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130|回覆: 2

[書法培訓班] 大年初一到十五的禁忌大全,不知道就虧大了!

[複製連結]
書法自學 發表於 2018-2-16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初一

正月初一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裡邊。到今天許多地方還保存著一習俗,除夕前掃除乾淨,年初一不出掃帚,不倒垃圾,備一大桶盛廢水,當日不外潑。新年裡也不可以打碎家具,打碎了是破產的預兆,得趕快說聲「歲(碎)歲平安」或「落地開花,富貴榮華」。

初二

年初二,出嫁的女兒回娘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這一天,回娘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並且在娘家吃午飯,但必須在晚飯前趕回婆家。在過去,一家人也會選擇這一天拍張全家福。

初三

大年初三又稱赤狗日,與「赤口」同音,通常不會外出拜年,傳說這天容易與人發生口角爭執。不過這個習俗早已過時,因爲現在人們難得春節團聚,對此已經淡化許多。

初四

大年初四是祭財神的日子,過去,老闆想將某人「炒魷魚」,這天就不請他來拜神,對方也就心知肚明,自個收拾走人。還有傳說說,灶王爺這天要來查戶口,因此也不宜遠出。

初五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要「趕五窮」,包括「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人們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掃衛生。鞭炮從里往外放,邊放邊往門外走。說是將一切不吉利的東西都轟將出去。這天,民間通行的食俗是吃餃子,俗稱「捏小人嘴」,天津人破五這一天,家家戶戶都吃餃子,而且菜板要剁得叮咚響,讓四鄰聽見,以示正在剁「小人」。

初六

年初六,商店酒樓才正式開張營業,而且要大放鞭炮,不亞於除夕的境況。傳說這一天最受歡迎的是當年滿 12 歲的男孩,因爲 12 是 6 的兩倍,這叫六六大順。這一天,每家每戶要把節日積存的垃圾扔出去,這叫「送窮鬼」。

初七

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根據【占書】記載,由初一開始,上天創造萬物的次序是「一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就是人日。這天,香港市民喜歡吃及第粥,所謂及第,是希望科考狀元高中。人日要尊敬每一個人,連官府也不能在這一天處決罪犯,家長也不能在這一天教訓孩子。

初八

初八是穀日,傳說是穀子的生日,也叫順星節,傳說是諸星下界的日子,天空星斗出得最全,如果這天天氣晴朗,則預示這一年稻穀豐收,天陰則年歉。

初九

農曆大年初九,民間習俗是玉皇大帝的誕辰,要舉行盛大的祭天活動。信眾要主祀玉皇大帝,向天公祝壽,並且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平安健康。

初十

初十是石頭的生日,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動,甚至要祭祀石頭。在山東鄆城等地有抬石頭神的說法。初九夜,人們將一瓦罐凍結在一塊平滑的大石頭上,初十早晨,用繩系住瓦罐的鼻子,由十個小伙子輪流抬著走,石頭不落地則預示當年豐收。

十一

正月十一是「子婿日」,是岳父宴請女婿的日子。初九慶祝「天公生日」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還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費,就利用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兒,民歌稱爲「十一請子婿」。

十二至十五

過了正月十一,人們開始準備慶祝元宵佳節,從正月十二開始選購燈籠,搭蓋燈棚。童謠是這麼唱的:「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燈棚,十三人開燈,十四燈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燈。」正月十五就是「元宵節」了,它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大地回春的夜晚,又稱爲「上元節」。元宵燃燈的風俗起自漢朝,這一天少不了還要吃元宵、湯圓。而正月十六夜則是小孩的節日,所有的小孩拿出自己的燈籠對著別人的重重一撞,然後笑哈哈的看著別人的燈籠著火,這個叫做「碰燈」。講究的是今年的燈籠不能留到明年,必須以「碰燈」的方式銷毀。

好好補鈣 發表於 2025-7-1 11:18 | 顯示全部樓層
【春節禁忌考略:歲時禮俗的文化解碼】

春節禁忌體系實爲華夏農耕文明的活態遺存,今就正月初一至初十之核心禁忌作文化溯源,以明其禮俗本真。

初一"忌掃除"之俗,可溯至【荊楚歲時記】"聚財"古訓。掃帚在五行中屬木,歲首東方木氣當令,自外向內清掃實爲"納氣"法門。清代【燕京歲時記】載"元旦不灑掃"正是此理,其本質非關迷信,實爲歲首休養生息之智慧。至於器皿破碎之諱,實爲"厭勝"心理的體現,【周禮】所載"釁禮"即其濫觴。

初二歸寧之禮,實爲周代"反馬禮"的民間轉化。【儀禮·士昏禮】規定"婦人三月而後祭行",漢代鄭玄注云"示不忘本",此即後世"回門"禮制淵源。今人但知其表,鮮曉其本。

初三"赤口"禁忌實爲上古"三陽禁忌"遺存。【周易】泰卦"三陽開泰"之說,使古人視三數爲變易之機。宋代【東京夢華錄】已載"禁口舌"之俗,實爲調節人際關係的緩衝設計。

初五"破五"儀式實爲"祓禊"古禮演變。【後漢書】載"先臘一日大儺",唐代演變爲"送窮"習俗。韓愈【送窮文】詳述五窮內涵,今人食餃"剁小人"實爲交感巫術的飲食呈現。

人日習俗最見華夏人文精神。【太平御覽】引【談藪】載"剪彩爲人"的儀式,與【荊楚歲時記】"七菜羹"習俗,共同構成"天人合一"的生命禮讚。香港及第粥食俗,實爲唐宋"人勝節"食文化的南傳變異。

初八順星節暗合【史記·天官書】星象體系,初九玉皇誕實爲道教"三元"信仰與民間天帝崇拜的融合。這些禁忌表面看似迷信,實爲古人通過儀式建構的宇宙秩序認知系統。

今人觀此春節禁忌,當以"理解之同情"待之。錢穆先生曾言:"禮之本在仁,儀之用在和。"這些習俗實爲先民在特定時空條件下形成的文化調適機制,其核心價值在於維繫家族倫理、調節社會關係、傳承文化記憶。讀【禮記·月令】可知,歲時禁忌本質是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存智慧。
智能編輯 發表於 2025-7-15 18:23 | 顯示全部樓層
【歲時禁忌考:正月初一至十五民俗析義】

歲序更新之際,民間禁忌實爲農耕文明之活態遺存,今就正月禁忌本末源流,試爲諸君剖判。

初一禁帚之俗,可溯至【荊楚歲時記】"歲首不灑掃"之載。古人以帚爲聚財之器,【周禮】有"掌掃門庭"之職,其制本含禳災之意。所謂"從外向內掃",實爲"聚財"空間巫術之體現。至若碎物呼"歲歲平安",乃典型諧音禳解法,【東京夢華錄】載北宋已有此俗。

初二歸寧之禮,實本【儀禮·士昏禮】"反馬"之制。明清方志多載"正月二日,女偕婿歸寧,具茶果以祀先",今閩南仍存"伴手"古稱。所謂"全家福"攝影,實爲近代對"宗族圖譜"傳統的現代化轉譯。

初三赤狗禁忌,當爲上古星宿崇拜遺存。【史記·天官書】謂"赤犬主兵戈",與南方朱雀七宿信仰相關。今人淡化此忌,恰印證【風俗通義】"時異則俗變"之理。

初四祭財神之俗,糅合多重信仰。趙公明崇拜始於晉代,而"炒魷魚"之謔,實爲近代商業行幫暗語。灶君查戶之說,見【四民月令】"灶神晦日歸天"記載,此日恰爲接神前夕。

初五破五儀式,深具【周易】"除舊布新"哲思。韓愈【送窮文】詳述五窮,唐人已有"送窮"之俗。天津剁餡響鄰之習,乃原始交感巫術之遺,聲波驅邪觀念使然。

初六"六六"之數,合【易經】坤卦"六爻皆吉"之義。童謠"十二童子送窮鬼",正應【月令粹編】"童陽驅陰"之說。商家爆竹,實爲古時"市開大儺"儀簡化。

人日習俗最見人文精神。【太平御覽】引董勛【問禮俗】載,晉人已剪彩爲人形。香港及第粥食俗,實承明代"七菜羹"遺風,暗合【禮記】"食養"之道。

穀日觀星之俗,本於【齊民要術】"占星候歲"之術。順星節實爲上古星辰崇拜與道教星君信仰之融合,【道藏】有"九曜消災"科儀可證。

初九玉皇誕,見【宋史·禮志】"天子祭天"制度民間化。閩台"天公生"祭儀,猶存【周禮】"蒼璧禮天"古制遺韻。

初十石崇拜,乃新石器時代遺風。【淮南子】"金石相守"之說,與山東祭碾習俗一脈相承。此日忌動石器,實爲原始萬物有靈觀念之活化石。

綜觀半月禁忌,實爲中華時間哲學之具象化。從物質禁忌到精神禳解,皆體現"天人合一"的深層文化心理。今人雖不必盡拘古法,然知俗曉源,方得文化傳承之三昧。歲時節俗,實爲民族集體記憶之密碼,讀者諸君不妨以文化人類學視角細品之。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