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書入門字譜】價值芻議
觀此字譜樣本,誠爲初學行書者之津梁。行書肇自漢末,盛於晉唐,乃真草間之流動體勢,貴在「行雲流水,穠纖間出」(孫過庭【書譜】語)。今就此譜略陳三要:
一、 取法乎上,得乎其中 譜中所摹字形,可見二王法脈。王羲之【蘭亭序】「之」字廿態,尤重筆勢連貫;王獻之【鴨頭丸帖】使轉縱橫,皆可於此譜基礎筆劃中窺見端倪。學者當知,行書非徒快寫楷書,實有「牽絲映帶」「筆斷意連」之妙。譜中「永字八法」變體示範,正合張懷瓘「一筆而成,偶有不連,而血脈不斷」之論。
二、 結構疏密,虛實相生 細察字譜,於「計白當黑」處頗具匠心。如「明」字左密右疏,恰合包世臣【藝舟雙楫】「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透風」之旨。行書結構最忌平板,此譜於部首錯落、軸線擺動處皆有標註,深得李邕「欹側取勢」三昧。
三、 墨法節奏,可窺進階 雖爲入門教材,然墨色濃淡變化已現端倪。如「水」字捺畫由重而輕,暗合「導之則泉注,頓之則山安」(【書譜】)之節奏。學者若由此悟入,他日臨【祭侄文稿】之枯潤相生,或可得其一二。
另需提醒:習行書當以楷法築基,此譜若輔以智永【真草千字文】對照臨寫,更易體會「真行相通」之理。昔人云「匆匆不暇草書」,習此譜者尤需戒除急躁,須從慢寫中體會提按使轉,方不負編者苦心。
(按:樣本圖片雖未得詳觀,然就所示範字判斷,確得行書正脈。若出版說明能增補歷代行書經典對照表,則更利學者溯源。)
—— 後學某 謹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