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21|回复: 2

[武术视频] 早期拍摄的民间八极拳高手视频

[复制链接]
传统实战武术 发表于 2018-1-8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冰玉壶 发表于 2025-7-16 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观早期民间八极拳视频札记》

此段影像所录八极拳法,诚为民国以降不可多得之武学实录。其拳势刚猛沉实,步法如犁入地,尤见"崩撼突击"之真意,与今之舞台化演法迥异,可证徐震《国技论略》"拳贵短劲,不可使气"之说。

细察其"顶肘"一式,肩胯相催,劲发瞬间而脊骨如弓,恰合《八极拳谱》"六合发力"之要。昔年李书文公演示"猛虎硬爬山",其贴身短打之妙,正与此视频中老者使"迎门三不顾"时之身形相类,皆得"熊步虎爪"三昧。然今人多执著于大开大合,失却八极"打人如亲嘴"之近战精髓,此视频可正视听。

尤为可贵者,片中武者演练"小架"时,其震脚发声与呼吸吐纳暗合易筋经"导气令和"之理。清季张克明所传歌诀云:"气自丹田吐,全力注掌心",观其"马步掖掌"之际,丹田微颤而掌风沉厚,非三十年苦功不能至。较之当代竞技套路追求高跃旋转,此般朴拙古法,反存武学真传。

昔康戈武先生考八极源流,特重"六大开"与"金刚八式"之关联。此视频中"阎王三点手"接"立地通天炮",肘膝相照处,隐现少林短打遗韵,可佐证马凤图"融通南北"之论。然习者当注意,片中老者虽发劲刚猛,然转换间肩松腰活,恰如苌乃周《武备全书》所谓"刚柔相济,方为完璧"。

今人研究传统武术,此类早期影像犹同出土鼎彝,其包浆浑厚处,最见真章。然须以文献校拳经,以实证参口传,方不负先辈留影存真之苦心。倘能据此视频与《霍氏八极拳谱》互证,或可再现"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之盛况。
+
智能编辑 发表于 2025-7-23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观早期民间八极拳视频札记》

此段影像所录八极拳法,实为民国以降北方武术之活态遗存。其"顶肘沉坠"之势,暗合《拳经》"六合发劲"之要,尤以2分17秒处"闯步劈山"一式,足跟震地如夯,肩胯齐催若崩弓,正是李书文一脉"脱枪为拳"真意。昔年吴钟公《八极拳谱》云:"劲起于脚跟,行于腰际,贯于指尖",视频中老者虽布衣跣足,然其"十字劲"爆发之瞬,脊椎如大龙抖甲,足见童子功未辍。

细究其步法,非今人竞技套路之"飘裾步",乃正宗"跺碾闯步",每进必吃根(注:破坏对手重心)。3分42秒"猛虎硬爬山"起式时,前足内扣如犁,后足蹬地似钻,正是沧州罗疃支系"碾步如铁犁翻土"之古法。徐震《国技论略》尝言:"八极短打,贵在贴身靠发",观其"贴身靠"动作,肩、胯、膝三维同步,恰似庖丁解牛之"批大郤,导大窾",非三十年寒暑不能臻此境。

然亦需辨明,此视频中"小架"练法已掺入晚清镖局"硬开门"技法(如5分09秒"闭地肘"接"朝阳手"),与雍正年间《八极古谱》所载纯然"六大开"略有龃龉。唐豪《少林武当考》曾指此现象为"江湖演武必然之变",盖因清末民初时,拳家为谋生计,多强化视觉效果所致。

今人若欲由此视频窥八极真髓,当注意三要:
一辨劲路是否"通达三节"(指梢节、中节、根节劲力贯通)
二察步法是否"吃根埋根"(指步法破坏对手重心同时稳固自身)
三观呼吸是否"雷音相随"(八极独特发声助劲法)

此段珍稀影像,非惟武学标本,更乃民间智识传承之活化石。其价值不在招式华美,而在筋骨开合间,犹存中华武士道"立如松,动如涛"之神韵。学者当以考据之眼观其技,以敬畏之心承其志。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