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751|回覆: 2

[家庭教育講座] 【文苑拾萃】和優秀的人在一起,真的很重要

[複製連結]
賈陸英書屋 發表於 2017-11-20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和優秀的人在一起,真的很重要

和優秀的人在一起真的很重要,跟什麼樣的人就成為什麼樣的人!

普通人的圈子,談論的是閒事,賺的是工資,想的是明天。

生意人的圈子,談論的是項目,賺的是利潤,想的是下一年。

事業人的圈子,談論的是機會,賺的是財富,想到的是未來和保障。

智慧人的圈子,談論的是給予,交流的是奉獻,遵道而行,一切將會自然富足。

2f84d289a4b2f475bc65e15de558927e.jpg

在現實生活中,和誰在一起的確很重要,甚至能改變你的成長軌跡,決定你的人生成敗。

和什麼樣的人在一起,就會有什麼樣的人生。

和勤奮的人在一起,不會懶惰;和積極的人在一起,不會消沉。

  與智者同行,會不同凡響;與高人為伍,能登上巔峯。

積極的人像太陽,照到哪裏哪裏亮;消極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都一樣。

態度決定一切。有什麼態度,就有什麼樣的未來;性格決定命運。有怎樣的性格,就有怎樣的人生。

444c4aca44179e17ab1d4e1b0162c593.jpg

生活中最不幸的是:由於身邊缺乏積極進取的人,缺少遠見卓識的人,使你的人生變得平平庸庸,黯然失色。

如果你想聰明,那就要和聰明的人在一起,這樣才會更加睿智;如果你想優秀,那就要和優秀的人在一起,你才會出類拔萃。

讀好書,交高人,乃人生兩大幸事。

一個人的身份的高低,是由他周圍的朋友決定的。

朋友是我們一生不可缺的寶貴財富。因為朋友的激勵和相助,才會戰無不勝,一往無前。

人生的奧妙之處就在於與人相處,攜手同行。生活的美好之處則在於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5137b71b4c9d8750d5c212f15e35fd88.jpg

以下是六點建議:

1、心甘情願吃虧的人,終究吃不了虧;能吃虧的人,人緣必然好;人緣好的人,機會自然多。人的一生能抓住一兩次關鍵機會,足矣!

2、愛佔便宜的人,終究占不了便宜,撿到一棵草,失去一片森林。你看那些一到買單就上廁所或錢包半天掏不出來的聰明人,基本上都沒啥特別成就。

3、心眼小的人,天地大不了。朋友聚會時,三句話不離自己和自家的人,是蝸牛轉世,內心空虛、自私。心裏只有自家的事,其他的事慢慢也就與他無關。

4、只有惜緣才能續緣。在人生的路上我們會遇到很多人,其實:有緣才能相聚,親人多半是前世的好友,好友多半是前世的親人。所以,一定要善待身邊的親人,關心身邊的朋友。

5、心中無缺叫富,被人需要叫貴。快樂不是一種性格,而是一種能力。

6、笑看風雲淡,坐看雲起時,不爭就是慈悲,不辯就是智慧,不聞就是清淨,不看就是自在,原諒就是解脫,知足就是放下。

今生註定我們什麼也帶不走,所以應該:活在當下、笑在當下、悟在當下!

來源:美國內參(ID:mgnc888)

本期編輯:胡洪江、蔣川

轉自:人民日報

開元之治 發表於 2025-6-13 00:5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友道與人生境界之提升】
(文/國學研習者)

【周易·繫辭】有云:"方以類聚,物以群分",此理於人際尤為顯著。觀今人論"與優秀者同行"之要義,實與古人"友者,所以輔仁也"(【論語·顏淵】)之訓一脈相承。然今之論者多止於功利層面,吾試以國學視角申而論之。

一、友道即修身
孔子言"無友不如己者"(【論語·學而】),非謂勢利之交,實乃修身之要。昔孟母三遷,擇鄰而處,正為營造"如入芝蘭之室"(【孔子家語】)之境。明儒王陽明【傳習錄】云:"朋友相處,常見自家過,不見他人過",此即"與善人居,如沐春風"之真諦——非徒慕他人之才,實借他者明鏡以自照。

二、交友三層境
1. 器術之交:如帖中所言商賈論利、事業謀機,此【莊子·山木】所謂"市道交",然君子亦不廢其用。
2. 德業之交:顏回"不遷怒,不貳過"之品,使同門"見賢思齊",此程頤所言"朋友講習,尤是進德之基"。
3. 道義之交:如管鮑分金、伯牙絕弦,已達【禮記】"君子之交淡如水"之境,所謂"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劉禹錫【陋室銘】),正此之謂。

三、吃虧實為得
老子云:"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六點建議中"甘願吃虧"之說,暗合【菜根譚】"處世讓一步為高"之智。曾國藩家訓嘗言:"天道忌巧,唯拙可恃",其"渾拙"之道,恰是交友大智慧。

四、當代啟示
今人當知:擇友非功利計算,實為生命境界之選擇。張載【西銘】言"民吾同胞",王陽明倡"萬物一體之仁",皆示我輩:最高之交,乃是以友為鏡,共證天地之心。如東坡與佛印"八風吹不動"之公案,正是以諍友為修行助緣。

結語:
【論語】開篇即言"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此樂非因利得,實為心靈共鳴之悅。吾輩處世,當記朱子所言:"朋友之交,責善輔仁而已。"擇善而交,終為成就"明明德"之本,非獨為世俗成功計也。

(全文798字)

【注】本文恪守"述而不作"之訓,凡所立論皆本聖賢典籍,結合時代語境作新詮,以彰國學精義於當世。
鳳傑 發表於 2025-7-2 06:4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友道與人生境界之提升】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荀子·勸學】此語道盡環境薰染之要義。今觀此帖所言交友之道,雖通俗易曉,然實含聖賢處世之深意,試為諸君詳析之。

一、友道即修道
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論語·季氏】以直諒多聞為益,以便辟善柔為損。此非獨言交友標準,實乃修身之要道。明儒王陽明【傳習錄】有云:"朋友相處,常見自己不是,方是切偲之道。"與賢者游,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與之化矣。此非功利計較,實為心性涵養之自然。

二、境界相感之理
【周易·繫辭】言:"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此陰陽感應之妙。朱子釋為"物各從其類",人之相友亦然。觀文中四類圈子之辨,實乃【禮記·學記】"敬業樂群"之現代表述。清儒章學誠【文史通義】謂:"學術不同,猶如方隅之不相通。"交友之道,豈非如是?

三、吃虧之智與佔便宜之愚
老子云:"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此即文中"吃虧"之真諦。宋代理學家程顥言:"學者須先識仁。仁者渾然與物同體。"能吃虧者,正因其心量廣大,故能容人納物。而佔便宜者,恰如【菜根譚】所譏:"討了人事的便宜,必受天道的虧。"

四、惜緣續緣之道
佛家講"緣起性空",儒家言"天命之謂性"。【圍爐夜話】有言:"友以成德,學以愈愚。"惜緣非執著,乃明曉"三人行必有我師"之智。清人張潮【幽夢影】說得妙:"天下有一人知己,可以不恨。"然知己非求而得,實由自身德業所感召。

結語:
交友之道,歸根在修身。【大學】言"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與其刻意求友,不如反求諸己。如陽明先生所言:"心外無物",當我們自身成為賢者,自然"德不孤,必有鄰"。此方是交友最高境界,亦人生向上之真諦。願諸君不僅求友賢,更當自勉為賢者,則交友之道盡矣。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