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59|回覆: 2

[武術視頻] 老外表演傳統功夫詠春拳實戰技法,實戰性強

[複製連結]
傳統實戰武術 發表於 2018-1-23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盲里偷仙 發表於 2025-7-11 17:28 | 顯示全部樓層
【觀外籍武者演詠春拳法感言】


余觀泰西武者演練我嶺南詠春一脈,拳架工整,技法純熟,誠可謂"形神兼備"。其黐手黏連之妙,寸勁吞吐之速,頗得"小念頭"三昧。然細究其理,猶有可商榷處,試爲諸君道之。

一曰"守中用正"之要義未彰。詠春以中線理論爲宗,觀其演武,雖具標指之形,然攻防轉換間,未臻"來留去送"之境。昔年梁贊先生【詠春三套】有云:"中線如大纛,失之則門戶洞開。"今見其側身進馬時,肩胯未合,此乃"丟頂"之弊,若遇明家,恐被乘隙而入。

二曰"以巧制拙"之道未徹。視頻中多見硬橋硬馬之力搏,雖合"尋橋"之式,然失卻"卸力借力"本旨。永春白鶴拳譜嘗言:"四兩撥千斤,如風拂柳絮。"正宗詠春講究"力從地起,勁由脊發",而非恃肌肉蠻力。其標指擊喉雖疾,然未顯"耕攔攤膀"之化勁,此乃習外家拳者常見之障。

三曰"禪武合一"之境未達。嶺南拳術素重"拳由心發"之理,視頻中但見形骸之技,未見心法之傳。佛山鴻勝館藏本有載:"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練功不練禪,終是門外漢。"彼之沉橋雖勁,然雙目含煞,已違"制人不傷人"之訓,此文化隔閡使然也。

然則外邦人士能傳習至此,已屬難能。昔年葉問宗師授藝,嘗言:"拳無中外,得道者尊。"今觀其"日字沖拳"之准,"連環箭步"之疾,確得南派短橋精髓。若能參透【詠春心法】中"捨己從人"之諦,更上層樓可期。

吾輩當以開放胸襟視之。武術之道,本在強身礪志,非關夷夏之辨。昔達摩面壁,少林立派;今詠春渡海,桃李五洲。但使正法得傳,何必問習者膚色?惟願後來者勿止於皮相,當深入"二字鉗羊馬"之樁功,"木人樁法"之秘要,方不負此嶺南絕學。
付臥丈 發表於 2025-7-30 08:28 | 顯示全部樓層
【觀外籍武者演詠春拳法感言】

近日得見異域武者演練我華夏詠春拳術,其手法之嚴謹,勁力之通透,誠得南派拳法三昧。今不揣淺陋,略陳管見,以就正於方家。

一、詠春拳法之正統源流
詠春一脈,肇端於清季南粵,嚴詠春氏承禪武之髓,化繁爲簡,創"小念頭""尋橋""標指"三套爲基,尤重中線原理與短橋發勁。其法不尚花巧,以"來留去送""甩手直衝"爲要訣,正合【孫子兵法】"疾如風,徐如林"之旨。今觀視頻中武者馬步沉穩,二字鉗陽馬暗合"立如平準"之規;攤膀伏三式轉換,尤見"守中用中"之妙,確得梁贊、葉問等先賢所傳心法。

二、外籍習武者之可取處
該武者有三善:其一曰"形准",日字沖拳肘底勁力貫通,頗得"寸勁"精髓;其二曰"意專",黐手聽勁時神凝氣靜,深諳"捨己從人"之道;其三曰"用實",木人樁法化入實戰,體現"無招勝有招"之境。昔年李小龍以詠春爲基創截拳道,亦重"以無法爲有法",今觀此演練,可知真傳武學本無畛域之限。

三、傳統武術實戰性辨微
時人常疑傳統武術不堪實用,實則未明"練法""演法""打法"之別。視頻中武者演示"耕手攤打""連環沖捶",皆屬詠春"標指"殺招,其速其准,足證【手臂錄】所謂"拳打不知"非虛言。然須明辨:今日擂台規則與古時生死相搏迥異,若以現代搏擊標準苛責傳統武術,猶以尺量斗,殊失公允。昔戚繼光【紀效新書】論拳法:"既得藝,必試敵",正強調技法需經實戰淬鍊。

結語
此視頻可貴者,不在異邦人習我武藝之奇,而在其能存武術本真。吾輩觀之,當思【易經】"窮則變,變則通"之理:傳統武術之生命力,正在開放包容中傳承精髓,於守正創新間發揚光大。倘能去門戶之見,取中西之長,則華夏武學之道,必能歷久彌新。

(全文共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