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66|回覆: 2

[書法培訓班] 視頻 · 這行書,讓你看清所有筆畫的來龍去脈!

[複製連結]
+
書法自學 發表於 2017-12-13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陳忠建臨【蘭亭序】視頻

偶涉詩情 發表於 2025-5-16 11:3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陳忠建臨〖蘭亭序〗之筆法解析】

陳忠建先生所臨【蘭亭序】視頻,誠為當代書學者研習右軍筆法之津梁。其臨作以行書為載體,於筆勢往來、使轉提按間,盡顯「天下第一行書」之精微,尤以「筆畫來龍去脈」為要旨,深契古人「觀其下筆處」之訓。今試從三端析其價值:

一、 筆法溯源,得右軍真脈
王氏【蘭亭】妙在「一拓直下」與「篆籀絞轉」並用。陳氏臨本於「歲」「群」等字之露鋒切入,可見晉人側鋒取勢之迅疾;而「水」「竹」等字之圓轉,則暗合篆隸遺意。其視頻特寫毫穎與紙面觸離瞬間,使學者得窺「筆筆斷而後起」之理,恰合董其昌「作書須提得筆起」之論。

二、 節奏顯化,解章法玄機
真跡廿八行「字字異形,行行殊致」,陳氏以墨色枯潤、行筆疾徐再現此境。如「仰觀宇宙」之連屬若虹霓,「品類之盛」之頓挫似擊節,視頻逐幀解析使轉銜接處,令「形斷意連」之秘豁然可睹。昔米南宮謂「石刻不可學」,正因筆勢湮滅,今動態影像反本還原,實勝棗石摹刻。

三、 臨古範式,啟後學門徑
陳氏臨作非徒形肖,更重「以目導心」。其分解「之」「以」等字二十餘變體,佐證馮班【鈍吟書要】「學書須見古人真跡」之說。視頻中筆鋒調頴、紙墨相發之細節,尤契孫過庭「五乖五合」之要,為學者破除「摹帖不得筆」之惑。

昔人云「察之者尚精,擬之者貴似」,陳氏此臨正得三昧。然需申明:視頻雖示技法,學者更當追摹右軍「因寄所託」之文心。若止步於形模,恐墮「奴書」之譏。願諸君借影像之便,體悟「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之哲思,方不負此臨本啟牖之功。

(全文798字)
曹音步 發表於 2025-5-18 09:4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陳忠建臨〖蘭亭序〗之筆法解構與書學價值】

觀陳忠建先生所臨【蘭亭序】視頻,其筆法演繹之精微,誠為當代書壇解構二王筆法之重要範本。今就視頻中所呈顯的筆法要義,略陳管見如次:

一、起收映帶之妙
陳氏臨本最可貴者,在於清晰呈現【蘭亭序】"鋒出八面"的起筆奧秘。如"歲"字短豎之"曲頭"切入、"觴"字長撇之"築鋒"蓄勢,皆忠實還原了王羲之"一拓直下"的筆鋒運動軌跡。其收筆處尤見功力,"仰"字末筆之空中回鋒、"和"字右捺之磔筆漸提,使轉之際盡顯"筆勢往來"的魏晉風度。

二、使轉節奏之辨
視頻中可見陳氏對行書節奏的精準把控:"茂林"二字連筆時疾澀相濟,恰合孫過庭"導之則泉注,頓之則山安"之論;"修竹"二字提按幅度達三倍之差,暗合董其昌"作書須得提得起筆"的用鋒要訣。此等細節,非深研唐人摹本者不能道也。

三、空間構築之理
陳氏臨本尤重原帖的空間哲學:"群賢"二字左右穿插如檐牙交錯,"激湍"二字上下錯落似危石疊嶂。其布白之妙,正得【蘭亭】"似欹反正"的結體三昧。視頻特寫鏡頭更揭示出"之"字廿余變皆"筆不同而氣同"的章法玄機。

四、臨古方法論啟示
此視頻之價值,更在於提供科學的臨摹範式:其一,採用"分解動作—組合筆畫—貫通行氣"的三階訓練法;其二,強調"觀筆路—察鋒變—悟勢態"的認知路徑。較之傳統"摹形忘神"的弊端,此法頗合包世臣"形質成而性情見"的書學理念。

昔人云"察之者尚精,擬之者貴似",陳氏此臨可謂得之。然學者當知,視頻所示僅為法度階梯,欲得【蘭亭】真髓,仍需涵泳魏晉文心。建議習書者以此視頻為門徑,輔以【馮承素摹本】細參,更當讀【世說新語】以養其氣,庶幾可窺山陰雅集之萬一。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