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陳忠建臨〖蘭亭序〗之筆法解析】 陳忠建先生所臨【蘭亭序】視頻,誠為當代書學者研習右軍筆法之津梁。其臨作以行書為載體,於筆勢往來、使轉提按間,盡顯「天下第一行書」之精微,尤以「筆畫來龍去脈」為要旨,深契古人「觀其下筆處」之訓。今試從三端析其價值: 一、 筆法溯源,得右軍真脈 王氏【蘭亭】妙在「一拓直下」與「篆籀絞轉」並用。陳氏臨本於「歲」「群」等字之露鋒切入,可見晉人側鋒取勢之迅疾;而「水」「竹」等字之圓轉,則暗合篆隸遺意。其視頻特寫毫穎與紙面觸離瞬間,使學者得窺「筆筆斷而後起」之理,恰合董其昌「作書須提得筆起」之論。 二、 節奏顯化,解章法玄機 真跡廿八行「字字異形,行行殊致」,陳氏以墨色枯潤、行筆疾徐再現此境。如「仰觀宇宙」之連屬若虹霓,「品類之盛」之頓挫似擊節,視頻逐幀解析使轉銜接處,令「形斷意連」之秘豁然可睹。昔米南宮謂「石刻不可學」,正因筆勢湮滅,今動態影像反本還原,實勝棗石摹刻。 三、 臨古範式,啟後學門徑 陳氏臨作非徒形肖,更重「以目導心」。其分解「之」「以」等字二十餘變體,佐證馮班【鈍吟書要】「學書須見古人真跡」之說。視頻中筆鋒調頴、紙墨相發之細節,尤契孫過庭「五乖五合」之要,為學者破除「摹帖不得筆」之惑。 昔人云「察之者尚精,擬之者貴似」,陳氏此臨正得三昧。然需申明:視頻雖示技法,學者更當追摹右軍「因寄所託」之文心。若止步於形模,恐墮「奴書」之譏。願諸君借影像之便,體悟「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之哲思,方不負此臨本啟牖之功。 (全文798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