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传统武术的传承误区与正本清源之道》
观近日网络流传咏春师徒切磋视频,蒙眼击徒之举引发热议。此事折射出当代传统武术传承中的三大积弊,不可不辨。
其一,以玄虚代真功。传统武术讲究"眼观六路",蒙眼演练实乃舍本逐末。《太极拳论》明言"神为主帅,身为驱使",李亦畲《五字诀》更强调"心静、身灵、气敛、劲整、神聚",皆以神意统领形体。蒙眼炫技,既违"眼随手转"的基本要诀,更失"以巧破力"的武学真谛。考诸史料,戚继光《纪效新书》所载拳法三十二式,何曾有此等玄虚之举?
其二,以威权代师道。视频中徒弟受击呕吐,显是劲力失控所致。《礼记·学记》云"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孔子授射御尚讲"揖让而升"。传统武学传承首重"手把手"的喂劲训练,明代程冲斗《耕余剩技》详载刀法教学"须令学者知躲闪之法"。今人动辄以"师道尊严"为名行伤徒之实,实乃背离"武以止戈"的武道精神。
其三,以表演代实战。所谓"国外搏击高手惊诧"之说,恰暴露表演性思维的局限。晚清形意大家郭云深"半步崩拳打天下",民国孙禄堂以实战扬名海外,皆因深谙"打练结合"之道。今人若沉迷于剪辑特效营造的"闪电招式",终将如《庄子·说剑》所讽"示之以虚,开之以利"的剑戏之徒。
正本清源,当从三事入手:一者回归典籍,以《手臂录》《内家拳法》等经典校正训练体系;二者重建师徒伦理,以"仁者爱人"之心传艺;三者开放交流,如民国中央国术馆般兼容并蓄。武术之魂不在奇技淫巧,而在《易经》"止戈为武"的文明智慧,在《大学》"修身正心"的人格养成。愿我辈习武之人,勿忘此根本要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