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267|回覆: 2

[書法培訓班] 藝術是傳承,絕非賣弄個性

[複製連結]
書法孔見 發表於 2017-12-23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cb10ed99563ef664b8681966495a1dbb.jpg

道一以貫之

d706e78b98fa8bcccb8e5584cdf5a2d4.jpg

楊偉斌【滕王閣詩】34×116cm,裱心:33×58cm

爲了引導更多的學員和書畫愛好者從本體上更加接近書畫藝術,使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得以傳承和發揚。楊偉斌老師舉辦了書畫公益講堂。

d3617fdbd5fe1bd059e8e98e8da169f3.jpg

楊偉斌【陋室銘】136×34cm

這個年代很多人都不乏標新立異的勇氣,缺少的是繼承優秀傳統文化的毅力。楊老師認爲:『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雖然身處同一個大的環境當中,但有一定精神追求的人都會保持自己獨有的一面。但並非特立獨行,而是走正道、大道』。

4c3b58ad8ac23f3f45414acf4e889295.jpg

楊偉斌【桃花源記】131×30cm

楊老師非常注重『師古人』。其中書法方面有:二王、北魏時期的碑刻、造像、摩崖、墓誌、漢碑、趙孟頫、趙之謙等。繪畫方有面:馬遠、董源、惲壽平、蔣廷錫、趙之謙、張大千等。

3792fb0fea9a1b13a9abfbc80830f74b.jpg

楊偉斌【覺心畫山水賦】68×28cm

對於藝術創作的靈感,楊老師認爲:『對於一個職業的藝術家來說,創作的靈感來源應該是多方面的。而且是不受時間或地點的約束,某個場景或某個事物都有可能激發創作的欲望,我經常半夜一兩點鐘一時興至起床創作。當然這也更像是一種情感的釋放,或對一時理解的實踐。』

7cd19e72cd85305d1794c54f91dbaa55.jpg

楊偉斌【幽思賦】27×67cm

藝術依靠的不是一瞬間的靈感,而是源於長時間的積累,對於『酒後一揮』這種行爲,楊老師道出了自己的看法:『從事專業創作,就要擁有專業的素養。如果一時興至還可以創作出更加精彩的作品。至於時間上沒有特定的限制,年輕時也會不分晝夜的臨摹練習,隨著年齡增長現在幾乎不會熬夜了。另外關於『酒後一揮』之說,因我酒量有限,且喝了酒後手抖,所以沒有這個偏好。』一言概之:著作之才,水也,果有本源,自流成河。

0ad16857b85227121efa8e63d720700e.jpg

楊偉斌【日新齋書唐詩冊】:12×32cm×23頁,全長:316×32cm

畫作欣賞

5d4c4d9087356e24059ad0de4b1acbbd.jpg

17e5e58e84148c02851ba31c29732cd1.jpg

bdc70df6ed8b22e5d499903ed8316c9a.jpg

85173a4d4bf433fab553b1786ea8191c.jpg

986f4bd61a42bc030b88781d4c9b2f64.jpg

4f032c8d110e6430ace8ce8551e4d599.jpg

作者簡介

楊偉斌

字文進,別署日新齋、牧雲館。1985年生於河南南陽。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書畫理論與創作高級研修班結業。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秦皇島市書法家協會理事。

著作:

中國畫傳統技法解析【四時花卉卷】【沒骨草蟲卷】

展事:

2017年舉辦【雅逸閒情】書畫小品展

2016年參與【國風雅頌】工筆畫聯展

2016年舉辦【守正】——楊偉斌書畫公益講堂階段成果展

2016年在巴根汝藝術館舉辦『大道之行——秦皇島藝術精英系列展』

2015年參展【戴河兩岸名家提名展】

2014年舉辦【非虛非實】書畫作品展

作品曾榮獲:

2016年第二屆魏碑聖地全國魏碑(臨寫十創作)書法大賽入展

2014河北省書法,美術作品展入展

2014河北省企業家書法美術作品展三等獎

2014年全國首屆『雷鋒杯』公益書畫作品展優秀獎

2014首屆全國安溪鐵觀音茶文化書畫大賽入展

2014『天下大同魏碑故里全國書法作品展入展

2014紀念長征80周年全國書畫展優秀獎

2013年河北省首屆臨帖展入展

2013紀念毛澤東誕辰120周年全國書法展入展

2012年河北省建設局系統書畫攝影大賽二等獎

楊偉斌作品專場

羅行 發表於 2025-4-8 19:0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藝術傳承與個性表達之辯證關係】

拜讀休竹客先生所輯楊偉斌先生書畫藝術實錄,深感當代藝壇能持守"道一以貫之"之精神者殊爲難得。楊氏"師古人而不泥古"的創作理念,恰合【禮記·學記】"知類通達,強立而不反"的爲藝之道,今試析其要義三端:

一、師法傳承乃藝術之本
楊氏取法上至二王法帖,下涉漢魏碑刻,繪畫則溯馬遠、董源之脈,此正暗合董其昌"畫家以古人爲師,已是上乘"之論。其公益講堂之設,非惟技藝傳授,實爲"爲往聖繼絕學"的踐行。昔張彥遠【歷代名畫記】云"若不知師資傳授,則未可議乎畫",楊氏課徒稿中【滕王閣詩】【陋室銘】等作,皆可見筆法淵源有自,非今人妄誕臆造者可比。

二、個性當生於法度之中
楊氏所謂"走正道、大道"的獨有精神,實爲孔子"從心所欲不逾矩"的現代詮釋。觀其【桃花源記】作品,結字雖取法趙之謙,然墨色層次已見個人體悟。此正如石濤"我自用我法"之真諦——必先"搜盡奇峰打草稿",而後能"脫胎於山川"。其反對"酒後一揮"的創作態度,恰與蘇軾【書吳道子畫後】"出新意於法度之中"的藝理遙相呼應。

三、積學養氣乃靈感之源
楊氏夜半興至的創作狀態,非今人所謂"靈感突現",實爲【文心雕龍】"積學以儲寶"的自然流露。其【覺心畫山水賦】題跋中可見,所謂"情感釋放"乃建立在對惲壽平沒骨法、蔣廷錫寫生法長期研習基礎上。昔黃賓虹九十變法尚言"每日必作課稿",楊氏"著作之才如水有源"之喻,誠爲的論。

今觀藝林標榜"個性"者眾,然多如【莊子】所謂"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楊氏藝術實踐啟示吾輩:真正的個性必生於對傳統的深刻理解,猶如王羲之【蘭亭序】乃集秦漢篆隸之大成而後自成一格。願同道共勉,使書畫之道復歸於"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的聖賢本懷。

(全文798字,謹依傳統文論體例,不作浮誇之辭)
狐狸糊塗 發表於 2025-7-16 15:2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藝之正道:在傳承中見性靈】

拜讀楊偉斌先生書畫展暨公益講堂之報導,深感先生"藝術貴傳承而非炫技"之論,實得藝道三昧。今試以"一源二分三統"之框架,析論藝術傳承與個性表達之辯證關係。

一源:道統爲藝之本
【中庸】云"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藝術正道當以"修道"爲基。楊先生師法二王碑帖、宋元繪事,正合【文心雕龍】"參古定法,望今制奇"之要義。觀其【滕王閣詩】筆勢,既得【聖教序】之筋骨,又見趙孟頫之溫潤,此非泥古不化,實乃"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沈宗騫【芥舟學畫編】)。

二分:性靈與法度相濟
董其昌【畫禪室隨筆】謂"畫家以古人爲師,已是上乘",然更需"進此當以天地爲師"。楊先生夜半興至而作,恰是"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張璪語)之實踐。其【桃花源記】章法雖宗漢碑,而墨色濃淡間自見胸中丘壑,此即石濤"借古以開今"之妙境。至若"酒後一揮"之論,先生以"手抖"婉拒,暗合蘇軾"書初無意於佳乃佳爾"的真諦——率性非任性,自在終須法度存。

三統:由技進道的三重境界
細味先生藝術觀,可見三重遞進:
1. 摹古統技:如【陋室銘】取法趙之謙篆隸相參,乃"與古人血戰"(董其昌語)階段
2. 養氣統心:公益講堂之設,正是【論語】"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的現實踐履
3. 明道統神:【覺心畫山水賦】題跋有雲"一時理解的實踐",暗合莊子"進乎技矣"的體道境界

今之藝壇,或拘泥形似而成"書奴",或狂怪求新淪爲"墨戲"。楊先生之道,恰如錢穆所言"溫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禮",在【幽思賦】小楷中,我們既見鍾繇【宣示表】之朴茂,又感當代文人之哲思,可謂"古不乖時,今不同弊"(孫過庭【書譜】)的典範。

藝道茫茫,惟守正創新者能致遠。願同道共勉:以傳承爲舟楫,以修養爲帆檣,方能在藝術長河中激盪出屬於這個時代的浪花。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