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645|回復: 0

[国画欣赏] 以墨描雪景,沁心的宁静

[複製鏈接]
书法孔见 發表於 2017-12-30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李永明 〖小雪〗 49×49cm

860af18fc8f82a6865e39af60a38f012.jpg

人们喜欢雪景山水画是由于雪的洁白,含有高洁、心灵净化的寓意,令人倾心悦目,因此,它是历代画家都喜欢描绘的题材,晶莹、高雅,寄情于景,赋予了雪无限美好的想象。而且,水墨雪景山水画技法难度高,特别受到历代画家们的喜爱和推崇。

『国画最早提出来的要求就是取象。国画就是「形」、「色」两个字,一开始我们就要学会运用形色,因此第一个方式叫取象』。在古代雪景山水画技法发展中,以六朝梁张僧繇雪山红树图的留白法及粉染山头法为最早,度物取象,形色兼具;唐代王维的〖雪溪图〗破墨法改单线平涂的画法为墨色有深浅层次的画法;

李永明 〖山村初雪〗 34×69cm

90f41fb055d0c9e35c81e4c8f22377ed.jpg

中国雾凇冰雪画创始人陈侃大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经过多年研究,开创了独特的『泼雪法』、『点凇法』、『点式法』等雾凇冰雪画技法。

冰雪山水画创始人于志学自1960年开始研究雪景画,在技法上创造出『雪皴法、泼白法、重叠法、滴白法、排笔法、光栅法『及』画山无石、画林无树、画树无枝』的三无画法。在冰雪山水画技法中,采用『泼白法』,笔酣墨饱画出雪原一道道美丽的弧线;『雪皴法』,侧锋湿笔皴擦出冰雪的雪痕、冰碴;『滴白法』,倒锋流淌的冰凌;『重叠法』表现的一摞摞厚厚的冰雪是后一次压住前一次墨痕二分之一,重重叠叠摞起来的样式;『排笔法』,干笔皴擦的冰川;『光栅法』笔尖倒悬下压左右滚动的雪松,都成为了冰雪山水画的特有的绘画语言。

李永明 〖雾〗 49×49cm

2c89a3dc3ba5583fcb92dee6a74548fb.jpg

直到现代雪景山水画技法发展为我们打开了全新的绘画技法和语言。泼墨泼彩的张大千1965年创作了〖瑞士雪山〗,金色画纸做底,稍山皴,白粉染绘,有光感,半自动泼墨泼彩,以墨与彩泼出雪山,犹如海浪气势,山后侧似有万年冰河。具有强烈的视觉个性,令人叹为观止。站在雪景山水画技法发展历史的角度,泼墨泼彩的雪景山水画技法前无古人开一代新画风。

  

纵观古代和现代雪景山水画技法发展轨迹,上自六朝梁张僧繇隋唐五代宋元明清,雪景山水画两宋时期达到了鼎盛。其后的元明清,仅着力摹绘程序化,没有新的突破。旅居海外的张大千游历瑞士雪山后,以现代绘画语言诠释中国画的魅力,成功地将西方抽象与中国传统艺术交融,走向了世界画坛。

李永明 〖夏日幽庄〗 34×69cm

d2b753b4c3dc995ed72beb93db2763c2.jpg

李永明 〖太行秋浓〗 45×34cm

b4eb034d4ccf0a8731c855a80149687c.jpg

(文档摘自 周尤美〖古代和现代雪景山水画技法发展轨迹浅谈〗)

a10d1bf4938b48fd50ca387797b69256.jpg

李永明,男,河北省武安市人,现就职于武安市文化馆,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武安市美术家协会第三届、第四届主席。现任武安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武安市文化馆副馆长。

陶外 發表於 2025-6-20 19:55 | 顯示全部樓層
《论水墨雪景之美学意蕴与技法流变》

雪景山水自六朝发轫,便以其"澄怀味象"(宗炳《画山水序》)的美学特质,成为文人墨客澄明心性的载体。观李永明先生《小雪》系列,墨色氤氲间可见"墨分五色"之妙,其留白处非虚空,实乃"计白当黑"(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的哲学显现。雪之洁白,非仅色相,实为"澡雪精神"(《庄子·知北游》)的意象投射,此正合郭熙"冬山惨淡而如睡"(《林泉高致》)的观照之道。

考雪景技法流变,梁代张僧繇首创"粉染山头法",犹存"青绿为质,金碧为文"的六朝遗韵。至王维《雪溪图》出,破墨之法始开新境,所谓"水墨渲淡"(米芾《画史》),实以墨韵代色彩,暗合禅宗"色空不二"之旨。今观李永明《山村初雪》,山石皴法兼取范宽雨点皴之密实与倪瓒折带皴之疏淡,雪色留白处尤见"笔简形具"(苏轼《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的宋人意趣。

近世陈侃大创"泼雪法",于志学立"雪皴法",皆从物理悟画理。其"滴白法"取冰凌垂坠之态,"光栅法"拟雪松负雪之姿,非徒写形,实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张璪语)的当代诠释。李永明《雾》作中,墨色晕染如"元气淋漓障犹湿"(杜甫《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雾凇冰挂的朦胧意象,恰是"虚实相生"(笪重光《画筌》)美学观的生动体现。

今人作雪景,当知"雪之为物,能损物象而增其洁"(韩拙《山水纯全集》)。李永明诸作,墨色交融处见骨法,留白经营中显气韵,既承"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王宰)的古人匠心,复具"笔墨当随时代"(石涛)的现代意识。观者若能静对画幅,当可体味"雪涤凡响,棣通太音"(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的澄明之境,此即雪景山水历千载而不衰的真谛所在。
无人者 發表於 2025-6-23 08:0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雪景山水之墨韵与心印》

雪景山水乃中国画之玄境,非独状物,实为写心。昔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云"运墨而五色具",观李永明先生《小雪》《山村初雪》诸作,可见墨戏雪霰之妙——以焦墨勒寒林骨相,借飞白现雪魄冰魂,所谓"计白当黑"者,正是六朝留白法之嫡传。王维《雪溪图》破墨法在此得见新诠:枯润相生处,非雪非烟,恰是庄子"虚室生白"之境。

陈侃大先生"泼雪法"尤得造化三昧。其法以宿墨倾泼,如太虚片云,寒塘鹤迹,瞬间凝固雪霰飘坠之态。较之于志学"雪皴法"之斧劈冰棱,"滴白法"之垂露凝凇,二者一纵一横,共构冰雪语法。昔郭熙《林泉高致》言"春山淡冶而如笑,冬山惨淡而如睡",今观"排笔法"皴擦之冰川,恍见天地沉眠时之呼吸脉络。

至若"光栅法"写雪松,实发前人所未发。笔锋倒悬作蟹爪枝,墨色层层积染,恰似《周易》"艮"卦之象:其止也,其静也,而生机伏焉。李永明《雾》中"画山无石"之法,正合荆浩"度物象而取其真"之旨——山骨隐于雪肌,树形没于冰魄,此非目中所见之雪,乃心中所映之澄明。

今人每叹雪景技法之难,殊不知五代荆浩早已点破:"墨大质者失其体,色微者败正气。"当代冰雪画派诸家,正是以墨为骨,以水为脉,在"泼白"与"积墨"间寻得中道。观《山村初雪》中"重叠法"所绘雪垛,墨痕相压如叠简,将时间之重与冰雪之轻统于一纸,此非技法,实为心印。

雪者,洗也。水墨雪景之终极奥义,不在状物之巧,而在涤尘之功。当笔底雪涛与胸中逸气相激荡,便是董其昌所言"宇宙在乎手者"的境界。今观诸家雪作,恍见程颢"万物静观皆自得"的理趣——那墨色氤氲处,何尝不是画家与天地精神往来的雪泥鸿爪?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甲午日|黃帝4722年六月三十日丑時| 2025/7/24/週四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