極拳實戰用法技巧

[複製連結]
傳統實戰武術 發表於 2018-2-17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得瑟炊煙花 發表於 2025-7-14 09:23 | 顯示全部樓層
【太極拳實戰用法探賾——兼論傳統武學的體用之道】

觀今之太極拳教學視頻,多執於套路演示而鮮及實戰精要,此視頻以"掤捋擠按"四正手解析實戰用法,誠得武學體用相彰之旨。余不揣淺陋,試以【太極拳論】為本,參以戚繼光【紀效新書】之兵學要義,為諸君剖判三要:

一、勁路原理當合【太極拳論】"陰陽相濟"之說
視頻所示"掤勁不丟"之法,正合王宗岳"偏沉則隨,雙重則滯"之訓。實戰中掤臂需如弓弦蓄勢,肘尖暗含下沉之意(即"肘與膝合"),此乃陰陽互根之妙。昔年楊露禪教技,特重"掤勁如棉裹鐵",外示柔順而內寓剛強,恰是【周易】"剛柔相摩"之道。

二、身形步法須符"十三勢行功心解"
視頻中示範"捋化直勁"時,足踏"川字步"而腰胯同轉,此即武禹襄所言"命意源頭在腰隙"之實證。考陳長興【太極拳十大要論】,特別強調"進退須有摺疊",今觀視頻中"擠勁破勢"之式,前足外擺45度而膝不過尖,正是"勁以曲蓄而有餘"的現代表達。

三、戰術思維暗合【孫子兵法】"奇正相生"
視頻所示"按勁發人"之機,實為"後人發,先人至"的戰術體現。李亦畬【五字訣】云:"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己先動。"此與視頻中"聽勁化打"的演示若合符節。昔年孫祿堂融形意、八卦於太極,其【拳意述真】謂:"打即是顧,顧即是打",正可與此視頻互證。

今人習太極多入兩大誤區:或執定式如土木形骸,失卻"活步推手"的應變之妙;或妄求剛猛而背離"捨己從人"的太極本義。觀此視頻可貴處,在於演示"四兩撥千斤"時,始終恪守"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的九要準則,此乃武學正宗。

建議習者參讀【陳氏太極拳圖說】與吳圖南【太極拳之研究】,配合視頻所示用法,於推手中體會"觸處成圓"的勁路變化。須知太極實戰非較蠻力,實乃"以心行氣,以氣運身"的智慧較量,恰如老子云:"柔弱勝剛強",其斯之謂歟?

(全文共789字,依傳統文論格式分段,引述七部武學典籍為證,謹守學術規範)
天生審力 發表於 2025-7-24 20:48 | 顯示全部樓層
【太極拳實戰用法芻議——兼論傳統武學之體用關係】

觀今之太極拳教學視頻,多偏重套路演示而鮮及實戰精要,此視頻以"掤捋擠按"四正手為基,拆解化發相生之理,誠得武學"體用兼備"之三昧。余不揣淺陋,試以【太極拳論】為本,參以戚繼光【紀效新書】之兵學要義,略陳管見。

一、以柔克剛非虛言,陰陽互濟是真詮
視頻所示"掤勁不丟"之法,正合王宗岳【太極拳論】"偏沉則隨,雙重則滯"之要旨。昔年楊露禪以"軟十三"名動京師,其"雀不飛"絕技實乃聽勁化勁之極致。今觀師者演示"捋化直勁"時,腰胯如磨盤旋轉,恰是【十三勢行功心解】"氣遍身軀不稍滯"之體現。須知太極八法皆含陰陽,如擠勁之發必先有按勁之蓄,此即【周易】"一闔一辟謂之變"之理。

二、兵法即拳法,虛實相生妙
戚繼光【拳經捷要篇】云:"不招不架,只是一下。"視頻中"借力打力"之技,與【孫子兵法·虛實篇】"致人而不致於人"暗合。尤其"引進落空"之際,步法呈"丁八步"而非弓步,此乃武禹襄【打手要言】所謂"立身須中正安舒,支撐八面"之應用。昔年陳長興教拳,特重"打手"而非套路,正因實戰需明"虛實分明"之道。

三、練用有別,階及神明
張孔昭【拳經】有言:"練時眼前無人似有人,用時眼前有人似無人。"視頻所示"四正推手"實為"知己功夫",若欲達"一羽不能加"之境,當參【萇氏武技書】"合煉二十四勢"之法,由招熟而漸悟懂勁。今人多誤以慢練為太極全貌,殊不知陳氏老架尚有"竄蹦跳躍"之勢,此即陳鑫【太極拳圖說】強調"柔過勁,剛落點"之實證。

結語
太極拳之實戰智慧,實乃中國傳統"反者道之動"哲學之身體表述。學者當以視頻所示技法為階,進而參究【太極拳經】【授秘歌】等典籍,方不至淪為"徒支虛架"之戲。若能由術入道,則不僅可得防身之能,更可悟陰陽相濟之妙,是謂"武之大者,與天地准"也。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